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当代书法评述(节选)

甘肃当代书法评述(节选)

甘肃当代书法评述(节选)

时间:2012-06-21 09:13:32 来源:

>甘肃当代书法评述(节选)

熊炘

        王智斌,生于1959年,甘肃礼县人。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供职于甘肃省地质矿产局。智斌先生曾经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西北的荒漠戈壁,连绵的崇山峻岭,野外寻找矿石的经历,长期与第一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地质职工接触,而这些人的工作精神与品质,影响着他,促使着他,使他炼就了只要认准目标就义无返顾执着追求,勇于探索、不畏艰险、踏实勤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及精神品质。虽然第一线工作的经历极其短暂,但对他的影响却很大,他曾告诉笔者,每当徒步横穿戈壁从一处探矿目标转向另一处目标的过程中,仰望澄明湛蓝的天空,无不为天空清明、透亮、坦荡、豪爽之气所感动,这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感受不到的。而戈壁的浑厚、空旷、博大及隐藏于背后的各种凶险,又时刻提醒自己,要认识自我,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在天空与戈壁中人实在是太渺小了!野外为国家寻宝的生活是浪漫的,但也十分艰险而又枯燥,工作之余抓紧时间研习自己从小就喜爱的书法艺术,这相对于他无疑于另一种探寻生活。随着工作转入省局机关,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他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对书法艺术的研习中,基层练就的心理品质及对大自然敏锐的洞察力在有意无意间发挥着作用,在他眼中每一本帖就是他要寻宝的一座山,而当他认定其中一座,不发掘出他心目中的宝藏是轻易不会放手的。凡熟悉他的同道,都有一种感觉,他特别善于向别人学习,常常主动请教别人,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但又不盲从。近年来他醉心于黄庭坚的草书,面对山谷草书经典之作,他犹如断定其中必定存在稀有矿石,因而将探矿时所培养出的所有品质、悟性等统统花在上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临帖的标准就是形神兼备,若看他的临作。目前中国学黄山谷者,能够将其形神临到智斌的水平者还不多见。他对黄山谷的把握不仅是外在的形似,而且对线条质量的追摹包括上下字间的力度及交替,内在的神韵尤其是山谷草书的灵魂,蕴涵于其中的气度,他也能领会得很到位并较完美展现出来,没有一定的悟性,没有对技法长时间的心摹手追细心领会的人此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他从不人云亦云,跟着时风追赶时髦,在临帖的过程中为了学会其中一个点画,他不仅会对点线的质感、形状加以研究,甚至连当时作者书写时会用怎样的运笔姿势,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他都会仔细玩味琢磨,从而不断锤炼,提高自己对先贤法帖的判断力及辨别力,当自己感觉能够真正把握,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后,又会再从其他山上去发掘新的资源,因而在其创作中山谷写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面对他的作品整幅章法空灵清秀犹如蓝天一般,笔法线条厚重,富有质感,但又不僵硬,但若仔细端详似乎还有其他人的风神蕴涵于此中,常常令人流连忘返。
        面对目前如此喧嚣的外部世界,面对当前只下了两天功夫,连如何执笔,会有多少种执笔法,各自的优劣如何,这其中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有利于自己学习,这些起码常识都不具备就试图出名而且要出大名者,智斌可谓十分的不识时务。国展当然是上不去的,省展与获奖的机会也不多,不让排除在展厅之外就算较为幸运,因为与全国同,评委中有太多的所谓专家但又实实在在是低水平甚或对书法入门常识还一知半解者,面对这一切不知是智斌错了,还是中国书法的悲哀!
……
        (作者简介:熊炘,男,196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四川。目前为兰州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