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非遗文脉,筑牢文化自信:西美学子赴富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5-07-10 13:27:02 来源:西安美术学院

艺校 >触摸非遗文脉,筑牢文化自信:西美学子赴富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7日至9日,西安美术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于跃波的带领下走进延安富县,开展“薪火赓续,文化铸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天时间里,实践团穿梭于富县文化馆、传习所、博物馆与烈士陵园之间,在触摸非遗文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感悟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富县作为古鄜州所在地,非遗资源丰富,拥有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8项,县级非遗项目85项。实践团首站来到富县文化馆,在泛黄的文献与实物展品中,系统了解当地非遗传承谱系。在张红英面花传习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红英现场演示面花制作,实践队员围坐学习,指尖沾满面粉,也接过了这份“面里乾坤”的传承密码。

图为实践团参观富县文化馆

(图为实践团参观富县文化馆)

图为实践团与面花传承人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与面花传承人合影留念)

从黄河陶艺馆的泥土芬芳,到秦腔传习所的高亢激昂,再到熏画传习所的烟墨留香,非遗的多元形态让实践队员沉醉。在黄河陶艺馆,传承人王志刚手把手教授黑陶拉坯技艺,实践队员白芸馨说:“当泥土在旋转中成型,仿佛触摸到了黄河流域先民的生活温度。”而在秦腔传习所,传承人为实践团唱起了《十二把镰刀》,让队员感受到“一声吼破千古月”的艺术张力。霸王鞭传承人现场指导实践队员挥鞭,在清脆悦耳的鞭铃声中,实践团深刻领悟了这门非遗艺术的魅力所在。

图为传承人王志刚教授实践团成员体验陶艺制作

(图为传承人王志刚教授实践团成员体验陶艺制作)

图为实践团与陶艺传承人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与陶艺传承人合影留念)

图为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传授霸王鞭

(图为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传授霸王鞭)

图为实践团在鄜州秦腔传习所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在鄜州秦腔传习所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熏画传承人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熏画传承人合影)

在黄土高原的深处,剪刀与红纸的碰撞声穿越百年。实践团来到富县乡村挖掘非遗故事,领略剪纸魅力,在南道徳丁家垣村刘淑芳奶奶家实践团感受到了这位七旬老人对剪纸的执着与热爱,在枣林子村的霍亚芹奶奶说:“这剪纸啊,剪的是故事,藏的是念想。”一幅幅剪纸作品串联起陕北民俗的鲜活图景,传递着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带着充满乡土气息的剪纸作品,实践团来到富县广场,一幅幅剪纸作品整齐陈列,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在实践队员的邀请下,市民手握剪刀在红纸上认真雕琢。实践团一场场剪纸展览、体验活动让非遗“落地生根”,为剪纸传承注入活力,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图为实践团探访乡村剪纸爱好者

(图为实践团探访乡村剪纸爱好者)

图为实践团与乡村剪纸爱好者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与乡村剪纸爱好者合影留念)

图为市民参与剪纸活动

(图为市民参与剪纸活动)

图为剪纸活动现场

(图为剪纸活动现场)

富县的红色记忆同样触动人心,鄜州博物馆内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串联起边区军民的奋斗史;转至富县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间,实践队员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聆听“鄜县战役”中英雄们的事迹。学生党员马锦旭在烈士纪念碑前驻足良久:“这些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战火中,他们的理想正是我们今天要坚守的信仰。”

图为实践团在鄜州博物馆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在鄜州博物馆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在富县革命烈士陵园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在富县革命烈士陵园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用镜头留存非遗故事,用行动传承非遗技艺,是西安美术学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生动诠释。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会牢记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办学传统,将富县之行的感悟转化为创作灵感,扎根非遗沃土,用艺术作品讲好非遗传承的当代故事,让文化传承路上的青春力量持续涌动。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