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中国画作品品读

杨明中国画作品品读

杨明中国画作品品读

时间:2010-07-05 09:11:34 来源:

>杨明中国画作品品读

 

文/杨悦浦

        从杨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杨明是属于青海的,青海也是属于杨明的。因为他是一个生于青海,并在青海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个画家。
        杨明自幼喜欢绘画,求学时期无缘学习美术,缘于喜欢雪山草原、高天阔地的天性,便选择了畜牧兽专业,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全省海拔最高的的曲麻莱县工作。十几年的生存经验使他得到了雪山峡谷、草原长云、牛马牧畜、藏族风情、宗教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了丰厚的人生经历,成为他在艺术创作上的基础。
         杨明擅长水墨写意,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情韵的中国画作品。
90年代他着重探索“写意重彩”手法,在色与墨结合,多种绘画材料与与传统中国画材料相结合,着力探索色彩构成的形式感、增强画面张力、提升中国画的视觉效应,取得了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结果,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他所追求的“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的境界。他从青藏高原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提取入画的元素,这种提取延伸至雪域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领域,作品中往往参以神秘蕴涵、探求生命奥旨,体现着他在精神层面的思考。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牦牛情结,由于他学过畜牧兽医,不仅对牦牛(包括野生牦牛)有专业方面的认知,并对牦牛与人类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有更多的研究。他撰写的《青藏高原的牦牛文化——牦牛图腾》一文中,从青藏高原人文发展历史角度做了阐述,文字不多、内容丰厚。这种专题研究,自然成为他创作牦牛系列的义理性致。这使得他对牦牛以至对远古的神灵崇拜,图腾崇拜,有特殊的观照。高原的神秘,原始社会的神秘、宗教的神秘都综合在这黑色的牦牛身上。也许正是据着这种神秘,杨明反而在创作思维上得到了某种解脱,艺术表现上更加狂放,笔墨酣畅淋漓,在作品中追求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不但把牦牛变成一种表现性符号,而且参以抽象的表述,由抽象再把人引入一种诡秘,随之去感悟画面带来的审美涵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他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更注重传统技艺,这自然与中国画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向传统回归总趋势相关联。线与水墨在写意中国画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但这种回归的思考是基于现代意义上的。在近年来的作品中他有意识的强调笔墨本身的意味,用笔墨来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语言上更强调线的意识、注重水墨的渲染。这就使他的作品在面貌上与前一时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意味着杨明的创作已走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期待他能创作出更新更理想的佳作。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