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艺博会

走马艺博会

走马艺博会

时间:2010-08-28 12:13:00 来源:《顶层》杂志

资讯 >走马艺博会

 

Rambling in Art Districts

《顶层》杂志

走马艺博会前言

 

    这是市场复苏的一年,也是艺博会各走各路的一年。有的成了世界标杆,有的成了亚洲头牌;有的叫了好,有的卖了座;有的还在趔趄摸索,有的已经甘做绿叶……

买得起的艺术节:小本钱,大买卖

    北京“买得起的艺术节”(Affordable Art Beijing,简称AAB)已经结束两个月了,今年春季的艺博会,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似乎中国所有一线城市都蠢蠢欲动,均要有一个自己的艺博会才罢休。但类似CIGE和艺术北京这样的艺术博览会,在规模扩张和快速复制上却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因为其所服务的画廊和藏家都存在太大的交集,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新客户,另立分店便显得毫无意义。相反,在大型艺博会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每个主办方既不可避免的进行着正面冲突,又暗地里比拼着特色单元,虽然表面风光,但捉襟见肘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有别于这些每年都要弄出大动静的艺博会,AAB的存在和生长似乎一直被艺术圈所遗忘。它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没有名流云集的开幕酒会,甚至都没有一个固定举办展会的地点。但AAB的王牌在于低价,价格低廉到任何一个普通城市家庭都有能力消费,这意味着当各大艺博会在食物链顶端争抢有限的高端客户资源时,AAB却在尚未称雄一方之前,就具备了产业化的基因。

    做低端的并非AAB一家,去年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的开张就曾名噪一时,但步入证大的超市,门口标价几十万的作品便会给你一个下马威,真正5000元以下的作品需要你在拥挤的墙面上费力搜寻,难度不亚于在一元店寻找货真价实的一元钱的商品。

    艺术市场现在并不缺LV品牌店,所缺的是平价的沃尔玛。AAB的成交额也许不及艺术北京一个零头,但它在中国实现了平价艺术品展销并盈利的成功先例,在这个成功的基础上,它拥有了快速扩张的能力,因此给人以鲸吞中国低端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想象。货源和客户群,这两个遏制艺博会发展的核心因素,对AAB来说却都不是问题,因为都足够大。它所需考虑的就是,如果构建一个科学的商业模式,保证系统可以精密的运转,同时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保证这个模式的良性循环。

 

AAB缘起

    一手缔造AAB的是说一口流利中文的英国人彭乐天(Tom Pattinson), 1997年,未满二十岁的彭乐天来到中国青岛生活和学习,2001年在北京798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回国做了几年记者之后,彭乐天于2005年被派遣到北京担任《Time Out》杂志北京版的主编,从此定居北京。

    彭乐天在英国读高中时就学过绘画,他发现自己并没有艺术天赋,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伦敦画廊和博物馆的常客。05年定居北京后,出于装饰家居的目的,彭乐天开始接触画廊,但画廊一幅画要卖到几千美金,而彭乐天的预算只有几千人民币,这个价格只有直接从艺术家手中才能拿到,由此他开始认识一些搞艺术和开画廊的朋友。

    2006年,彭乐天和自己的好友、红T画廊的老板谭仙 (Tamsin Roberts) 两个人决定办一个“买得起艺术节”,直接从艺术家那里征集作品,通过展览销售,初衷是希望让想买画的人有机会买到一件好的作品,同时也包含一点小小的私心,希望借此自己也可以买到一些好作品。这就是第一届的AAB,大约有五六十个艺术家参展,提供了三百件左右作品,价位在5000-8000元之间,结果成功卖出六十多件,而他们只用了一个周末布展,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销售,总花费不过1万元。

    第一届的成功使得AAB得以顺利延续,2007年,参展600多件作品,最高价格定在 8000元;2008年,仍然有600多件作品,最高价格变为1万元;2009年,参展作品达到1000多件作品,所有作品的价格都在1万元以内,就在这一年,彭乐天辞掉了在《Time Out》的工作,全职担任AAB的总经理,AAB也从朋友间的合作步入正规的公司化运营。

作品:沃尔玛式征集

    对已经成名的艺术家而言,一般是不能直接从艺术家手中拿画的,至少不能公开的拿。但AAB并不存在这样的顾虑,因其所代理的大部分都是未成名、没有和画廊签约的艺术家的作品,而这样的艺术家在整个艺术家群体中占绝大多数。

