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魏驰卓西北采风散记《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李成顺

画家魏驰卓西北采风散记《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李成顺

画家魏驰卓西北采风散记《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李成顺

时间:2010-10-31 11:22:07 来源:

>画家魏驰卓西北采风散记《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李成顺

我作为著名画家魏驰卓到西北采风的随行人员,一起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大漠深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茫茫牧场,经历了不平凡的三十多天,他不辞辛苦甚至是冒着危险去深入生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瑰丽,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有一名句不时在我的脑海闪现:“八千里路云和月”。此句比喻征战的长途奔驰,语出宋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亦借喻路途之遥远。这趟新疆行程达一万零三百四十公里,路程的确十分遥远,用之比喻十分准确,然而我想引伸一下,来比喻画家魏驰卓对人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漫漫人生苦旅,又何尝不是更贴切呢?

                                                                                                            ——作者题记

                                                                  

2010910正值秋高气爽,我和司机高志勇有幸随以独创“金秋系列”画而闻名中原、享誉全国书画界的著名画家、洛阳书画研究院院长、《河洛书画》报主编魏驰卓先生一路驾车采风。那里的北疆有画家笔下常画的白桦林,那里的南疆也有他经常在画面上表现的主体——胡杨。这次跟随他采风,是我早已渴望的心愿。

    多少年,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到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的养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艺术造诣的不断提高,他更加渴望到自然中去陶冶性情,体味自然,观察物象,并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近六年来,他曾三次深入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莽莽林海;两次踏入西北的戈壁草原,沙漠荒滩。为了这次的新疆之行,他增添设备,更换车辆,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驾车向着给他带来了无尽创作灵感和精神追求的地方奔去,亲身体验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大自然的魅力。

过西安,穿天水,到兰州,又穿越800里河西走廊。在敦煌,画家魏驰卓详细地对千年佛窟的壁画进行研摩,流连忘返,直至夕阳西下……

一路上,我们翻越了很多名山大川,如华山、祁连山、阴山、麦积山、火焰山等等,魏驰卓的眼睛始终盯着车外,司机高志勇问:“院长,困了就休息会儿,这山有什么好看的?”魏驰卓笑笑:“这些山都太美了,你别看它黑黢黢的,但山势峻峭,山脉清晰,走向雄伟,每座山和每座山的用笔技法都不一样。如初学画山水画,这可是绝好的‘模特’呀!”后又滔滔不绝地讲这座山适合用斧劈皴,那座山适合用荷叶皴,总而言之,什么乱麻皴呀,折带皴呀讲了很多。我听后受益匪浅。不知不觉车已进入新疆地界。

在哈密我们品尝了举世闻名的哈密瓜,太甜了,尽管这里也是旅游胜地,但魏驰卓的心思不在这里,他督促快点西行。出哈密至鄯善县一路上坡,刚开始还见片片绿洲,潺潺流水,后来渐成戈壁,感觉比甘肃的戈壁更辽阔。到了小车湖,有一片风力发电机直矗蓝天白云,十分壮观,这番景象在内地是看不到的。大家想拍照留念,下车后风把人吹得根本站不住,更别说拍照了。司机说:“今天开车方向盘要偏一点,不然的话,风会把车吹到路下。”这一段路非常难走,爬上几百里的坡,正在修路,下了几百里的坡还在修路,真把司机小高累坏了。到了火焰山的时候,风沙很大,光线不强,也看不出火焰山像火一样红。山下雕有唐僧师徒的塑像,有很多人在合影留念。魏驰卓在唐僧像前伫立良久而不语。这位先贤也是河南偃师人,和画家是老乡,魏驰卓从小就对这位性格坚强、知识渊博的唐玄奘十分敬重,并特别喜爱唱《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我想,画家魏驰卓多次涉险采风的行动,是否也有唐僧苦渡西天取来真经的精神内涵呢?

 进入吐鲁番,路边种的尽是葡萄和一幢幢风干葡萄用的风眼凉房。车经达坂城而过,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伸向草原,大片牧场如锦绣地毡,牛羊无数,远处绿洲茵茵,红瓦白墙,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只可惜没有看见带着妹妹,赶着牛羊,坐着马车,拉着嫁妆的出嫁场面”。画家一句玩笑,车上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车途经乌鲁木齐市沿216公路北上,辽阔的草原,成群的骆驼,还有野生的马鹿在远处游荡,天边的远山隐隐可见。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显得寂静、幽远。晚8点,洛阳此时应是华灯齐放,而这里的太阳仍挂在天边。夕阳染的半个天姹紫嫣红,灿烂、绚丽、壮观!已至午夜,我们终于冲出茫茫的草原夜幕,驶进了灯火阑珊的阿勒泰。

