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美术展览的启示

巴黎美术展览的启示

巴黎美术展览的启示

时间:2013-03-07 14:34:32 来源:

>巴黎美术展览的启示

        作为一个画家,每到各地我光顾最多的是美术展览和博物馆,无论是自己做画展还是参观美展,我都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展览的宗旨是什么?突出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作品与观众是最重要的吗?国内的许多画展似乎都没有理清这个关系。2007年下半年我在欧洲访问学习的三个月中,参观了许多艺术馆和美术展览,尤其是巴黎的卢浮宫,奥赛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画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展览竭尽全力在做的就是一件事——把艺术作品以最佳状态展示给观众!以观众参观展览时对艺术的感受程度为衡量展览成功与否的标准。展览提供的是观众至上,作品至上的人性化服务。
        一、个性化的巴黎美展
        法兰西民族文化中尤为崇尚个性化的审美品味,对于艺术世界的审视,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样式因缺乏生命活力而得不到欣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人们本着各自的感觉、体验、个性和理想产生的审美观念中的不同个性创造,便格外受到尊重,巴黎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都有自己的独到特色。
        藏品最丰富的卢浮宫,如何让观众在纷繁浩瀚的展品中迅速找到自己要看的部分是个难题。他们将数以万计的藏画按年代和国度分馆陈列,从早期的宗教题材到文艺复兴时欧洲各国的绘画,分置在不同的展馆,馆内又集中排列出代表画家的个人作品,观众可以顺着参观路线依次欣赏从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藏品,法轩绘画还分别设置了世幅绘画展厅,在展厅内又突出了《蒙娜丽莎》这样的重要作品,让观众完整的了解欧洲文化发展史。奥赛美术馆的参观导图更是人性化,在清楚列出按年代和艺术风格分置的展厅路线后,还建议你如果想看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到以直接乘电梯上五层,从最精彩的部分开始开始参观。在一层区两边陈列雕塑作品,让参观者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可以全方位的欣赏雕塑。负一层的放映室里,循环用各国语言播放着馆长亲自向观众介绍藏画的纪录片,以任奥赛美术馆的改建国程,档案管理,外事活动等等,非常人性化。罗丹美术馆建在法国政府给罗丹提供的豪宅花园里,这里也是罗丹最后十年生活和创作的地方。大部分的作品陈列在三层楼宽敞的室内,罗丹的个人藏品以及女友米拉所做的雕塑与他的作品摆放的让人浮想联翩。后面颇有王宫花园气派的大花园里“地狱之门”,“思想者”,“加莱公民”等大型雕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建了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和谐。
        库尔贝的作品曾多次在巴黎展出,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又在大皇宫展出,法国策展人用多种手段精心策划,把不同内容的展厅背板衬上不同颜色的壁纸,古典题材的朱红底,风景画则是中灰底色。画展前的介绍文字用白色小字排列严谨,除去任何多余的装饰,整个展厅洁简而现代,突出了库尔贝丰富多变的风格。法国人善于从各个角度介绍作品,桔园美术馆的下一层展出的是法国著名收藏家保罗的藏品,保罗是个独俱慧眼的收藏家,他藏有马蒂斯、毕加索、塞尚,罗梭等人的早期作品,但不幸40岁英年早逝。他太太后来嫁给一个建筑商,继续艺术品收藏事业,晚年她把所有收藏的艺术品全部捐给了法国政府。展览就按保罗和他妻子两人的收藏秩序布置,反映出不同收藏者的个人喜好和风格个性。
        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为了让观众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现代艺术,把同一个时期相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方式排列在一起;油画、版画、建筑模型、照片装置、录像,用对比的方法演绎着现代艺术的魅力,使观众对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有了多角度立体化的感受,这种展品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融汇设计风格,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经典。
        二、美术与巴黎人的生活