    试想一下,仅宋庄就有4000多个自由艺术家,每人每年创作20件作品,就有8万件作品。以此估算,每年至少有数十万件艺术品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而目前AAB每年的征件总量仅为1000件左右。这使得AAB在货物供给上拥有了巨大的选择权,正如同沃尔玛跨过批发商直接向制造商下订单一样。

AAB的作品征集面对所有艺术家开放,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申请,比如今年AAB总共收到400多个艺术家共计4000多件的作品,但最终只挑了最好的一些,通过率为25%左右。作品的挑选是前期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首先必须是AAB团队喜欢的作品,这种喜欢并不是个人化的,而是建立在对市场口味的准确把握之上。此外,还要考虑到价格、尺幅、风格、材质的兼容并蓄,既要有三千到一万元左右的大作品,也要有尺寸不一、好玩有趣的低价品。对于一次性提供二三十件作品的艺术家,彭乐天往往只会选择其中最具卖相的几件。

    被选中的作品如果售出,AAB从中抽取15%的低廉佣金,如果作品没有售出,AAB承担来回运费。也就是说,艺术家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只需等待分账即可。艺术家不仅能获得分账优惠,而且不用担心受骗,这是吸引艺术家提交作品的重要因素,目前与AAB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的艺术家已经有数百名。

    整个作品的征集一般会持续半年左右的时间,直到每年的3月份到4月初才定下最终参展的作品。今年征件的特色是增加了很多版画,大概有400多件油画,而版画和摄影作品大约有600多件。这里面绝大部分作品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彭乐天非常关注中国的现代文化,他希望AAB能成为现代文化影响普通人的一个开放平台。

 

销售策略:闪电战

    与漫长的前期准备相比,为节省场地、人工等成本,AAB的销售期极为短暂,往往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因此,AAB必须制定一个速战速决的销售策略。

    首先是价格制胜。低价是AAB的核心竞争力,每年所有参展的作品价格都严格控制在1万元以下,平均价格是5000元左右。这一价格一般工薪阶层都可接受,而从现场标价来也确实说到做到。事实上,作品的价格一般都是由艺术家自己提出,但如果定价太高或太低,AAB团队会适当的给予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在艺术家。对于一些不了解市场的艺术家而言,商定价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其次是选择场地。要在短短两天内完成销售,必须选址在客户流量最多的场所。今年是AAB第二次选择三里屯橙色大厅,效果非常显著,4月24日和25日正逢周末,三里屯人流如织,尤其是外国人比重很大,大量路人在经过的时候被吸引进来,由于价格实惠,很多人当即就掏钱购买。彭乐天也承认今年买画的老外比较多,但价格较低的作品很多都是国人买的,来参观的也以本地老百姓为主。

    此外,一站式的运输服务也非常重要。在艺术节现场,AAB拥有专门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顾客在支付完画款之后可以方便的委托工作人员运送艺术品,AAB会将运输费用控制在非常合理的范围之内。

受场地面积限制,入选的1000多件作品只有少部分可以在展厅展示,为了方便顾客挑选,现场设置了专门的电脑选购区域,所用的大屏幕电脑由苹果公司赞助,这也成为吸引顾客的一个因素。

    由于销售火爆,现场不断的有作品被取走,新作品得以源源不断的填补空白。从实际销售结果来看,有机会展示的作品比没有在现场展示的作品卖得更好。如何更好的销售那些得不到展示机会的作品,是今后AAB需要仔细考量的。

 

战果与扩张困境

    今年征集的1000多件作品在两天的密集销售期中成功的卖出了300多件,其中油画卖得最好,400幅左右的油画卖出了一半。虽然成交率并不高,但却是很真实的数字。重要的不在于成交率和利润率的高低,而在于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在“买得起的艺术节”举办之后,这一模式迅即被多方模仿,但模仿者做得并不好,他们与AAB根本的差距在于没有坚持低价。在AAB卖3000元的作品,可以在同类型的艺术节上卖到3万元,而这增加的2.7万与艺术家毫无关联,这样急功近利的行为,既将顾客拒之门外,也破坏了和艺术家的合作关系,无论对组办方还是艺术家,都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5年的经营,AAB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但微薄的利润和地域的局限,决定了AAB较低的回报率。事实上,向其他城市比如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扩张、增加举办的频率、网络销售等已经在AAB的计划之中。但快速大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而这正是目前AAB的软肋。