                                                          

进疆已经半个多月了,除了在喀纳斯、禾木、白哈巴、阿勒泰等地采风外,其余的时间一直待在哈巴河县城,因今年气温较高,设想中的秋风过后边陲金灿一片的景象竟没有出现。按画家的话说:“我就不信,今年的叶子等不黄。”于是我们就在哈巴河县“安营扎寨”,耐心的等待着金秋的到来。从月亮像一弯金钩到月亮像一轮银盘,老天爷像是和他开玩笑,此时此地,气温仍然高于往年,而白桦林的叶子还是绿多黄少。画家像热恋中的少年,心中总是割舍不下,天天带着相机往哈巴河畔的白桦林、往夏仁那草原上跑,希望捕捉到他理想的金光灿烂的美景。就这样在哈巴河县城一住就是十一天。忽如一夜秋风来,千树万树黄花开。毕竟季节已到,或者是画家的执着感动了上苍,金黄的景色如仙女般款款来了;在秋风的引导下来了;在牧人悠扬的歌声中来了;在秋阳照耀下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中来了;在画家的翘首期盼中来了。于是画家忙了,吃过早饭,抓起相机,像听到冲锋号的战士,在激动与亢奋中奔向白桦林深处,很快就淹没在这金色的海洋……哈巴河宽阔的河水碧绿清透,两岸是粗大的白桦树,经过秋风磨砺、秋霜淋打,桦树的叶子已将绿色变成金黄,把银白色的树干衬托得更加洁白细腻,更加亭亭玉立、妩媚动人。哈巴河两岸的白桦有的像羞涩的少女,遮遮掩掩;有的倒俯在水面,像在对水洗梳。再看水中映照的白桦树倒影,如撒下的片片碎金、像垂在水中的条条哈达,恍若人间仙境。看到如此美景画家魏驰卓激情难抑,平时的妙语如珠现在也难以表述,口中喃喃自语:“这画面太美了,太美了!我苦等十多天就是为了看到你这样的容颜啊!”他的眼中溢出了泪水,张开双臂,就像赤子扑向母亲的怀抱。一簇簇、一排排、一棵棵,白桦树以毫无做作,极其自然的状态生长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人感叹不已:‘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人们说美景如画,如果以形式承载美的实质为己任的画家不去大自然探寻美,体会美,他的笔下能渲染出人们所期待、所憧憬的美景吗?画家魏驰卓以独特技法所创作的“金秋系列”作品,正是现实的美经过观察、提炼、加工、综合,使之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才会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美,才会给人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在哈巴河小县城等待的十几天里,虽然在煎熬中度日很无奈,但最后几天的巨大收获使画家感到等待的值,没有白等!在又返往阿勒泰的途中,魏驰卓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将一路的欢声笑语永久地留在了大西北草原上空。

返回阿勒泰的当晚,因司机不慎整个右脚被开水严重烫伤。我们在宾馆领导的陪同下到医院进行了及时处理,回到住处时已深夜三点多钟了。天亮了,按计划是要去离市区百公里外的阿勒泰山腹地的大小东沟采风,因出此意外,始料不及。一同出来的兄弟不能没人照顾,安排好的日程又不能更改。魏驰卓决定让我留下照顾司机小高,他和当地朋友一起,亲自驾车前往。我们都知道,他只有五六年的驾龄,翻山越沟,他能行吗?他在外面了一天,我们在宾馆担心了一天。晚上他终于回来了,吃饭间,听和他一行的朋友给我们讲述了一桩至今还让我心怵的事:他们进沟后不久,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金黄灿烂的秋色,从山顶染到沟下。他驾车顺着沟底崎岖的小路一直沿山而上,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难行。在转弯处,突然一块变了形的警示牌横在了车的前方:前方未修路,禁行!魏驰卓急踩刹车,只见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悬崖,倒车,路窄坡陡,调头,根本不可能,真的是束手无策了。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又身处绝境,当地的朋友顿时惊呆了!画家的汗也一下子从额头上冒了出来。他想:“司机小高昨晚将脚烫伤,今天我又逢此绝路,真是祸不单行呀!”几年来在采风过程中一幕幕的历险情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第一次来新疆深入沙漠,迷失方向,独自在沙漠中兜了几圈也没找到出去的方向,最后还是靠照片上所显树型,才一点点摸索着走了出来;去年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只身掉入深达数米废弃的陷阱,好在坑底堆着枯枝败叶,足蹬手扒,用了很长时间才爬出坑来……这样的经历,已非一、二次。画家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人、车平安,任何闪失都不容出现。为了朋友的安全,他让朋友先下车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不顾安危,只身驾车慢慢地腾挪,一寸寸地倒车,一点点把着方向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硬是在悬崖上把车倒了过来,当车开下山时,当地的朋友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时他的上衣在阿勒泰只有摄氏四度的气温中湿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一样。为了毕生所爱和追求,他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也义无反顾,有了这样的付出,他的成功是必然的,是苍天对他付出努力的回馈。

