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彩大侠 飞虎行云
文 / 邹建平
我想写写飞虎,真动起笔来,又觉得好难……
我老婆经过陈飞虎长沙后湖工作室,看招牌后惊艳:“FlyingTiger Chen ART STUDIO 飞虎陈艺术工作室”,为什么不叫 “Chen feihu”!我答:“你不懂,什么是情怀,这叫境界。”
在《山海经》中,穷奇和天吴都是会飞的老虎形象,是凶兽。
飞虎其名凶猛,形象善良得很。飞虎行云,必有来历:其父行伍执教,崇尚抗战中的飞虎队,故将其子取名 “陈飞虎”。为这个名字,父亲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倍受牵连,但这个凶猛的名字依然仗剑守身,至今不变!
飞虎仗着这个名字,14 岁就硬着头皮给中央大人物写信,信中大意为 “不要天天讲阶级斗争”。那个年代,我还夹着尾巴做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待我清醒世道之时,人间已换了主宰。可见,飞虎兄心智比我成熟早,心襟旷远。
湖湘水彩曾是中国水彩的高地。飞虎秉持透明性为本、情感为魂的宗旨,其艺术世界飞云翻转,独立特行而东成西就。
“飞虎” 造就了飞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几十年间,东南万里行,涉步 40 余个国家疆域!于此一举,就超越了水彩画坛某些守株待兔的步履和姿态。
从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至婆罗多国伊塔基神庙,从埃及的阿布辛贝勒至真腊吴哥窟,将心灵安顿在那些厚实的殿堂巨石下。从东方到西方,不为地域文化传统所锢,不被世界斑斓视野所惑,飞虎凌云,行笔万里大地与千般山水,淋漓水渍洗尽后方显温顺如玉般本色。
纵览飞虎作为:画作万余幅,著作等身,展事年年有余;并为 “岳麓讲坛——艺术人生” 坛主。在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裂缝中,他注水沉金,像牧师在教堂朗诵水彩的圣经,将艺术秘笈深深地扎在其人生行程里和艺术执守之中。
读它:空朦、混沌、冷峻、深邃、果敢、飘逸、隽永、宁静、通透、晶莹…… 艺术表情无微不至。在一个水彩为王的地域,他是继承者,更是先行者。
笔下意象传导不同于传统中对客观事物的简单认同。飞虎之意象,通过对叙述对象的简化、抽象,突出自我情感的私人体验。一片汪洋恣意的水渍涵括江湖的爱恨情愁,用诗化的造境,去诠释精神深处的快感。
飞虎水彩强调现实造境的介入。作为一名设计艺术家,设计即是责任!是担当!行笔之下铸色为础石。面对渐行渐远的东方式碉楼村落,一砖一瓦中传导出他丝丝入微的怜悯:“柱础,破了图纹,重叠了笔触,那是隐匿的浸润。墙垣,缺了砖石,换来了斑驳,那是时间的窟窿。” (引自陈飞虎诗选《残意也是禅意》)飞虎将画中的残意在现实中造境成禅意,残垣粉墙之下重塑东方文化之塔楼,哪怕是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均传导出他的精神之光。

中国梅山文化博物馆 ( 陈飞虎设计 )
写生乃创作,与我同感。我西去大漠,从没把写生当做写生。他享受着自然的每一次赠予,相信每一天的黎明就要到来,每一次太阳的露脸和消沉都如此新鲜;相信云雀的歌声,会属于笼子的主人。
建筑与自然是大地的精灵,与其同枕,宛如睡梦中的情人,滋生万般恩怨情愁。如斯写生,难怪飞虎沉溺在其中,踟躇徘徊中另有隐情。在以色列,住在难民营中,在飞弹 “嗦”“唰”“啪” 划过的声响中作画 —— 人间不仅仅是宁静祥和,亦有一种决绝:死亡与痛苦。几年前春节前后,我电话与飞虎,他在柬埔寨,我嘱托他在描绘大地之情时,别踩到了地雷。
飞虎的旅途单身只影,他外语好,随处交流。“别问我从哪来 / 往哪去 / 我的眼里没有痕迹 / 故乡已远在 / 他乡千里…… 谁能从现在 / 回到过去!” 一首英格兰民谣《故乡在他乡》,触发了我对他内心深处的认知与共鸣。

2006年考察埃及金字塔

在澳大利亚写生时与墨尔本中学生一起 2013年

与研究生们在贵州写生 2016年

2007年陈飞虎水彩画展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开幕式后1小时场景
他像一只勤劳的工蜂,将潇湘的水韵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又将世界的精彩叠加在他的精神系统。于斯,湖湘水彩从单一描绘构建了一个多元而丰满的范式:古老的城堡、干涸的沙漠、深沉的海洋、惨酷的战场、繁芜的圣河,似乎都构成其水彩生成的元素。在语言的组合中,飞虎呈现了另一种地域的认知系统,从他者转换为生存的体验者。
飞虎老家安化长塘乡,茶乡古道边,梅山文化在此生发。仙溪镇山口的梅山文化园建筑群,是身为建筑艺术家的他历尽 20 年的力作,来回自驾 1200 余次,其座驾都磨损两台。他让其 “野草照样长,野花照样开,野兽照样来”,行云野鹤般自在。在一个艺术家弓身劳作的背影里,其汇弱生强、厚积薄发的每一个日子,设计是他的责任和担当。它归位于生活,生命瞬间闪亮起来 —— 他不再是一个单元的章节,而是综合素养的整体营构,水彩画只是他艺术表达中的基础底色。
我称他 “水彩大侠”,仅其工作的方式和隐匿的各种角色,我和他每一次相聚都巧合在一起。我们同龄,且三观一致。今后的日子里,我冀望沾沾他的 “虎” 气,虎虎生威。


生命
55CM×75CM
1985年

荣湾夜市
75CM×55CM
1988年

林间小憩
75CM×55CM
1989年

边城阵雨
75CM×52CM
1992年

晌午
75CM×52CM
1993年

云宫杏月
55CM×75CM
1994年

冬雪
75CM×75CM
1995年

农家后院
112CM×152CM
2009年

秋色正浓
130CM×90CM
2010年

永久
160CM×120CM
2014年

临时住宅
75CM×52CM
2016年

泊
56CM×41CM
2016年

海滨浴场
52CM×75CM
2018年

溪上晴日
31CM×45CM
2018年

极地
80CM×60CM
2019年

雨雾朦胧
72CM×52CM
2020年

湿地之晨
85CM×60CM
2021年

南海日出
75CM×52CM
2022年

桃子湖冬雪
72CM×52CM
2022年

岳麓公园东大门
41CM×56CM
2022年

滩
75CM×55CM
2023年

老桥
36CM×51CM
2023年

第一场雪
55CM×75CM
2025年

曙光
75CM×55CM
2025年

农家后院
41CM×38CM
2025年

小巷深处
52CM×72CM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