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与重建:碎片的一千种可能

打破与重建:碎片的一千种可能

打破与重建:碎片的一千种可能

时间:2013-03-25 14:23:17 来源:

>打破与重建:碎片的一千种可能

        听说陈雨又开着他的破吉普往大陆最南端的红土地去写生了。很难想象,陈雨骨子里那股不断告别又不断出发的韧劲仿佛是天生的,他似乎有一颗叛逆的、不安分的心,精力充沛的身体里埋伏着一千种出逃的可能。他是在逃离什么?逃离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久居的城市、握手的伙伴以及血脉相连的亲人?还是仅仅是逃离困顿的自己?他到陌生的地方去漫游,结识陌生的人群,与他们打成一片,更多的是与植物为伍,独自思索,并从漫游中获得无穷的灵感。
        陈雨的逃离意识不仅仅体现在他对环境的不断变换中,更多的体现在对自己创造风格和思维方式的一再背弃和超越。翻看陈雨的作品集,从早期的人物作品来看,他的画面中最突出的特质是阴郁,色调是黑的,人物面目模糊,对世界的惶惘不安及对生与死的沉思充斥画面。后来,陈雨把画笔伸向大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光被征服了——大面积的红土地在他的画布上燃烧,用色的新鲜与大胆使他的画作充满着张力和表现力。这个时期的陈雨沉浸在色彩中,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某些作品甚至受到了热捧。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陈雨反而安静下来了,他又一次想到了转变。
        诚然,告别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也许不难,但背弃自己已经成型的风格及思维方式,让它破碎,让它沉淀,让它消失,然后重建甚至超越它则不易。2012年底,陈雨又一次计划出逃,他把养了多年的两只鹦鹉和一只八哥送给了好友梁孟,把一缸鱼搬到了雕塑家陈俊的工作室,阿贵和小野——跟随他多年的两只狗被送到了东莞,而多年来潜心创作的200多张画作已重新整理打包,他再一次逃离了熟悉的城市和人群,选择了前往在寒冷的冬季被大雪一层层覆盖的北京宋庄。在前往宋庄前夕,陈雨在他久居多年的水乡番禺漫游了一个月,创作了一批画作,从画面看来,他的风格已然有了新的变化,部分作品有大面积的留白或墨色的晕染,甚至在构图上融入了国画的布局和意境,烙上了水墨写意画的特征。
        2013年初,陈雨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再次回到生养他的雷州大地,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这批名为“菠萝的海”的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用色上偏向国画的单纯色彩,画面更加简洁,用笔更加随意挥洒,大量地融入了传统的写意元素,使画面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意韵效果,有着水墨画的面貌。这批布面油画结合了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画的一些元素,画面非常协调美观,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想象,这位皮肤黝黑的画家是怎样观察他的土地的:那一望无际的菠萝地、长势旺盛的树木、红土地上盛放的野姜花,在他的视野里开始变得可有可无,他把目光延伸到更遥远的地方,于是,天地更宽阔了,这里只有静静坦露的大地,树木似乎越来越模糊到最后只剩下浓墨的一笔。
        这样真挚而粗犷的布面油画,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写意元素和精神取向,这是难能可贵的。陈雨从模仿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形式转向色彩,又将绘画技巧和色彩淡化,注入传统的写意元素和精神取向,传统意蕴与当代艺术产生了微妙的融合。细细观看他的画面,中国画的留空留白愈加明显,画面越来越简洁,大面积的墨色颜料层次分明晕染出水墨画的意境。他有意识地淡化了“物”,把具体的“物”从身边推开,以敬畏的隔离来与它们接近,于是,他描绘的不再是来自目睹和耳闻的事物,似乎是来自时代和梦境的回忆,似真似幻,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某些东西消逝了,只有画家沉潜在万物的伟大的静息中。他倾听万物的秘密,却不急着描绘,直至他看清它们的存在,掌握它们生长与枯萎的规律,研究它们绚丽的色彩与丰富的形式,观察它们那寂静的存在状态,并将它们的表面敲开,打碎形状,挖出纹理,涂掉色彩,只在画面上留下永恒的那一小部分。
        这样的画作给人带来无数的惊喜,对色彩和形式的天生敏感似乎成为了陈雨的本能,但唯有体现精神境界的画作才能触及灵魂。陈雨不断地告别与重建自己的个人风格,既不承袭前人,也不效仿他人,甚至他不重复他自己,他唯一的模仿对象是大自然。我想,陈雨在绘画形式中的不断打破又重建的尝试对他而言是弥足可贵的,只有这种尝试,才会在他有意达成的一个效果之后,会有一千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叫我们惊喜。

李小娴 2013.3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