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宏伟和他的工笔画

邹宏伟和他的工笔画

邹宏伟和他的工笔画

时间:2011-12-06 15:11:58 来源:

>邹宏伟和他的工笔画

文∕王长松

        第一次欣赏邹宏伟的绘画作品是在衡阳市美术馆开馆所举办的全国名家书画展上,他的工笔画《花开见佛》让我颇为惊讶,画面纯洁明净,禅意深远,在展厅百余幅作品中显得十分独特和另类。经人介绍我购买了他的两幅作品《如梦令.9》和《西江月.6》,并欣赏了他近几年创作的一些工笔花鸟、人物画作品。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静温和的年轻艺术家,不大说话,总是若有所思的神情。这个来自王船山故乡的画家身上的艺术特质非常明显,让我对他另眼相看。 
        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笔绘画以它刻画精细、传神,富有抒情色彩的艺术面貌而独树一帜。当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更加突显了工笔画的工夫,邹宏伟的勤奋、耐心和他的技巧,是一些心浮气躁的,喜欢炒作和高调张扬的艺术家所不能坚持的。 
        邹宏伟的工笔画诠释了他对古代工笔艺术作品、尤其是对注重写实、同时又不乏意趣的工笔画的热情和推崇。在历经数年的潜伏与沉寂后,到了2010年,邹宏伟的工笔画从传统入手但不为传统所束缚,并以开放和包容向其他流派绘画汲取营养,使他的工笔画开始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幅画大则八尺,小则斗方,却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是采用工笔没骨笔法,直接用色,渲染皴擦,以色的浓淡变化铺陈出物体的体积、深浅和明暗关系,以工笔语言画出写意的精神。看他的《故园旧梦》,从黑夜深处弥漫而来的优伤仿佛渗入了你的脏腑,看他的的《夜未央》,画面上那种迷蒙的色调和孤独感会在一瞬间紧紧地抓住你。透过邹宏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近年的工笔画,一方面与时俱进地贴近了新世纪平民百姓的审美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画家为丰富工笔画语言,既深入开掘传统资源又广泛吸收其他民族其他画种之长取得的成效。特别在理想化提升艺术境界上,在以工细手法处理大幅构图而不流于琐碎上,在发挥光色深化意境的感染力上,在色彩的有效发挥和制作手段的精妙上,在对工笔画传统中程式化、装饰化手段的运用上,在摆脱市场的负面影响导致的流行风格和粗制滥造而灌注以精品意识上,都有了极为明显的收获。 
        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绘画,工笔画和写意画一样,都需要表现民族艺术精神。而且,长期以来工笔画也是在与写意画的并立和互动中发展的。中国画从总体上讲是写意的艺术。工笔画的工具、作画技法使它的造型方式偏向于写实,但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摆脱不了写意的目的。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些代表性工笔画作品中,工笔与写意是相通、相融的,甚至无法分辨两种表现形式孰高孰低。中国工笔画讲究一个“工”字,从线条勾勒到上色渲染,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然而,除了描绘细腻、工整细致外,工笔画还讲究意境和情趣,工写二者需要相辅相成。邹宏伟认为,如果“笔墨”是水墨画的语言核心,那么“笔彩”很可能是工笔画的语言核心。种种制作手段固然无需拒绝,但不能取代最概括最有表现力的骨法用笔。由于工笔画表现得真切,似乎易患“谨毛失貌”的毛病,由于它精工细作,难免面面俱到而缺少虚实张弛的韵致。直露而浅显,失去深刻的意蕴。而这一切在传统艺术遗产中不乏值得我们撷取的宝贵经验。展开《清明上河图》,你会感到一部乐曲由徐缓中开始,逐渐紧张而热烈,到虹桥一段推向高潮,经历几个转折,渐次平缓。启承转合,层次分明。变化中有规律,朴实中有波澜,尽精微致广大,整体局部都经得起推敲。这正是它永被宝爱的原因。  

        从邹宏伟的工笔画中,我们可以发现:画可以工整严谨,朗然在目,但不能一览无余,索然寡味。工笔画也应注意含蓄和意境的设计,令人“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进入画境。朦胧中,追求扑朔迷离,任欣赏者飞腾遐想,如雾里看花,雨中观景,别有情味。绘画是笔墨丹青的诗,不是概念的图解,工笔和写意的有机结合是绘画中表现形式不同,一个笔不妄下、工整严谨,艺术效果通过多道程序才能最终体现;一个放笔直取、如倾如注、纵横挥洒,艺术效果立时即现。这种如胶似漆,殊途同归的表达方式已成为工笔画的又一次创新,最终都要达到“写意”的完美程度,单一的写意是不必以笔墨繁简来论的。工笔画也好,写意画也好,都要注重意象追求,都要注重画家本人性灵的抒发和情感的宣泄方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