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杨光素

大画家杨光素

大画家杨光素

时间:2013-03-07 14:21:46 来源:

>大画家杨光素

        杨光素是我的老师,1982年远渡重洋去巴黎定居,一晃已20多年了,最近她回到合肥与儿孙团聚,作家石楠老师从安庆打来电话告知此事,并托我代她去看望。杨老师出国前,在安徽艺术学院任教多年,后来我也在那读美术大专,算是有半份师生缘吧。
        记得当年杨老师在安徽美术界曾以她独特的浪漫气质和唯美追求而闻名,现在想来她应是70多岁的老人了,当年的风采还依然如故吗?我在鲜花店挑上一大把富有浪漫情调的泰国洋兰,又在这片紫罗兰调子里插上几支洁白优雅的百合花去看望杨老师。在她儿子恽浩家里,见到从里屋走出的杨老师,她身着黑色的绣花毛衣,胸前挂着一串长长的珍珠项链,浅驼色的毛外套下配着异国情调的长裙,大红软底羊皮鞋,头戴一顶罩着纱网的古典风格女帽,那张光洁的面孔上,依然是一幅浪漫的艺术家情调。
        当年作为一个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女人,不懂法文,只身到巴黎追寻艺术之梦,其中经历的艰难和辛酸只有她自知,但她说没有半点后悔。在法兰西这块艺术的沃土上,有那么多艺术大师立在你面前,有那么多经典原作可供学习临摹,作为一个油画家,我是最幸福的。开头几年她反复地参观博物馆,在卢浮宫一遍遍地临摹大师的作品,柯罗、瓦格纳、大卫、雷诺阿、马奈、莫奈,荡漾在不同风格的画派大师间,将学来的东西汇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二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她完成了100多幅作品,并多次荣获法国国际大展的奖项。《少女闻花》获“国际艺术大师”一等奖,《静物和鲜花》获1995年法国因特艺术大展赛金奖,《科赛特》获法国国际艺术大展赛“贵族艺术”优秀奖,《舞蹈家朱红》获法国“国际艺术大师”古典绘画金奖,共获奖项20多次。在法兰西这块艺术圣地上,一位华人女画家受到西方画坛的赞赏与肯定,这是非常不易的。1997年冬传记作家石楠专程到法国巴黎采访她并出版了35万字的《海魂---杨光素传》,在国内外引起众多关注。但这光环的背后,现实生活中的几多艰辛又有谁能看到?没有亲人相依,腿脚不太好,夏天早晨6点半起床,去蒙马特露天画廊给游客画肖像,这些年的生活基本靠此收入维持。她不舍得卖画,因此把画价定得高高的,她说谁要是掏这么多钱买画,就一定会善待这些画的。这些年她画了2万张肖像,让她感动的是常常在她为游客画好一幅他们满意的画时,他们抢着来和自己握手,杨老师说自己满手的油彩不好意思,他们说没关系,并夸赞她的风度气质,“是个有点老的个轻画家”,她还特意补上一句,“并且是背后看的”。
        她不仅为平民画像,还先后为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夫妇、美国前总统里根夫妇画过肖像。
        杨光素老师曾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艺术学院执教。时下安徽美坛的许多画家都是她的学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前半生是为人民服务,后半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她是一位艺术至上的理想主义者,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去她家,她正在整理零乱的屋子,把家什东塞西塞,不一会家里就宽敞了,她很认真地跟我说:“别人都说生活难,生活有什么难的,我一下就解决了,真正难的是艺术!要画出一张好画才是最难的!”她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心里只有艺术,对其他一切都看得很淡泊很简单。当年出国时放弃了许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稳定收入、家庭亲情。巴黎孤身一人生活谈何容易?生存压力和创作压力且不说,就是生活琐事也让她吃尽苦头。她说创作时因为太专注有时一天也喝不上开水,吃烧糊的饭更是常事。生活虽简单,但对美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过。“我喜欢漂亮的衣服,每天出门画画,哪怕现紧张我也要抽出几分钟来化妆,把自己打扮美丽也是对别人尊重。”翻看她的一幅幅照片,每张服饰都别有韵味,她非常高兴地说:“这都是我每次获奖去领奖的路上拍的,获奖的日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是啊,艺术能使人青春永驻, 欣赏她的一幅幅获奖作品,让人不胜感慨---那背后的故事有多少呢。

石兰
        本文发表于2003年12月7日新安晚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