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记忆——观罗琦近作有感

撞击记忆——观罗琦近作有感

撞击记忆——观罗琦近作有感

时间:2009-12-23 16:29:01 来源:

资讯 >撞击记忆——观罗琦近作有感

撞击记忆
——观罗奇意象油画新作有感
鲁虹
 
在影像大行其道的时代,许多年轻油画家的图像制作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上一辈画家了,因为他们再也不是通过写生获得图像,而是直接通过影像的方式获取图像。也正是基于这一点,2003年我在为一批年轻艺术家策划一个当代油画展时,将其命名为“图像的图像”。据我所知,一直有人对这个展览的名字感到困惑。最近,艺术家罗奇将他创作的作品图片寄给了我,令我深为吃惊的是:作为一个出生在70年代的艺术家,他不但在作品中有意反对机械观看世界的痕迹,而且依然是在延用略带表现性的油画技巧呈现世界。我曾问罗奇何以要这样做,他说他是想反对借助影像进行创作的时尚,不过,他并不是想回到纯粹性写实的西方创作模式中,而是希望借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方式画画;他还说,他画中的人物总是建立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记忆、想象、夸张与处理才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经被心灵化了、艺术化、类象化了。因此,他画中的人既与现实有紧密的关系,又远不是现实本身。但他认为这恰恰是绘画高于影像的地方。我记得郑板桥当年在一篇很短的《题画》中也说过手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的话,他甚至还强调,“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之乎哉。”(《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341页,中华书局,1981年)看来,罗奇是深得传统精髓的。
 
此外,罗奇极为朴实的话,还使我想起了陈老莲曾经画过的《水浒叶子》。我们知道,这一套在艺术史上了不得的线描作品,便是用传统的造像方式画出来的,其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北宋末年活跃在山东的一群英豪,让人看后永远也不能忘怀。然而,罗奇的作品也不纯粹是按传统造像方式画出的。事实上,作为一个受到严格西式绘画训练的人,他是机智地把西方写实的造像方式与传统的造像方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从罗奇的大多数作品来看,他似乎十分热衷于表现十分熟悉的底层人物——如做拉面的小师傅,为生活烦恼而抽了一地烟头的大伯等等。另一方面,为了真实地呈现不同的社会存在,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他还极为敏锐地捕捉了不同人物的面部及姿态特征,加上配有简洁明了的服饰与背景,让人看后很容易联想到我们在生活中曾经见过的一些相类似人物。至于在油画技巧上,由于罗奇在个人设计的艺术框架内,很好地借鉴了弗洛伊德与朝戈等优秀艺术家的成功经验,所以显得既有功力,又有个性。这的确很不简单。我相信,罗奇只要继续以他特有的“肖像画”方式去画他身边的底层人物,就极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经济转型时代的《水浒叶子》,不仅会有很高的艺术史价值,也同样会有很高的社会文化史价值。
 
从以上的角度出发,我深感到,罗奇画的一些头像类作品其实是他从事肖像画创作的一种意象性素材。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并不是纯粹性的写生,而是充满了理解与想象的艺术品,这也使得他画中人物的性格特别鲜明、突出。与此同时,那些与小人物生活直接相关的静物画,也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物写生,而是隐寓着小人物们生活经历与心路历程的象征表现物。相信一切有着相关背景的观众都会从中有所感悟,并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罗奇的绘画首先体现了反对机械复制的观念,其次也提出了如何表现底层人物与底层意识的学术问题。过去,因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我们要么不画底层人物或不反映底层意识,要么是歪曲底层人物或底层意识,罗奇作品的意义在于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全新方案。这就是我十分看重罗奇绘画的原因。
 
                                                                                                                        2005年11月9日于深圳美术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