                                                             

画家魏驰卓在北疆采风结束了,由于司机的脚烫伤,能否再继续南下到塔里木去采风,我们都十分犹豫。在南行的前一天晚上,画家辗转反侧,一夜几乎没有合眼:漫长的路途,陌生的路况,险峻的山路,司机的伤势和随行人员的安全等都在他的考虑之中。早上我到他的住室,看到床头柜上放的烟灰缸已装满烟头。他坚定地讲:“我已决定,采风计划不变,我自己开车,你们放心,再辛苦也要翻越天山,到沙漠去见胡杨;再劳累也要把自己的兄弟平安带回家乡。”他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画家除具有火样的激情外,还具有坚强的性格,和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天刚亮,画家魏驰卓就收拾行囊和朋友一一道别,发动汽车,平稳地驶出了西北重镇阿勒泰,向第二个采风目的地驶去。

秋叶黄了,需要有人欣赏;果实熟了,需要有人采摘。我看到画家在甘肃、在新疆、乃至整个西北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在往新疆去的路上,车过甘肃,某部队的领导打来电话,要给他安排在新疆的行程,被他婉言谢绝;甘肃的朋友热情挽留,要他给当地的爱好者作书画交流;阿勒泰的朋友都放下自己的工作,请假陪他采风。特别是在乌鲁木齐这座新疆的首府,有更多热情的朋友和读者在期盼着他的到来。在乌鲁木齐的两天,按随行人员的设想,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逛一逛大巴扎,尝一尝各种美味的可口小吃。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北疆的采风过程中,乌市的朋友们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地关注着他的行踪,随时与他保持着通讯的联络。从阿勒泰往库尔勒途经乌市当天晚上,当地各级领导和画家的朋友即举行隆重的晚宴欢迎他。此地两天,他一直身处在友谊和掌声中,他的衣食住行被朋友照顾得无微不至。第二天,画家在朋友的安排下,到五家渠市进行授课和创作,兵团领导也专门抽出时间到此观摩,并设宴招待,气氛之热烈,关系之融洽,友情之深厚,感染着画家,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朋友。某大型企业党委李书记在观看魏驰卓的作画后激情难抑,即席赋词《念奴娇·致洛阳画家魏驰卓有寄》一首:

倚天神笔,落毫处、无尽春光秋色。大漠胡杨,昂首立、坚守千年静默。国色天香,千姿百态,艳丽倾城国。图如仙境,任凭摇撼心魄。

游遍华夏山河,探人生妙谛,研磨馨德。万丈豪情,鹏翼展、纯美天堂求索。艺苑神游,将人间美景,聚之笺墨。何时重会,再描天山松柏。

乌市的何先生也赋诗一首,以记其事之盛,读后感人至深。诗曰:大漠千年探古今,读书万卷颂国魂;金秋送爽陶人醉,墨宝陈香毓世尘。   

五家渠市书画家协会的多位领导环侍左右,细心地观摩画家挥毫泼墨,对画家的技艺赞叹不已,褒扬有加。特别是他现场创作的十几幅作品,被当地领导、同行视为珍品,悉数收藏。在整个采风过程中,有许多书画爱好者慕名而至,登门求教,画家都不顾疲劳,不厌其烦,有求必应,悉心指导,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在乌鲁木齐短暂而又紧张的两天中结束了。画家又要千里跋涉去南疆大漠拜会他一直惦记的老朋友——胡杨。

                                                              

作为画家,要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万物;作为司机,要观察路况,集中精力,谨慎驾驶,这两个职业相距的太远,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另一个则是操作层面的。当画家手握方向盘离开乌鲁木齐时,当地的朋友更多的是劝告、嘱托、牵挂,因为新疆最难行的路是天山公路和沙漠公路,而这些都摆放在画家的面前。尤其是翻越天山一直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负担啊。

