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毅峰:天赋在艺术创作的关键作用

画家李毅峰:天赋在艺术创作的关键作用

画家李毅峰:天赋在艺术创作的关键作用

时间:2010-12-29 09:41:39 来源:中国网

书画 >画家李毅峰:天赋在艺术创作的关键作用


天津著名画家李毅峰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 

李毅峰与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李铁映一起挥毫创作。 

李毅峰作品:莫因草木更轻微。

李毅峰作品:白龙图。  

        嘉宾:李毅峰,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编审、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受聘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兼职教授、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新疆大山水研究所名誉所长。

  简介:李毅峰,字一峰,号泊牛山房,别署一峰上人。男,1964年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天津艺术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迎春花》、《国画家》、《国画》、《国画世界》、《美术家》等多家杂志总编。著有《篆刻学类要注释》、《中国篆刻大辞典》、《篆刻基础技法》、《中国篆刻发展简史》、《李毅峰画集》、《一峰水墨》、《李毅峰美术文集》、《信笔直扫-李毅峰艺踪》、《会心处不在远-李毅峰画文录》、《读八大山人》等。中国画作品入选《最具学术价值与升值潜力的当代100位中国画家投资价值评析》、《中青年国画家百人作品集》、《1979-1999年的中国美术》、《中国美术60家》等大型文献画册,以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山水画展,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花鸟画展,及多次中外个展。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自幼学习书法、篆刻,而后痴迷国画,请问国画起初因为什么吸引了您?

  [李毅峰]:我从小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国学,我对国学里面的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作为中国群经之首的《周易》,对我的影响非常的大。《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源,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这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传统思想。中国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通过黑白的关系,通过虚实变化、通过笔墨表现一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追求和认识,而这一切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对哲学的这种感受,使得我对中国画在文化的层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这门传统艺术有了发自内心的酷爱,它是我割舍不去的一种追求。

  [中国网·滨海高新]:书法、篆刻的学习对于国画的学习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吗?

  [李毅峰]:国画最基本的要素是线,也就是专业上讲的笔墨。线最核心的部分是中国的书法,书法的核心又源于中国的汉字。如果讲中国文化的话,我觉得汉字应该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一个元素,而中国的书法是通过笔墨和线条来表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书法、笔墨三者之间有着内在历史文化渊源。我从小就随我的老师研习古文字学及音韵、训诂学,继而从大小篆入手,临摹名帖和学习篆刻,增加对线的内涵理解。通过对书法和篆刻的研究,可以反观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和艺术精神,所以书法对国画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篆刻则是把中国的书法刻在印章石上,之所以叫篆刻,是因为它使用了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篆体字,包括小篆、大篆,还有印章专用的篆体,缪篆,以及唐代的九叠文之类。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使刀如笔,“写”出金石气来。我们知道,书法是用毛笔蘸墨写到纸上,而印章则不是,印章是用刀把字刻到石头上,所以印论上有一句话,叫“使刀如笔,使笔如刀”,就是用刀写字。对篆刻有造诣的人,对线条的认识不仅仅是用毛笔落在宣纸上的那种柔弱的感觉,而是一种“绵力裹针”的柔中带刚意态。所以讲书法和篆刻对国画的影响,它们既是国画最基础的要素,又是国画最核心的要素,有了书法就有了国画元素里的阴,有了篆刻又有了国画元素里的阳,有了阴阳的结合,一阴一阳谓之道,那么作为国画的表现来说,它就有可能就把中国文化最深的、最奥的、最具有民族内涵的这些元素,通过书法的线体现在形式上。

  [中国网·滨海高新]:您爱好哲学,也有对绘画的一套哲学观念,您曾经说过“艺术是天才的特权”,天赋对于艺术家是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为什么这样说?

  [李毅峰]:就艺术创作而言,我认为天赋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不是讲唯心论,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艺术家,或者其他领域的大家,他的创造,他的成就,都离不开他的天分。但天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天分是前提条件,勤奋是必要的条件。讲艺术是天才的特权,从艺术本身来看,应该是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和人生奥秘的途径之一,也是艺术家们表现自然和对人生认识的手段之一。这里讲到的艺术家天才的一面,是指艺术的创作状态,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应该首先解放自己。汉代的书法家蔡邑曾经说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这个“书者,散也”,是指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把自己的胸怀放开。《庄子·田子方》里讲了一个“解衣盘礴”的成语:“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檀檀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蠃。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解衣盘薄是说解下衣服,箕踞而坐,一副神闲意定,不拘形迹的样子。作画的所谓“解衣磅礴”,是指艺术家冲破一切束缚表现真率天性,用不拘形迹的方式抒写心中天真烂漫的艺术情怀。这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创造的状态,有点类似于汉代的董仲舒所讲的天人合一的状态。人自出生落地,标志着他(她)就已经离开了自然的时期, 开始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使他们在自我发展中和天地之间的沟通能力有了阻碍,甚至闭塞。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她)在表现的时候,应该把这种状态解放出来,冲破这种阻碍和闭塞,让自己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一种超越一般的思维和行为的规范,用西方的理论讲,是调动人的潜意识去进行创作。这种潜意识西方心理学指的是人的第六感官,是和日常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不一致的。这就是美学家讲的艺术创作的灵感。这种情况还有好多,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喻中所讲的词汇,比如如醉如痴,对艺术的痴迷程度达到了如醉的境界;像李白讲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只有在喝醉了的时候才能让自己全身心放松,让自己的才华横溢,通过诗词来表现;再比如如梦,如梦也是一种梦境的状态,如梦的状态,我们从视觉和艺术的角度研究,它是一种表现主义的根源。我们讲从上个世纪的30年代,表现主义在世界艺术界盛行以来,它最基本的一个核心就是如梦的境界,咱们大家都看过弗洛依德的著作,他讲的就是梦对人行为的影响。现在国画的表现状态,实际上和梦的状态是很相似的,很多人看了觉得梦境的状态和国画关系不是特别的直接,我们看到的国画,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它都是唯美的东西,顶多就是把自然的物象进行了抽象、简化的处理,实际上正是这种简化的处理,它把人对自然和人生的幻化的、梦幻的意识表现出来了,所以梦境是表现主义的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创作的方法论。现在的一些雕塑家、画家、舞蹈家,包括后现代的音乐,实际上都跟如梦的境界有关系,它也是表现了一种创作状态。还有比如说神魂颠倒,说一个画家痴迷的程度,他也是说一种非常态的创作态度,这种创作态度使画家暂时的、阶段性的“精神失常”。在这种“精神失常”的状态下,他(她)的思维是超越常人的,跨越时空的,所以这就有可能把他的第六感观的东西,把他潜意识的东西激活,这样,他笔下的一些物象,一些表现形态和形式可能会有一些超乎预料的创新。

  这就是我所讲的艺术的天赋的一面,所以如果否定这种天赋,我觉得就不会存在艺术家,太理智了就不能叫艺术家了,只能叫艺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艺术工匠。中国的传统画讲的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个法度讲的是绘画的规范,这个规范是对创作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艺术家创作方法的约束。但是如果在天分的指导下创作,或者在创作当中激发了这种天分,那这样的作品可能就能达到无法而法的境界了,这种无法之法是超越成法之外的一种大法。这种法是在天赋的影响下、感召下、刺激下而生的新的形态、新的形式、新的规范。所以我觉得,天赋在艺术创作上是至关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家的第一要素和首要前提。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