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雄风入纸来——读王智斌大草书法

山谷雄风入纸来——读王智斌大草书法

山谷雄风入纸来——读王智斌大草书法

时间:2012-06-21 09:16:07 来源:

>山谷雄风入纸来——读王智斌大草书法

王智斌个人官方网址:http://artist.wangzhibin.zhuokearts.com

 秋  子

        在我看来当今甘肃书坛可圈可点的中青年书家中。"礼县二斌"当是突出的佼佼者。所谓的"礼县二斌",一位是秦理斌,一位就是本文主人公王智斌。他们都是书法家,而且都深深地凝聚着经典传统的情结。只是就总体风格言,前者偏于秀美精致,后者则倾向豪放雄强。
        当今书坛,大凡写草可谓充满风险,因为经典高峰很难达越;尤其在米芾、王铎风气盛极的时代,写黄山谷可谓险乎其险,这抑或因为权威、评委中极少有人触黄的缘故,谁人有识呢?然而智斌却一意孤行,执着地在黄门安营扎寨,数年过去大获其益。正如我对他概念式印象的一首打油诗所云:
        半生笔墨绞心怀,
        雾里林莽总徘徊。
        孤行险途终有悟,
        山谷雄风入纸来。
        我年轻时曾在《松风阁》上弄管多年,但只是轮起“长枪大戟”挥舞了好些年。智斌则不同。也于黄书特别是黄氏草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察得长枪大戟、遒劲奔放格调的同时,深刻体味其作品中内在的韵致和情愫、思想和心绪、意态和灵感,从其精神内涵上着手注力并得益。比如黄山谷的《诸上座》,他在一遍一遍整幅整幅的临写中,不仅认真体验其“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的用笔,而且从其“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中反复领会那桨板拔棹、一波三折左呼右应且“沉着痛快”的点画之法,从中受益匪浅。倘如读过他的一些大草作品,深谙他的书意笔趣,我们就能清楚地读懂他的线条语言之旨。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对山谷之风的投入是十分深刻的。他不但从笔法技巧上把握黄风,从阅历转变中参透黄风,从对黄风的探赜索隐悉知其由苏入古、脱苏转素的过程以及黄氏“有韵”、“有眼”、“有涵”的审美理想中感悟其谛,而且追索历史文化背景,从北宋崇儒尚文的大文化中悟得黄风形成的时代因素,并努力跟随山谷一起进行书法审美文化之旅,进而获得一个饱含传统审美精神的灵魂。
        前贤有云:“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虽然我们对此说不敢百分之百地苟同,但草书特别是狂草书的难度和深度是决不敢否认的。这是因为,它同楷、隶、篆、行诸书体相比,技术上、功底上、修养上、审美上都有着深刻的要求和更高的境则,它毕竟不是常人以为的那种“龙飞凤舞”、那种“风雨交加”,而是须求气韵,求畅达,更追求某种精神和境界的书体。智斌很聪明,也很勤奋。有句哲理性的话叫做“选择胜于奋斗”,正因为他选择了“独舞”,所以必须独舞有获;而且这个“独舞”并非自己发明,而是要在融会贯通后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他的聪明之处也正在此。他写黄山谷,却能借来张瑞图的斩斫之法,偷到倪元璐的顿挫之变,摄取王觉斯的盘绕之趣,掺进沈寐叟的辣拙之味,还有释怀素的线条之力、王右军的笔情韵致、杨风子的空灵疏美,读其作品,是黄山谷又非完全的黄山谷,充满着丰富的经典传统气息,融纳百汇,演成智斌大戏。这里,恕我不愿用一大堆华丽词藻来作喻,还是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者朋友们在品赏作品中去感悟、去体味智斌大草的魅力,并有所启迪。
        我始终坚持我的一个观点:书法的本质是中国文化,形式则从属艺术,这是书法两重性的品质特征。文化者,书法的载体汉字本身即是,又隐含着诸多的内容,包括哲学的、美学的、民族的等;艺术者,书法是将汉字再创为一种艺术,于构形、用笔、线条、章法、墨法以至韵致、神思、境界中极尽表现,正如鲁迅所言: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能臻此三美时,方可称之为书法美,亦即称这为书法艺术。引此论,意在想说,智斌的书法是二者兼得的,倘若智斌能够厚积而所为,在创作中能调整好心绪且明确主旨,那么,智斌将是无愧时代的一位书家,以至成为在历史上刻痕极深的一位书家。山谷雄风方入纸,智斌独舞响未来。但愿他早日获得更大成功。
        是为读后感。

(秋  子: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2004年12月25日于半翰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