    走高端路线的艺博会与走低端路线的“买得起的艺术节”完全是两回事,而一个独立的AAB与一个面对大众消费群体的具有规模和品牌效应的连锁艺术品销售企业又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如果选择成为后者,那么艺术品的稀缺性不再是第一位的,更关键的是保证作品卖相足够好,数量足够多,推广力度大。在成功举办5年之后,AAB脚下延伸出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单打独斗,一条是规模扩张,选择前者最多只能自给自足,选择后者则有可能将小本生意做成大买卖,但即使不是AAB,艺术品销售的沃尔玛模式迟早会在中国成为现实。


 

中艺博:画廊减少,“剩者为王”


图片:喻红 《春恋图》

 

    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2010)于4月21日开幕。中艺博素来与“艺术北京”被看做是同城PK的两大重要的艺博会,如果放在全国范围,则被视作中艺博、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三大艺术展会的争夺大战。

    本届“中艺博”共有50多个画廊参展,自2004 年首届以来一直被业界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风向标的CIGE,今年画廊数量未尽人意,比5月底开幕的“艺术北京”足足少了一半有余,展场也较去年调整为一层。缺乏国际一线画廊的广泛加盟、参展画廊数量萎缩是“中艺博”不得不面临的现状。不过“中艺博”的“掌门人”王一涵表示,这个“朴素”的博览会同样会展现出“剩者为王”的成绩。她认为,欧美海外画廊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本土市场尚且萎缩,很难再有精力顾及中国市场,所以本届中艺博很多国际画廊缺席也就不足为怪。但是国内的诸多一线画廊依然缔造了一个丰富多元的艺术景观,北京公社、长征空间等本土优秀画廊更带来各自特别的艺术企划。CIGE 2010艺术委员会在今年的画廊选择上更为强调质的因素与更高的收藏选择考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本土藏家的需求与品味已经深刻影响着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倾向,CIGE 2010在进一步充实自身国际化特色的同时,敏锐捕捉当代艺术市场需求的调整,果断加大了对于本土藏家收藏特点的缜密研究与分析,并最终将之呈现在CIGE 2010展会中。

    说到最为敏感的话题——中艺博、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的PK之战,王一涵表示:“三个博览会越来越像了,而且这三个博览会已经出现了共同的竞争者——香港艺术博览会。”她如此评判:“上海当代完全是按照西方模式做的,第一届开幕时空运了200位欧美藏家到场,但以后就有点难以为继了;艺术北京是一家立足本土的博览会;至于CIGE,国际化应该是它最突出的特征。”

    虽然画廊数量不多,但销售态势却是不错,藏家购买热情很高。中艺博进入第四天的时候,组委会传来消息:大未来*耿画廊参展艺术家王怀庆、苏笑柏作品全部售罄;新时代画廊艺术家管勇、张永正作品亦被藏家购入;而开展前已被坊间极为看好、长征空间画廊倾力推出的著名女油画家喻红的作品《春恋图》更是在开展预展当日即被藏家收入囊中,其他各家参展画廊亦多有良好销售成绩。这些利好消息无疑将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全面上扬的明晰信号。

 

 

艺术北京:本土收藏才是王道

 

    2010年4月29日到5月2日,迈入第五个年头的“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展。29日晚是VIP预展专场,人气飚到爆,现场人山人海,直到晚上9点闭馆时间到了,仍有不少观众还在流连。这次“艺术北京”有来自全球的70余家画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加上美术馆、艺术机构、各国大使馆等,共有超过百家的参展单位,相较于去年46家参展画廊的数字大有增加,相较于一周前开展的中艺博,艺术北京的画廊参展量和人气也都明显胜出。为期四天的艺术北京正值五一黄金周假期,近5万的参观人次让九成以上的画廊都接触到了新的客户、新的艺术资源。

    会场门口就布置得独具匠心,隋建国的《中国制造》红色暴龙装置,与彭弘智《煤炭做的悍马》装置,一红一黑,分外醒目。走入会场,立刻被淹没到作品与人群的海洋中。这次展览除了有王怀庆、方力钧、岳敏君等大师级的艺术作品,国外画廊还带来了当代艺术大师马克•••奎恩、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加勒比海岛CIRCA PR'10国际艺术博览会今年首次与艺术北京合作,进行了艺术画廊和收藏家的资源共享。

