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李山个展“量子跳跃”3月24日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日期:2025-03-17 09:29:32 来源:香格纳画廊

展览 >艺术家|李山个展“量子跳跃”3月24日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香格纳画廊荣幸宣布艺术家李山大型个展“量子跳跃”将于2025年3月24日至5月23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展出。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侯瀚如策划,是继 2017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后,艺术家在美术馆举办的又一大型个展,也是其在华南区域的首个展览。
展览将呈现李山十多年来跨多种媒介的创作,包括其代表性的生物艺术装置、近年创作的巨幅绘画、特定场域大型装置、多年研究书稿以及实验性影像作品等。展览将以“沉浸”的体验方式,带领观众从多感官角度深入探索李山对生命与科学、生物与艺术以及人类未来可能性的深刻认知与思考。

图片 1


李山:量子跳跃
Li Shan: Quantum Jumping

策展人:侯瀚如

展期:2025年3月24日-5月23日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L1 滨海展馆
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




“量子跳跃”原指量子物理学中粒子在不连续能级间的瞬时跃迁,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也因此涉及到地缘政治的竞争。李山的创作过程寻求突破认知与观念的边界,在作品核心、媒介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多种跃迁。“量子跳跃”不再仅仅是展览的主题,更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论。


图片 2

李山《生物实验室专项记录》



自 90 年代转向以基因编辑作为艺术语言的创作实践,到近年投身于对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古苏美尔文明的探究,李山的创作轨迹看似并非线性发展,却又指向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而“生物性”也作为其创作的核心贯穿其中。


图片 3
李山于工作室创作



1993年,李山作为首批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在那里,他接触到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作品《劳顿候选人》(The Loughton Candidate),主人公兽头人身的形象让李山在视觉受到震动的同时,开始思考生物艺术的可能性。与马修·巴尼将其他物种表征迁移到人类形象上作为其艺术表达手段不同,李山将人类与其他物种结合的形象带离了传统艺术的逻辑:这些形象不再为人类文明和历史服务,而是成为携带人类文化基因的独立存在。

1995-1998年,李山在积累大量生物科学知识并进行创作思考之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他设想将鱼和蝴蝶的DNA重组,培养出一条具有蝴蝶翅膀特征的“鱼”。“一个没有背景的人鱼杂种或人蝶杂种是清晰美丽的,一个没有背景的人鱼杂种或人蝶杂种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奇妙的经验,”李山在《关于“阅读”》(2004)中这样畅想。


图片 4
李山生物艺术方案《阅读》,1998年2月于纽约



同时期,李山也完整了“生物艺术”的基本定义和构建要素:艺术家使用生命材料,通过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式来完成作品。但是与以生物作为素材的艺术不同,李山认为生物艺术的本质不关注于创作媒介,而在于认知方式和文化形态的重构。

基因重组成为李山在1990至2010年代进行生物艺术创作的核心工作。

1996年起,李山使用电脑合成技术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人类特征的昆虫,例如瓢虫的翅膀呈现出人类舌头的样貌,树蛙的两只大眼睛是人类的嘴唇,亦或是蝴蝶的翅膀由人类身体某块纹理繁多的皮肤构成。


图片 5
李山《重组》,1996-2006,彩色喷墨打印,单幅60(H)×80cm
“镜中未来”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5


在2007年的《南瓜计划》中,李山与科学家合作,通过南瓜和其他物种的基因重组成功培育出了各式各样的怪异果实。

2017年,李山将人类下半身与蜻蜓上半身嵌合,创造出与人类等身比例的“蜻蜓人”新物种。超现实的形态不仅挑战了传统的艺术审美,更是通过打破物种界限,解放固有的人类概念,以更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生命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图片 6李山《偏离》,2017,硅胶、树脂、铝合金材料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



近年来,李山在其创作过程中,将“生物性”从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实证研究,转向对人类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的形而上探索。他沉浸于对其神话般的宇宙和生命意象的追溯,并为其与政治和灾难的纠缠抒发感慨。