        巴黎拥有无数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这些艺术收藏的展览殿堂使美术成了巴黎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倘若你在街上某个建筑物前看到有人排队,那一定是等待参观美术展和博物馆。十月初我刚到巴黎几次路过大皇宫都看到有长长的排队人群,因为不通外文不知道是什么展览,后来才听说是“库尔贝作品收藏展”。12月上旬一个周末上午,天很阴冷,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长队去看展览。队伍中有时尚的年青人,也有许多衣着讲究的老人。我前面一个老年妇女穿着短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声不吭毫无怨言的等待。大家互不认识,甚至讲的语言都不同,同样为库尔贝的作品而感动。
        我也见过两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相约在博物馆见面看展览,欣赏艺术,休息时在咖啡厅小坐叙叙友情,看完展览买上一本画册才相互道别,他们称这是最美好的约会方式。
        巴黎的美术馆中最让我心醉的是桔园美术馆。她静静地座落在卢浮宫前杜勒花园一角,这里总结曾经是宫庭花园内栽满桔子和柠檬的温室,清新雅致,飘散着温馨的芳香,20世纪初改建成小型美术馆。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八幅巨作《睡莲》在此作永久性展出。
        步入展厅先踏上的是一段桥形结构的长廊,长廊一侧的玻璃柜里摆放着莫奈创作“睡莲”时的照片,清绿调子的日本桥画面让人还没有进展厅已经沉浸在莫奈营造的艺术序曲里了。穿过洁白的过道,面前展现的就是我们在电影和画册中无数次见过的椭园形大厅。大厅宽广而宁静,墙上环绕着巨幅《睡莲》,八幅画总长92米,分置在两个同样的展厅。展厅利用由玻璃层顶及墙面照射的自然光源,和谐而通透,让作品呈现最佳展示状态。展厅中央放置也是椭园形的长椅,观众可以静静地坐在这里环顾四周看画;法国人把一切都做的很到位,中文导读器里解说词写的很优美,浑厚的男中音伴着肖邦的钢琴曲如流水一般在耳边回响。《睡莲》系列是莫奈在其故居吉维尼创作的,描绘了花园内一池荷花与阳光的暇想幻景,莫奈在这幅画中强调光线引起的色彩变化,和瞬间感受,画面的闪烁效果和瞬间感表现了时间的流动,画家特别高明地将池塘的地平线提高,让观众坐在大厅中央有种四周的池水向自己涌来的感觉。全身心的浸润在莫奈绘画艺术中,让人忘记自己是在吉维尼夏日午后的池塘边,还是在莫奈的绘画前。
        莫奈一辈子大大小小画了380多张睡莲,这个系列是他晚年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创作完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主动提出来将这八幅巨作赠给法国政府,并亲自选择桔园美术馆作为收藏地,当时的法国政府不顾战后伤痛,耗巨资重建美术馆,为《睡莲》量身订做了永久性的展览空间。
        桔园美术馆体现了画家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合作;政府对美术事业的支持力度;画家对人类精神艺术的贡献。同样展览馆提供的观众至上、作品至上的人性化服务,很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三、国内美展的弊病
        我们在国内经常参加画展,自己也做过数次个人作品展,纵观国内的办展理念、形式于巴黎展览的比较有着不少的差距,存在几种弊病:(1)办展览最注重的往往是主办方的经济利益,为了省线把画挂的象摆地摊一样拥挤,画与画之间没有一点审美的过渡空间,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感受。(2)过分突出画家这个人,而不是作品。在展览前面挂上画家个人的大照片,有的甚至大到一面墙,再加上洋洋万字的作者自述,占了很大的展览空间。在欧洲的美展上,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过挂作者像,即便是画家的自画像也是谦逊地挂在展品中,不看介绍你甚至不知道是作者像,就是出画册也很少印画家肖像,他们认为画家应该靠作品说话,靠艺术展现内心世界,模样并不重要。(3)画展的布置多是论资排辈,名气大的挂前面、挂醒目的位置,不是从展览的整体效果考虑,哪张挂哪更合适,光线的方向、距离、两边作品的关系等因素。
        如果我们今后办展也能象巴黎美展那样多考虑的是艺术,是观众,我们的美术也会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最近欣闻我国博物馆、图书馆等公众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十分欣喜。希望我们的祖国不仅在经济上很快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在精神文明上更加倍努力赶上先进国家。

石兰
        本文刊登于《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4月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