 

年轻艺术家上位

    艺术北京从第一届开始,就推出了以“艺术突破”为单元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群展。今年的“艺术突破”单元,以“新一代,新艺术”为主题邀请画廊推荐年轻艺术家,希望通过学术的吸引力将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重置,让这些作品能在学术领域找到归属,成就艺术的真谛,并且这种面向艺术未来的展览也能窥见到亚洲未来收藏趋势的端倪。

    艺术北京的执行总监、策展人董梦阳说,年轻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标准就是“突破”两字,作品必须强调制作上的精致和逼真,强调当代艺术由“观念”向“视觉”的回归。

    位于798艺术区的仁艺术中心这次参加艺术北京,带来的都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中80后年轻艺术家申大鹏及作品被选送参加“艺术突破”单元。著名艺术批评家朱其曾经这样评论申大鹏的作品:“申大鹏的绘画具有80一代的新艺术特征,他这一代人成长于中国崛起的社会背景,但他的艺术深入描绘一种少年人的私人记忆,从他的父亲、妹妹、时尚到超现实的梦。”

    “艺术突破”单元的作品是单独另辟的,靠近VIP贵宾休息区。据仁艺术中心在展览结束之后的反馈,不少藏家和观众对申大鹏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往从休息区一路找到仁艺术中心的展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位不是很高,被藏家接受的范围也就大一些。这次参加艺术北京,有的作品我们现场就卖掉了,来购买的藏家,本土的也有,国外的也有。”

    本届“艺术北京”大约有90%以上的画廊都有成交,不但参展画廊推出了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在成交方面,也是价格适中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比较受欢迎。虽然没有出现天价成交的热点,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单价不高但总量客观的成交态势,反而比天价频出但没有基础市场的态势要健康得多。

 

本土收藏家上位

    艺术北京的常规单元“银泰之夜”可以说是为藏家量身打造的,今年也不例外。作为第五年度艺术北京重要的外围展,“艺术北京•银泰之夜”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参加“银泰之夜”的嘉宾大约在500人左右,展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银泰沙龙内部,挑选了吴冠中、赵无极、林风眠、徐悲鸿、陈逸飞、王广义、王沂东、黄钢、陈文骥、季大纯等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二是围绕着主题为“城市、生活、创造”等概念,在银泰中心地下一层至三层的公共空间里展示由各国艺术家创作的雕塑及装置作品。

    艺术北京一贯注重对藏家的培养。2009年,“艺术北京”藏家俱乐部应运而生,今年,俱乐部宣布正式启动。董梦阳表示,艺术北京举办了五届,已经成为一个资源优势强大的品牌,关注艺术北京的人群每年成倍数增长,其中包括资深藏家、收藏爱好者等,尤其是年轻收藏群体的数量增长迅速。针对这一态势,收藏俱乐部重点配置本土藏家,不能指望几个外国收藏家把市场做出来,培养本土藏家的成长才是长久之道。

    据悉,要想进入艺术北京收藏俱乐部,首先一条就是热爱艺术,其次是要具有所在城市一个以上的私人俱乐部会籍、在自己所属行业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有专用的艺术品购买资金预算等。会员将有一个专享的个人永久卡号,在签约画廊购买艺术品享受折扣优惠,优先受邀参加艺术收藏相关论坛与活动,还能作为VIP受邀参加由“艺术北京”组织的国际知名博览会考察团,以及个人藏品的鉴定服务等。

    从今年开始,收藏俱乐部就是“艺术北京”长期经营的一个环节。俱乐部正式启动的消息一经宣布,立即引起了不少艺术机构的注意,不少画廊成为了俱乐部的合作画廊,甚至一些艺术书屋、艺术创意商品等都开始纷纷加入俱乐部的VIP商户联盟。

 

上海春沙:与当代艺术差异化竞争

    创办于2003年的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到2010年已经举办了八届。与“上海当代”以及北京的艺术博览会相比,上海春沙常被指为不够专业和高端,不够当代艺术。然而作为国内一项老牌的艺术展会,上海春沙确实在8年的历程当中,形成了与当代艺术的差异化竞争,构建了自己的人气,自己的拥趸和藏家群体。从2003年到2009年,上海春沙共计有800余家海内外艺术机构参展,参观人数近20万人次,累计成交额近2亿元人民币。足见上海春沙确已自成一体。

