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亦有道

玩亦有道

玩亦有道

时间:2011-09-06 16:09:37 来源:

>玩亦有道

——闲话中国画的线的功能拓展与建立线的个性化诉说语境

       “玩”是一种自由、轻松和愉悦的事。如果受某种客观制约,玩就变得意味索然。

        古之庖丁解牛何尝不是一种玩,然而,与屠夫有别者在其于深刻解析对象,故能游刃有余。真可谓有道也。

        绘画中,物象描写就是一种麻烦和制约,艺术家确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然而,与受其束缚,吃力如解牛之屠夫者,玩之何趣。

        于是在水墨画探索过程中,就有了对画中的线的课题研究。即:中国画的线的功能拓展与建立线的个性化诉说语境。

        于是就有了意象绘画地选择和对物象解构地把握。以求线地解放。

        于是就有了线的走向、线的错误、线的侵略、线的破坏、线的加减、线的抽象、线的扭动、线的疾徐、线的表情、线的品质、线的性格、线的黑白、线的节奏、线的律动、线的放敛、线的阴阳、线的贯气、线的秩序等等。

        水墨画中的线,常有“三分不驯之气”,令人很难驾驭,前贤高人苦心经营之,皆有各种美妙的表现。

        然而,线地攻击与破坏性虽然无人问津,却更是可爱。

        在绘画过程中,当一滴墨,一条错误的线或于不经意间落于纸上,这种“无常和不确定的”是时有发生。牢记着“一切都是无偿变化的。”(阿姜. 查语)你就不会因此而烦恼,会喜欢线的这种顽劣,喜欢它的错误,喜欢它的侵略,喜欢它的破坏和无中生有。

        如果放纵线的错误,掌握其侵略、攻击与破坏,甚至是有意为之,艺术家对线的使用即可获得充分自由。与此同时艺术家对线的责任也更加主观和繁沉,放纵与掌控是如四季无常,如规矩方圆也。

        那些没有背负表达具象责任的无意识的线迹墨痕是产生于意念状态,记住阿姜. 查的教诲,用“自由自在的爱心去关照他们的发生和发展。有自由自在之爱的真诚,我们就会开启自己的智慧。”在理解中发现和创造,就会与自己个性化的线一起成长。

        在社会生活中,在自然界里,无论看到的是怎样的表象,都要想到他的后面是无常的变化,都要重重地对自己说这是不确定的。刘巨德教授在清华美院的人体写生课上讲授道:“把人体当作大自然中的一道风景去观察、透视、放大、显微。把人体当作一个空间来描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在别人看到的东西里面选择,更不能到古人看到的东西里去搬。”细悟观之:人体确是上帝赐予大自然中一道最灵动、玄妙和神秘的风景。审视人体的意象结构之线条,宛如云卷云舒,如泉水之婉转流动。与线的表象相对应的岂不正是:线的阴阳、线的贯气、线的韵律、徐疾和节奏。

        我的外孙五岁时忽然对我说:“风在和太阳玩。”孙子八岁写“五言”,九岁做词、谱曲、演唱。两个稚童比较,外孙要比孙子高的多,因为他开启了心睛,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而孙子只是在别人的规矩中寻找。这是智慧和聪明的不同。说这话看似离开了线的探讨话题,其实是诉说一种关于线的解放的方法论。

        前面既然说到方法,索性再多几句。陆游诗云:“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说的是运笔之浩然和忘我。然而,当第一条线落于纸上后,如同一个生命坠地,画家是应该清楚的认识这条有生命的线的性格和品质的。

        雨后,蚯蚓蠕动,蜗牛爬过,留下扭动徐缓的痕迹、流星划过一条迅疾的抛物线,陨石落地有声、天地间扯起一帘雨丝、风轻柔吹过,斜斜的交织着太阳的光线……。

        线是千变万化的,线的爬行、扭动、迅急、柔刚,都在清楚的阐释其自身的表情。落笔的第一条线正是画中线的生命特征的开启。它注定了线的以后的性格。

        树的枝条似无数手臂在相互搀挽或挥洒,风和阳光嬉戏却冷落了远去的云朵,自然界万象都用其节奏,律动传递一种和谐秩序。在艺术家眼里看到的不只是枝条、太阳、云朵,而是一种美的秩序变化。在绘画中,对于那些因为解放和放纵而失去习惯性欣赏的支撑和对物象依附的线条,艺术家的重要责任是将其组织形成新的线的秩序样式。艺术家即可以将其自由发挥或借物诉说其主观的线的性灵。扭动、爬行、迅急、凿拙,千姿百态的抽象因素既可以无限的拓展线的功能, 又能有选择的强化艺术家的线的个性。

        单击鼓槌发出的是一个音符,连续而有变化的敲击,则成了动人心弦的旋律,当线在画面上得以充分的舞蹈和诉说时,线就会象音乐曲式般的表现着自己的抽象秩序。这是十分美妙的,如同前面所说的风。

        风其实不过是风而已,就如同线不过就是线一样,但是,会使每个人体会到在各种特定时刻中,它的情绪变化和它的不同情感内涵,它会向感受它的人传递各种各样的消息。

        美哉,线的解放。

        由此,画者作画, 自由自在,观者读画, 亦可轻松遐想。

        呜呼,“玩”得轻松,而如庖丁,何乐不为,玩亦有道也。

        曾将此话题请教于专家教授,其认为:“翻不出如来佛手心,且当下已有山水画家作此探索,甚至有人将线从物象中剥离出来,进行纯艺术之试验,还是有质疑的。”深知其苦口婆心是为学生的前程谋,然而,如孔子所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欲罢不能。”既然作画首先是给自己看的,只为快乐,就顾不得其他了。

        苏东坡诗云:“此间有句人未识,送与襄阳孟浩然。”

        这些无逻辑性的呓语,可能贡君闲品否?

林钧相
2011年元旦於清华美院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