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两部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南疆和北疆。通往南疆有两条路:按照GPS的引导,画家驾车顺216国道直奔天山而去。远望天山,横亘面前,使人产生怀疑:那直插云端的天山能翻得过去吗?因为它和公路是呈“丁”字形横拦面前,使人觉得高不可攀,觉得在它面前如蝼蚁一般。车在行驶的三十多公里中,一直在修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尘土蔽日。问修路工人,答曰此路往前更难通行,全程几乎都在修路,若想通过,勉强可行,但到达库尔勒需要7个多小时。还有一条路亦可到达库尔勒,但要绕行一百多公里,于是毅然决定改道南行。上高速,下高速,过达坂城,经盐湖和小草湖,一路向东行百公里之外,才掉头向南,向天山的一个大豁口直驶过去。进山前几十里都是一路上坡,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路况也在变化,作为一名画艺精湛而车技一般的画家,天山的公路太难为他了:弯道,急转的弯道,像丝线般缠绕在悬崖峭壁上;陡坡,连续的陡坡,使汽车引擎声像狮吼一般;山峦,重叠的山峦,无穷无尽,使人望而生寒;狂风,肆虐的狂风,仿佛要把大山撕碎一样。画家魏驰卓双手紧握方向盘,不敢有任何的疏忽,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斜视。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驶,车终于到达山顶。画家停车小憩,站在山巅,面对脚下如大海波涛般的无数山头,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作为画家,就应该有天山那样的胸怀,千山万壑胸中藏,万千风云笔端来……下午,太阳还挂在西山头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库尔勒市,画家在当地的朋友为我们接风洗尘,并于次日随行一块向塔克拉玛干大漠进发。

 

                                                          

顺着千里沙漠公路,画家又一次走进了他熟悉的沙漠。在他的眼中,沙漠也是有生命的,因为那里有画家梦牵魂绕、引以为人生榜样的胡杨和在沙漠守望了亿万年的红柳。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经历着亿万年的岁月磨难,经受着难以想象的严酷环境,在其它植物难以生存的荒漠旷野,以坚贞不屈的个性,以伟岸挺拔的身躯,笑对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谱写生命最辉煌的篇章。画家手抚粗糙龟裂的胡杨,眼中饱含深情,像久别重逢的故友,在倾心交谈;似热恋的“情人”,在倾诉衷肠。是啊!他与胡杨树是朋友,更是“恋人”。多少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画笔,面对洁白的宣纸来倾诉对胡杨的无尽的情思,他对胡杨树的品质了解的太深太深,同时他也把胡杨树不慕浮华甘守寂寞的特性,引入到自己的艺术生命中来。为了艺术,他放弃了太多的生活享乐,拒绝了无数的名利诱惑,一直在守望着心灵中圣洁的艺术殿堂。这也就诠释了他钟爱艺术的心理基础,更是人格精神在画作中的具体体现呀!

画家在大漠深处,四处寻找胡杨的身影,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倒下的;无论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他都仔细观察。有时候站在一个地方半个多小时盯着胡杨“发呆”。他真的很投入,也真的很动情。画家认真的神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该返程了,前前后后,在新疆三十多天,有太多的经历值得回味,有太多的收获值得庆祝,有太多的朋友需要告别。然而,画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他要驾车返回故乡。新疆地域辽阔,好像公路永无尽头,画家魏驰卓驾驶汽车,踏上了返乡的征途,那么就让我们罗列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域和里程,来佐证一个已知天命之年的画家驾车艰辛的返程之路吧:全部返程四千多公里,需要再次翻越天山、祁连山、麦积山、秦岭等著名山脉,要穿过近百个隧洞和桥梁,要涉过无数的河流,平均每天行程在七百公里以上,最多的一天他人不离车开了十三个小时!当到达宾馆时,他费尽全身的力量,才下得车来。最后两天,早上醒来,他连鞋都穿不上,用手轻轻一按,腿上就出现了深陷的印痕。为了使同车的朋友免除担心,他隐瞒了一切的身心痛苦,一路上仍然欢歌笑语,把欢乐传递给他人。是啊,他此时的最大心愿,就是把一路上亲如手足的兄弟安全地带回去,交到他们亲人的手中。而对于同行的记者和司机,脑海里有画家太多的鲜活的故事,也被他那种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毅力,深深地感动着,感染着,感化着……一路上,他们随时都可以截取一个画面来表现回程中画家的艰辛,那是在车到甘肃的乌梢岭的时候,风雪交加,由于修路,造成道路泥泞不堪,大小车辆如穿梭一般,而画家所开车的前挡风玻璃被大车溅起的泥水挡住了视线,此时水壶中的水已被冻结,只得下车加水,来疆时准备的都是秋天的衣服,加上车内外的温差,画家一下车就被暴风雪打个透心凉,衣服上,眉毛上,头发上立时挂满了白雪,此时白皑皑的雪山,银白色的汽车和浑身白雪的画家溶为一体,像一尊雕塑,耸立在茫茫雪域,高山大川之间。

20101012,画家满载着新疆朋友的深情厚谊,满载着此次采风的丰硕成果,和他的两位兄弟一起,平安地回到了洛阳。他笑了,我俩也都笑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