    今年5月12日至16日,第八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在世贸商城举办。本届上海春沙以“世界艺术之廊”为主题,在上海世博会举办的背景下,150余家艺术机构的参展作品包括架上绘画、雕塑、新媒体艺术、名家陶瓷等多种样式,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年轻化的“沙龙”气质。

 

海派之“海外”

    本届上海春沙,由来自法国、拉丁美洲、日本三大展团20余个国家的40家艺术机构,展品内容十分丰富: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土著陶罐、土著水彩;毕加索透视雕塑;法国巴黎大皇宫独立艺术家们的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多种流派的精彩作品等。

    从2009年起,上海春沙首次设立了拉丁美洲展区,去年的拉美展区成交量超过了预期。今年的拉美展区包括了来自阿根廷、加拿大、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及美国等国的画廊,代表了现当代拉美艺术之最。记者在现场遇见了Milagros Bello女士,她是第一次参加上海春沙,负责拉美展区当代艺术的部分。她说自己早就听说过上海春沙,今年是第一次把当代艺术带进拉美展区。她推荐了两个作品,一个来自古巴,是一件五彩雕塑的非驴非马的动物,Milagros Bello女士说这件作品意指科学违背自然无序发展导致动物基因改变的结果;另一件作品是一套3D装置,用玻璃、布片、染色的色体等制作而成,戴上艺术家现场提供的3D眼镜,就能看到迥然不同的立体图像。艺术家本人学过电子工程,有20年的视觉技术经验,他说自己要表现的是“完全不同于现实的现实”。

    法国展区由策展人Eric Fantou带来了“巴黎大皇宫独立艺术家作品展”。该展览于1884年在巴黎创办,每年在巴黎大皇宫举行,是法国最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展之一,历史上许多大师年轻时都曾在这里展出过自己的早期作品,通常那时他们还未成名,比如梵高、塞尚、郁特里罗、雷诺阿、马蒂斯、贾科梅蒂等等。百余年来,独立艺术社团保持着自由独立的精神,永远为年轻艺术家敞开艺术展馆的大门。

    “透视••毕加索”算得上是这次春沙的“镇展之宝”。毕加索于1930年至1950年间,创作了一系列塑泥雕塑,令人惊奇的是,当这批作品于2006年进行修复时,发现雕塑内竟然还有另外的雕塑隐藏在里面。“透视••毕加索”用X光透视雕塑拍下的照片里,明显能看到“雕塑中的雕塑”,蔚为奇观。

海派之“海内”

    本次春沙的国内部分也算得上是名家荟萃。原曲画廊展出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38幅精美版画,还有艺术家本人借展的几幅油画和素描速写原作,多层次、全面地展现了这组经典的现实主义之作。回真艺术机构推出了罗中立、庞茂坤、曹静萍等人的精品,展现出了川美强烈的地域风情。阆风艺术画廊主推金善球,其雕塑作品如管乐般充满了金属质感。上海大剧院画廊展出了肖谷的小幅油画系列。

    记者在现场遇见了美籍华人周光真先生,他现在是美国中华陶瓷艺术学会的会长、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这次他是专程从美国赶到上海参展的。他带来的《搪瓷时代——上海怀旧》引起许多观众驻足观看,纷纷询问价格。这是一套陶瓷雕塑作品,使用陶瓷材料,以写实的手法来复制那些三十多年前的最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重现当年上海的生活场景。比如有件作品是用领带扎成的拖把,周光真说:“文革的时候,领带都属于封资修物品,老阿婆舍不得扔掉,就用二十多条领带扎成了拖把。”用陶瓷雕塑的栩栩如生的煤炉、马桶与痰盂让观众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三五牌台钟”让人想起70年代结婚的时尚,那时人们结婚以能添置一台上发条会报时的三五牌台钟为荣。周光真说:“这套作品是老上海人的集体记忆,海内外的反响也很好,9月,这套作品还会去参加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的会员展览。此外,搪瓷时代的作品还会参加上海泓盛拍卖公司在今年6月的春拍。”

    年轻艺术家也是本次春沙主推的力量,比如原曲画廊展出的齐新的作品就非常引人注目。齐新用绚丽的色彩和丝绸的质地重构了大师经典,比如“梵高的麦田”、“梵高的天空”和安徽的“白墙黑瓦”等。

 

