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岩彩进入新的创作佳境——对画材的思考探索

由岩彩进入新的创作佳境——对画材的思考探索

由岩彩进入新的创作佳境——对画材的思考探索

时间:2013-03-07 14:41:53 来源:

>由岩彩进入新的创作佳境——对画材的思考探索

        一、材质的思考
        当你漫步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长河,当你流连忘返于一件件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中,绚丽华贵的丝帛,精美考究的漆器,斑驳恢宏的青铜器,无不以其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呈现于世界。千百年岁月磨砺,至今仍然色彩斑斓,金碧辉煌,让人不能不惊叹其材质的精良。在北京学习的几年中,有机会看到世界各国艺术品原作展,欧美的古典油画,日本的现代绘画,非州的民间雕刻……每件作品在向我们展示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精美的材质。当我在美术展览上,面对一幅幅当代中国画作品,尽管有绝妙的构思,精深的笔法,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材质美感。就产生无限的遗憾和感慨;视觉效果的单薄以及简陋单调的化学合成易管颜色,让人无法想象这些作品如何做为中国文化的精粹进入世界大博物馆,如何留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修养。中国画家历来讲究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歙砚,唯独没有提到颜料,是不讲究颜料吗?非也!古人称画工为“丹青手”丹青即是绘画的代称,如同瓷器是中国的代称一样富于象征意义。敦煌壁画中古代画家神彩飞扬的巨作将五彩丹青用到了极致。当时画工用的颜料就是我们现在的岩彩,天然矿石磨出的岩石粉末,有石青、石绿、赭石、土红,贝壳研磨的蛤粉。所有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一体,与天地合一,这也是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无所不在的体现。
        对画家而言,所有的精神感受都必将转换成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每一种不同的风格、形式、材料都带有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具体到过程,就是用什么形式、手段、材料才能最完美的达到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境。二十世纪奥地利绘画大师克里姆特从小受做金匠的父亲影响,一生偏爱金色,他在作品中用混合技法大量的使用金粉、金箔,其辉煌华丽的风格,为二十世纪绘画艺术之经典。当代墨西哥画家塔马约是一位既有国际性,又富于民族色彩的大师,他爱用故乡的红土做颜料,画坛上称“墨西哥红”,后来称为“塔马约红”。中国美术馆曾展出日本巨匠平山郁夫的风景画,十几米画面上闪烁着晶莹璀璨的灰绿色结晶体颜料,构成一种梦幻般的现代美感。这一切都使我对材料产生了新的认识。用新的媒材来充实替换单调低廉的锡管水色,在画面体现意境美、造型美、色彩美的同时,重视材质,将材质同样视为构成画面的必备要素之一,赋予画面的材质美,这是现代绘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现代画家应该具有的艺术素质。
        二、认识岩彩
        我画室里的矿物颜料,一组组按色彩明度、种类分装在玻璃瓶里,每种颜色按颗料大小分1~14号,每种类型都有着不同的特性:(1)天然石色,色泽灰雅晶莹,颗料越粗色彩纯度越高。(2)人工合成色,为补充天然石色的色相不足,高温烧制的颜料,色泽鲜艳透明。(3)水干色,用染料染成的蛤粉,不透明的流动的厚重。(4)闪光色,粗细不同色彩不同的箔类、云母类。在这里白的概念是透明的白(水晶末、珊瑚末),不透明的白即蛤粉。黑的概念是:不透明的黑(水干色黑、天然色黑),透明的黑即是墨。纷纷繁繁林林总总。
        用眼睛欣赏着这一颗颗在光照下闪烁变幻的结晶体颜料,就会忍不住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红珊瑚、绿松石、黄金茶……这些特有的充满东方文化情调的颜料激起我内心阵阵创作冲动。试想:用粗砾的辰砂、银朱表现黄土地上悲壮激越的秦腔、信天游;用石青、石绿加彩色云母泼洒着广东丝竹的清脆华丽;用鲜亮跃动的金银箔展示着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的欢悦激情……色彩美的同时,加上材质美的烘托,画面必然更具冲击力、表现力和经久不变的画面效果。
        用颗粒状的岩彩画工笔,与过去传统工笔画三矾九染的技法有着质的不同,岩彩粗砾的颗粒使我们不能象传统工笔水色分染那样顺畅,那样随心所欲,也不能微妙微肖的把握物象的生动细节,甚至难以体现传统工笔画的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的线描魅力,然面它那极富个性的颗粒却构成了水墨、油画、水彩……其它材料所无法替代的现代东方美感。
        三、由岩彩进入新的创作佳境
        如果说传统工笔重彩画,以笔线为骨架,以薄色平铺分染的画法似一曲古筝独奏,优雅而独具风韵。用岩彩作画则象一部交响乐,是弦乐、管乐、打击乐同时演奏,丰富的和声配器,如同各种颜色错落有致的搭配,对比和谐地组成一个雄浑磅礴的整体,使画家在作画时也如同乐队指挥一样,让力度与丰富的变化,产生出振撼心灵的激情。这是我在作传统工笔画时永远无法体验的感受。
        岩彩是由粗到细的颗粒状,与国画水色在技法上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它的颜色不是调合在一起产生灰色,而是先画遍粗颗粒的黄,再画一遍细颗粒的绿,画一遍粗颗粒的红,再画一遍细颗粒的兰,一层层交织咬合,如此往返可重复至无数遍,构成一片肌理起伏,色泽变幻的神秘灰色。
        石色的粗砾使它不设细节,无法表现物象具体的生动与丰富,带我们进入的却是另一种生动与丰富——画面语言关系的生动与丰富。由画好一景一物变为画好一形一色,画好一虚一实,画好一种感觉。由把一个具体物象画的有深度而不概念,到把一块黑或一块白画得有深度而不概念。从画物象的质感转为表达材料的质感——它使创作中一切关系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传统工笔画仅有的手绘技艺和书写性,在岩彩的使用中已远远不够表达画面的浑厚与力度了。每种性质不同的材料都迫使我们变换不同的绘画工具;在这里刮刀、滚筒、木板等与笔一样成为画家心灵与感觉的延伸。由于材料的多次重复、交融在绘制中常常出现下意识的生动与丰富,能否恰到好处地保留住无意,并将其升华,能否独具匠心地制作有价值的肌理,制作与手绘都将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制作与手绘一样也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的经验。由材料的变换,引导出技艺的变革,工具的丰富。创作观念的更新,大大展了绘画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突破了古典的审美定势与旧有的艺术观念,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创作新境界。从自己完成的这批岩彩作品看,尽管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处在探索尝试阶段,但在用新材料、技法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内心经历的种种烦恼、痛苦、失望、惊喜都是过去从来没有的。失败与成功,痛苦与惊喜引导我逐渐步入一个崭新的更加自由化、多样化的创作佳境,由此引发的深层次思考强烈冲击着原有的审美观、创作观、艺术观。随之而来,如何扬弃我们的旧有知识;如何在绘画道路上形成最能贴近自己心灵感受的风格;都将是面临的一系列新课题,正是如此,才使得我们的探索更有意义。
        世界如此浩翰无垠,内心如此感概万千,当你能用新的材料,新技艺,新的语言表达出你以前无法表现的美感时,你的绘画世界就升起了一轮新的太阳。

石兰
        本文刊登于《艺术探索》1999年3月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