知名专家学者会聚广美,​探讨“新时代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

日期:2024-12-10 12:04:00 来源:广美科研创作处  中国文化报

艺校 >知名专家学者会聚广美,​探讨“新时代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

640

《中国文化报》2024年12月8日 第4版:艺萃·专题

中国油画经过引入、传播、教育及创作系统的建设等漫长的历史过程,现已成为构建中国气派学术体系、探讨中国式美术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议题之一。

11月29日,历经半年多的筹备,广州美术学院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举行咨询会,从“如何从国家文化战略及艺术科研层面上进行‘新时代中国油画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研究‘新时代中国油画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在‘新时代中国油画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的研究思路、方法路径上有何建设性的意见”三个层面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油画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伟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夏燕靖、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系主任李军、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谢璇等参加了咨询会。会议由郑工主持。

640 (1)
范勃:新时代语境下亟待对中国油画发展有更深入的思考
范勃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学术界都在强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用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推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油画作为外来的艺术媒介形式,在中国已经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新时代更面临着新的学科发展问题,即确立其主体意识,加强其话语体系的建构。广州美术学院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首善之地。新时代以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专业博士学位点建设日益提升,对相应的创作理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也更为迫切。广州美术学院将在下一阶段聚焦新时代中国油画的创作理论问题,关注其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

范勃认为,随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及相关主题性创作活动的陆续展开,中国的油画创作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油画艺术的本体语言越来越凸显,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中国油画的主体性问题也不断引发讨论,其中的主体意识及中国话语的整体建构,亟待进行系统的梳理。“新时代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的提出,不仅是100多年来油画在中国发展与传播所遇到的民族化与本土化问题的历史总结,更是在文化自觉层面上、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在跨文化的学术研究上,对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油画发展的深入思考。

彭锋:建构中国油画话语体系将有助于更好传播中国文化

彭锋围绕建构中国油画话语体系的目标愿景展开了讨论。他表示,油画作为一个西方经典的艺术样式传播到中国经过了好几代人,但我们对于油画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理论上的反思。广州美术学院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可谓恰逢其时,抓住了一个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这不仅因为油画最初传到中国是从广州进入内地的,还因为这里有李铁夫、林风眠、关良、罗工柳等人,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西文化的融会之所,是开风气之先的地区,文化的互鉴与交流,在油画这一画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学术界的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尤其随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国油画的主体性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如何评价中国油画的学术水平,成为亟待学术界解决的问题。

将油画与乒乓球进行比较,彭锋指出,同样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乒乓球,因为其属于竞技运动,有一个硬性的标准,即我打过你,我就赢了,但油画是一门艺术,论其好坏优劣,其标准是相对的、有弹性,没那么客观。这种相对性,不完全是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文化问题,还得回到话语体系的问题上。中国油画要“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必须要有自身的理论话语和评价标准。

刘伟冬:“新时代油画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非常有意义

刘伟冬就“新时代油画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的意义展开阐述。他表示,在美术学科展开中国油画的主体性研究以及话语体系研究,是在一个微观层面上对中国美术话语体系的深入探索,并将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众所周知,话语体系建设的涉及面很广,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图像学等其他学科,而且在造型技艺层面上,还涉及其他绘画门类或雕刻艺术门类等,都存在着相关的话语体系建构问题。

从油画这个层面进行系统的话语研究,非常有必要。因为油画很特别,作为一个舶来品,明代就有欧洲传教士将其带到中国,但大量传入还是在清末民初,虽然发展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美术门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并推出新的话语方式。因此,当下非常有必要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做深入梳理,总结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乃至中国意境。

李军: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应该是“相互主体性”

李军表示,新时期中国油画实际上衔接的是中国的新文化,是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复兴。而谈论中国美术的自主性或主体性,不仅是传统的复兴,也包含着对于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掌握、应用以及再创造。因此,“新时代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是与时代同步的前沿课题。

李军认为,对中国油画的“主体性”研究,显然不同于“自主体系”研究。前者是在一种多边关系中看到作为主体存在的意义,后者则更注重于主体的自立作用。关于中国油画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是对油画问题作出中国自己的回应,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融合到我们的血液中,创造一个更新的、更包容的世界性文化。所以这里的“主体性”,也包含着一种“相互主体性”,即中国油画体系是对世界上——不管是欧洲、美洲,甚至其他第三世界,对他们当代艺术的一种对话和回应,这是一种良性的对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夏燕靖:回到艺术本体上讨论中国油画的话语体系

夏燕靖认为,讨论中国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切入油画表现的核心话题。相对于过往较为空泛地谈论油画创作观念,这一话题确实要实在得多,是对油画作为艺术呈现的“核心”揭示,需要斟酌与选择,自然这个话题也是回到油画艺术本体上的探讨。其研究的重心就是针对油画的表现语言、油画的风格样式,乃至油画的技术技艺的深入剖析与思考。

油画在中国已经形成特有的艺术“语境”,显现出中西合璧艺术语言凝练而出的成熟与自觉驾驭。诸如,绘画语言的独特性,既有别于西方古典特性,又区别于西方新潮油画的“失语”,充分调动起“油”与“笔”的各种表现的融合性,最大限度地凸显油画的质感表达,其尝试是多种多样的,可谓是百花齐放。当然,在探讨油画的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如何真正认识艺术创作与艺术表现的“本体”特性?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须臾离不开形象的加工和形象表现的升华。因此,探索油画主体性及其话语体系的“变”与“不变”,是抓住了艺术创新的实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股合力,推动着油画艺术的创作,是中国油画前行的动力。总之,针对油画主题性的揭示,其视角应是多维度的,包括形象、意象、情感和想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这是构成油画创作的动力源泉。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