日日有成交

    5月16日是本次春沙的闭幕时间,这天仍不断的有成交消息传出。

从本届沙龙的成交情况来看,趋于稳定,新老藏家参半,主要成交作品价格都在5-20万之间,年轻艺术家及名家作品最为看好。如原曲画廊的忻东旺、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版画、大剧院画廊的赵尔俊、资本画廊的黄阿忠、三尚艺术的李青萍、如意画廊的邓瑜等等。

    此外,由澳大利亚米奥艺术投资公司带来的“土著艺术”系列,在本届春沙上试水成功,将边缘化的艺术品引进大众视线,也正说明了,不管是普通观众或是藏家,都在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

    本届沙龙共接待各界观众近3万人次,更多的画廊和艺术机构负责人表示,藏家购画不仅仅停留于概念艺术上,现在更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上升空间,这是好的现象。

 

香港国际艺术展:稳坐亚洲头把交椅

    2010年5月27日,为期3天的2010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 10)开幕。这个从2008年才开始举办的博览会,只用了三年时间,已经一跃而成为亚洲头把交椅。中国大陆目前最重要的三大艺术博览会——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艺术北京和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ShContemporary),他们共同把香港国际艺术展视为竞争对手。而香港国际艺术展认定它的竞争目标则是巴塞尔博览会和Frieze艺博会。

    第三届“艺术香港(ART HK)”已经成为“不得不参加的”全球艺术界的盛事,因为有德意志银行的支持而迎来了来自29个国家的155个顶级画廊。Hauser &Wirth、Emmanuel Perrotin及James Cohan Gallery等顶尖国际画廊更首登盛会的舞台,与经常参与博览会的著名画廊Gagosian Gallery、Lisson Gallery、White Cube及SCAI THE BATHHOUSE一同在会场内大放异彩。来自北京的长征空间、北京ART ISSUE PROJECTS、佩斯画廊等27家艺术机构也参加了本届“艺术香港”。

    由国际知名艺术家举办超过10场的个人艺术展更是夺尽眼球。包括Marianne Boesky画廊的日本著名流行画家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分别来自Rokeby 及AANDO FINE ART画廊的以色列艺术家Gideon Rubin与Aya BenRon;澳洲Mori Gallery的代表Susan Norrie;代表The Modern Institute 的艺术家Jim Lambie,以及伦敦White Cube 画廊的Damien Hirst等。当代中国艺术家刘野亦在展会内举行个人艺术展,这位来自Sperone Westwater画廊的艺术家,在2010年4月于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45万美元的高价卖出其力作(Bright Road),打破自己的个人纪录。

    在生于英国的总监马格努斯·伦弗鲁(Magnus Renfrew)的有效引领之下,这一现当代艺术博览会有望成为该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艺术博览会。

    今年香港国际艺术展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增加了佩斯北京(Pace Beijing)、莱赫曼·茅平画廊(Lehmann Maupin)和斯皮罗内·韦斯特沃特画廊(Sperone Westwater)等著名展商。

    数字表明一切:今年的开幕式上就有1万人出席,展会期间总共有46115人到场参观,较之去年总共到场28000人增加了65%。当然,香港不对艺术品收那34%的进口税(这是中国大陆望尘莫及的)也激发了购买的热情。

    两大世界顶级画廊高古轩与白立方均高调参加本届“艺术香港”。高古轩的展位上展示了一系列高价作品,从毕加索、贾科梅蒂这样的现代主义大师到沃霍尔这种战后明星,再到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这种后现代“朋克”。展位上来饱眼福的爱好者和穿着考究的藏家们络绎不绝。

    伦敦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的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个展与高古轩大抢风头。自打展览开幕这一展位就一直被挤得水泄不通。这是白立方画廊第二次参加香港国际艺术展,第一次参加时举办过其代理艺术家作品联展。位于这组煌煌之作中央的是一个大型福尔马林玻璃缸,其中浸泡着某种过度的基督教图式——一只鸽子悬浮在玻璃缸内靠近顶端之处,而一个人类颅骨放在玻璃缸内底面上。这是赫斯特的“玻璃缸标本”作品首次在亚洲展示,据白立方画廊总监尼尔·沃恩曼(Neil Wenman)透露,该作品以260万美元卖给一位台湾买家。