图片 7
李山《生物实验室专项记录》


图片 8
李山《生物实验室专项记录》




苏美尔是美索不达米亚大地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用泥板记述了若千万年前地外生物(我们称之为大神)与早期人类共存时所编织的狰狞暴烈的历史。打开泥板,我感到这一历史景象今天还在延续。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是因为大神将争斗的种子殖于人类的基因组中,从而构成了人类的基本属性并调控着人类的基本走向。


“苏美尔”飘忽在线条和色彩的上空,一直在我的头脑边缘缠绕。它远远超出了一个“民族”神话的概念而成为人类自身的一个补救,一个感慨,一个等待。


李山写于曼哈顿公寓

2021年4月20日




图片 10

李山《苏美尔徊响I》,2023,布面丙烯,250(H)×500cm


在本次展览中,李山关于苏美尔文明的绘画作品和场域特定创作将首次同时呈现。他以独特的视觉语言,重新解读并转化这段人类文明历史中的未知片段,讲述一位艺术家意象中关于人类和生命本质的故事......


图片 11
李山《苏美尔徊响II》,2024,布面丙烯,300(H)×720 cm


图片 9

李山《苏美尔徊响II》局部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李山

相关阅读:
李山——从“阅读"到"苏美尔"
李山:生命的物语


/


关于艺术家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家,生物艺术的开拓者。1942 年出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 年就读黑龙江大学,1964 年就读上海戏剧学院,1968 年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留本院任教直至 2002 年退休。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当代艺术实验活动。现居住在上海和纽约两地。
李山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新潮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1993 年,李山将艺术思考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并于 1998 年以分子生物学为科学基础,在基因层面上完成了艺术史上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并于 2000 年发表文章《鱼和蝴蝶的故事》。
主要个展:打开折叠,香格纳画廊,上海(2019);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7);粉红微笑之后:阅读李山,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市(2012);南瓜计划,香格纳画廊,上海(2007);人类的进化已到尽头: 李山之阅读,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7)。
主要群展:动物农场模拟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2023); 开启,星美术馆开馆展,星美术馆,上海(2022);M+ 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M+ 博物馆,香港(2021);未来与艺术,森美术馆,东京(2019);超自然,白兔美术馆,悉尼(2018);世界的舞台,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蜕变突破:中国新艺术,亚洲协会美术馆 & P.S.1 当代艺术中心,纽约(1998); 圣保罗双年展(1994);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1993);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



关于策展人


侯瀚如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策展人。他常驻罗马、巴黎和旧金山,罗马国立 21 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的前艺术总监(2013-2022)。他在众多文化机构担任顾问,包括广州时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他经常为各种当代艺术和文化杂志撰稿,并在许多国际机构演讲和任教。

过去 30 年,侯瀚如在世界各地策划和联合策划了 100 多个展览,包括:“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美术馆,1989;《运动中的城市》,1997-2000;“上海双年展”,2000;“光州双年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1999,紧急地带,2003;中国館,2007;“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5;“第十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7;“第十届里昂双年展”,2009;“第五届奥克兰三年展”,2013;《城市共生》,UABB“第七届深圳香港城市与建筑双年展”,2017-2018等。



关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SWCAC位于深圳蛇口,是招商蛇口首个创新型文化综合体,以展览、演出、社区营造、艺术商业等复合型业态,致力于为公众持续创造独特的美好生活文化体验。SWCAC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大师槇文彦在国内的唯一作品,运用城市造景的手法,呈现出山、海、城交融的三重视野。开放联通的空间设计可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引发文化的对话和人与人的交流,同时,将蛇口多样的地貌及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呈现在观者眼前。自2017年12月开馆至今,SWCAC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获评《孤独星球》深圳首选文化目的地,《时代周刊》全球百佳目的地等称号。七年来,SWCAC共举办展览238场、演出606场、活动1638场,社区活动参与人数突破百万,累计到访观众超1057万人次。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