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创作学传统

山水画创作学传统

山水画创作学传统

时间:2010-03-25 15:38:29 来源:

>山水画创作学传统

        学传统只靠一点天才、聪明是不行的,必须要专心、勤奋、耐劳、有恒心,不下几十年苦功不成。   
        学古不得其道就容易散漫。学传统在进去时要明确目的,死法要活用,古法为我用。抓它的好东西。要辨明珠与沙,不然就会受它迷惑,变成“附影子”,就是讲你的画,人家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它的未路,学什么画派,解说不开,自己不会创作稿。过去我也被人骂过“附影子”,后来在传统基础上,渐渐摆脱传统束缚,才自成面貌。这是长期努力,渐入佳境的结果。对古画,如宋画、明清沈石田、王石谷等人的画,可以从临摹中学到东西。也有象石涛等人的画,可看而不可临,只有从看中领会和理解。  
        这种感觉在美学中就属于和谐美。画是无声的音乐,但它却具有和谐的节奏感。人对艺术节奏感的美的欣赏要求和人生理上血脉有节奏的跳动的有密切关系。  
        学画只怕浮光掠影,学习必须经过结壳、脱壳这一过程,意思开始学传统要受传统理论的制约,渐渐再摆脱传统束缚自创风格。  
        但学传统就要“师,舍短”。我认为:学石谷,学不好,成垃圾堆;学新罗,学不好,软弱无力;学石田,学不好,容易刻板。 
        具体着手总不外乎树和石两方面,石法在山水画中习惯上叫“皴法”所谓“树石基础”。一张山水画主要就是树石山石等的组合,好象许多机器的部件装配起来才成为完整的机器。所以要重视树石的起手功夫,古来名家在这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功力。画树木有两种入手法:   
        一、鹿角树:开始学中国画,用笔练重在勾线上。如果画划直的线、横的线,目的是打基本功,粗细一样但不能描。鹿角树枝的一种形态,用笔要有顿挫,树干以直笔中锋取势,不是散笔(干枯的拖笔),枝头四面参差,笔型是浑的(就是不能尖利单薄)。山水画里的枯树指不画树叶的树,这样的树在山水画里不可少,如密林茂叶中间的枯树,倍觉苍秀。   
        二、蟹爪树:树枝向下成蟹爪式,故名之。明朝人叫它鹰爪法,郭河阳最擅此法,为其特色。常见园林大门左右两棵对称的,就是这一类蟹爪树。是蟹爪树的初步练习法,在传统树法中,柔性的大都属蟹爪式,而刚性的则多是鹿角式。树干有断有续,如写字要有自然的节奏,最怕笔僵墨死,徒有外形而没有神气。董其昌讲一尺树,更不可令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这是求画树形态变化的经验之谈,都是靠有骨力的用笔来表现的。总之,笔墨要明快不滞。就是对笔墨上的基本要求。  
        学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最主要就是皴法,其次是要晕娑法,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颜色、意境、章法……等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画皴法有两种手法:

        一、对着对象画,山上有什么皴就画什么皴法,如山的石骨结构的特点,描绘下来。

        二、看不到皴。如江南山中多丛树。若偏于表现树,就不易显出山的质感。

        若偏于表现树的特点,这就不能靠对着画来解决问题了,就需要有种法子。董源就创造了披麻皴画法来表现;米苄就创造了落茄法来表现。这些正是传统中画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形象的创造的具体例证。

        外师造化

        从张操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顾恺之的“遇想妙得”理论,到吴道子所谈的“臣无粉本,并记在心”,更认识到创作的不易。正是从前代画家“以造化为师”等创作理论和技法中,我才研究出来——写生方法。善师造化的能得大自然的情和神;不善师造化,虽力求形似,而所得到的偏偏相反,徒然成了一个无生命的绘画形式而已。文艺工作者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交朋友起码也得知名字。画山水就要和大自然交朋友,若连自然中峰、岭、峦、坡、岫、崖、岩、岑、蒿……等名称都分不清,正象不知道朋友名字一样可笑。所以画山水要精通历史、地理、到一个地方要对这里有个了解、认识。不清楚的可看看导游,碑文等介绍记载文字。这样画此处就有一定的情感、意境。画一个地方先要上、下、左、右、前、后统统看到,全部知道。对景物的来龙去脉,组织结构凝领会,理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它牢记。
        如果画写生,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全面地看,细致地看,以不同角度去看,在看中深入地认识理解对象、形、结构,并要牢牢记住它,胸有丘壑,才能笔夺造化。整个山形村庄地势要印记在脑子里,眼一闭就能默出来,才能做到“遇想妙得”,这就是中国画“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山景特点的观察方法。    
        1、如画山那么把周围的山势如实地全部匀下来,山头圆是峦,尖是峰,不能马虎,要画清楚,这对于创作很有利。

        2、可以选入最具有代表性的角度,画部分景物,是进一步深入观察对象的方式,也是积累素材的准备工作。画时要把树的名称(如松柏、梧桐、柳)和土肉、石骨记清楚,写下来。画石骨不必全画,找里面主要几块,把它凸起凹下的地方记下来,有了凹凸变化的石骨,也就是画出了丘壑。

        3、记颜色,标记出各处不同的颜色。所谓“春来江水绿如蓝”、“春绿夏碧”,春夏之际自然中的各种景物色彩都含有绿色成分。因为色彩的形式是通过光的作用,空气及空中微粒小和不同景物色彩反映等条件最后造的造成的影象。而在春夏季里四周的树木花全是绿的,相互映照之下使所有景物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绿色成分。

        画面组织弃法,鸟瞰只能看到全貌大体,以这种视线来画对象,难得其体势,容易画成象地图一样的东西,全瘫在那里,站不起来。要画出景物的体势必须要在近处去看,由下往上看,所以既要得其全貌,又要得其体势,就必须使俯视、平视、仰视相结合,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去表现。还须凭借画家对景物的来龙去脉,组织结构的全面观察与理解,通过画家主观合理的想象来丰富表现的内容,达到艺术的完整性。这就是构图之前有一个构思的过程。但是,手绘要不受实景束缚,一是摆脱局限性,二是要达到理想化的要求。这就是做出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一致的作品。
        摘要:发表《东方美术》杂志季刊 07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