    对白立方画廊来说,这次参展简直好比过年,他们还卖出了翠西·艾敏(Tracey Emin)、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和张洹的作品。“我们很高兴,”沃恩曼说。“可以肯定,香港已成为亚洲当代艺术的中心,这次国际艺术展的第三届办得这么精到真是不可思议……如今中国人也开始购买那些国际大牌们的作品了——他们知道谁在什么时候是重要的。”

    初次参加香港当代艺术展的纽约商家玛丽安·波斯基(Marianne Boesky)画廊以35万美元售出一件奈良美智2009年的大件作品《摇滚滚(Rock N Roll the Roll)》。“我肯定要来这儿,因为我有好多亚洲客户,”波斯基说。

    另一家来自纽约、首次参加该展的画廊——斯皮罗内·韦斯特沃特画廊(Sperone Westwater)同样靠举办一位亚洲艺术家的个展获得成功。该画廊的展位上布满了北京艺术家刘野的作品,艺术家本人在场回答粉丝们的问题,许多藏家加入了交谈。到展会的倒数第二天,他的7件作品已被预订,包括一些每幅20万美元的小幅绘画和一件具有冥想特质的大幅作品《竹子与草的构图》,被一位中国大陆藏家以65万美元买下。

    西方顶级画廊在亚洲的分支机构也都生意兴隆,高价作品也都卖得相当好。以佩斯北京之名参展的佩斯画廊(Pace Gallery)以12万美元售出一件洛杉矶青年艺术家斯特林·卢比(Sterling Ruby)的作品,以100万美元售出一件张晓刚的大幅画作。马克斯·普罗泰克画廊(Max Protetch)以75万美元售出一件岳敏君的作品。

    本次香港国际艺术展上已无过去繁荣年代那种疯狂抢购之风——藏家们不再迅速掠过展场,狂热而匆忙地买走作品,而是从容地作出决定。许多交易都是在最后一天完成的,展会自始至终得益于在会展中心举办的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拍卖会拍得逾2.13亿美元的鼓舞及其带来的一股乐观的骚动。

    如克莱尔·迈克安德鲁(Clare McAndrew)等经济学家近期的研究所证明的,经济低迷并未削弱中国艺术收藏的热情,中国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第三大拍卖市场。

杭州艺博会:规模扩大,品质上升


图片:杭州艺术博览会现场

    2010(第三届)杭州艺博会在5月27日至5月31日举办,10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450个的展位数量,也赢得了巨大的人气,成为杭州市民的一大节日,举家来看展的市民非常多。

    本次杭州艺博会是第一次有国外艺术机构特邀参与协办,“意大利当代艺术展”是本届杭州艺博会着力打造的大型主题展,由意大利艺术家联盟策展,展览面积800平方米,300多件参展作品,其中有部分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和意大利博物馆的部分藏画。

    本届杭州艺博会的另一个“第一次”是,中国美院首次在杭艺博举办“当代实验艺术展”,这是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国美院教授杨劲松策划举办的“返回*重启——杭州当代实验艺术展”,力推了中国美院的30位老中青艺术家全新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是杭艺博三年来推广当代艺术的一次最集中、最大规模的展示,展览面积达1200平方米。

    此外,台湾地区有四家画廊和艺术机构首次组团参加杭艺博,它们分别是:台湾敦煌画廊、KING空间、德佳艺术空间、陶艺后援会。这四家画廊表示,很看好杭州当代艺术市场的前景。

    在杭艺博入口处的醒目位置,是上海奥赛画廊带来的苏笑柏邀请展。苏笑柏是旅德艺术家,以大漆作为创作媒介,视觉感受上非常辉煌。苏笑柏说他只是在铺漆和贴麻布之前,在底板上勾出简单的圆或者条形、方形这样的简单图形,它们只是构图的元素,并不承担过重的宇宙或者结构主义的意义。但是,却彰显出了异常的大气性格。

    奥赛画廊的老板蔡彭城先生说:“这次苏笑柏的作品事先讲明了只是邀请展,不进行买卖。但是展出的王小松的作品卖出了两幅,客户是在艺博会现场表示了购买意向,事后追到上海来买的,平均每幅售价在12万元左右。”

    蔡彭城认为本届杭州艺博会呈现了多元化的特质,邀请的艺术家既有前卫艺术家,也有传统古典的艺术家;从价格来说,既有高档的艺术品,也有适合普通市民购买的艺术品,比如证大艺术超超市里售卖的艺术品,就很受市民们的追捧。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