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时间:2013-04-23 11:55:39 来源:

评论 >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文∕张志强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这便是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而它的发源地是在弥渡县密址乡。这个我并不知道,尽管戴建华之前和我说过多次,他的故乡就是在小河淌水的地方,但我不相信。
        今年楚雄州庆放假,应弥渡友人盛情邀请,罗家队艺术区的寇铭勋、戴建华、彭家明我们几位艺术家便前往弥渡采风交流。沿着楚大高速一路西行,窗外疾驰而过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随着海拔渐渐升高,一片片云朵也仿佛触手可及。湛蓝的天空,纯白的云彩,四月的麦田,组成了英国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通往村庄的油画。两小时后,我们在傍晚时分抵达弥渡县城。祥和安静的弥渡在暮色中变得如梦似幻,素净的街道两旁,依街而筑的房屋林立,花灯乐声从喧闹的广场,乘着初夏的凉风,滑过茂密的行道树,悠扬地传过来,让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戴建华在弥渡三馆文化园写生

        次日清晨,我们才起床,好客的友人便已经在外面等候我们吃早点。我们没有见到戴建华,友人说他一早就拎着画箱出去写生了。吃完早点,我们在友人的带领下,来到2012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期间正式落成投入使用,作为全县文化标志性工程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参观。“三馆”总投资1425万元、建筑面积7090平方米,如此宏大的县级场馆,一看便知弥渡是一个文化之邦,向我们展示了弥渡的历史文化风韵,为弥渡的文化事业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在“三馆”旁边的三清阁,我们遇到了正在做泥塑的许伟东,处于艺术同行,我们便和他交流起来,许伟东年龄和我差不多,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家里人都是做传统泥塑的。时代的进步,给许家泥塑的传承人许伟东提供了展示艺术才能、弘扬弥渡民间艺术的宽阔平台。许伟东在继承祖传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学院雕塑手法和泥塑材料,泥塑作品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古朴,又展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使古老的弥渡民间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和弥渡艺术界人士合影

        午饭过后,揣着对小河淌水的神往,我们在友人的陪同下,驱车沿祥临路前往戴建华的故乡弥祉。拥有如画山水田园风光的密址,地处山梁之中一个小盆地,雨水充沛,河流众多,被誉为“水乡泽国”,《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乡政府一公里外的文盛街尽头处。刚进村口,便见到几个小孩在路边修葺一新的魁星阁下嬉戏。魁星阁上方的“文明阁”横匾十分醒目。两边的对联写着:“翰院书香取文章学士,魁星助笔盼金榜题名。”文盛街上,的确出了不少书香门弟,戴建华应该就是其中一位。
        我们沿着已失去了光泽的青石板街面往前走,狭窄的街道两旁,临街铺面的门窗,已被岁月的沧桑,打磨得油光水滑。触摸着门窗,我仿佛看见了当年人们在店铺前争相购买物品的景象。在戴建华的带领下,我们从街道岔进了一条小巷,这条巷子,是由两排解放初期所建的宅院比邻而成,其长度近千米,侧边一处,便是他家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那黑沉沉的瓦脊,繁茂丛生的瓦棱草,以及斑驳硝蚀的青砖高墙散发出神秘的气息。巷子外面街道的旁边,是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收集整理者尹宜公先生的家,寇铭勋老师告诉我,尹宜公先生同我是云南大学校友,戴建华今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和人杰地灵的密址文盛街是分不开的。

《弥渡坝子的云》布面油画写生,50乘50cm,戴建华

        街的尽头,就是小河淌水的发源地亚溪河,尽管云南大旱,但是亚溪河依旧潺潺流淌,如同这天籁之音的《小河淌水》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古老的凤凰桥横跨于溪流之上,一座两层的亭楼矗立在桥的另一端,上书“小河淌水”四个大字的牌匾挂于亭楼的二层处,古老的茶马古道穿过亭桥,向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延深。亭子的右侧,是一眼吐珠冒泡的清泉,名曰“珍珠泉”。往日里,南来北往的马帮,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地来到弥祉这块不大但却山清水秀的坝子,便在此处歇息。年轻气盛的赶马阿哥,与沿途俊俏秀美的村里小阿妹,不知演绎过多少令人牵肠挂肚的爱情故事。《小河淌水》这首东方小夜曲就源于弥祉的“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整理改编填词而成,在宁静而遍洒银色月光的亚溪河边,小河发出的潺潺的流水声,流过美丽小阿妹的心。小阿妹触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小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这缠绵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都随着这小河的流水飘向他小阿哥所在的远方,也飘向了世界人民的心田……
        三天的采风交流,时间尽管短暂,但是收获颇多。寇铭勋老师的“艺术人生”专题片在大理永平县开拍以来,弥渡拍摄是第二站,为寇老师的电视专题片收集了许多宝贵的视频资料。戴建华画了三幅写生,彭家明画了一幅,他们的作品都赠送给了弥渡友人,我则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次行程。艺术家们围绕着弥渡这个主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觉,描绘着弥渡的人文典故和自然风光,艺术家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溶入作品的构思之中,通过素材采集加工和艺术表现手法,完成写生弥渡的整个创作过程。此次采风交流,是楚雄罗家队艺术区艺术家走出去交流艺术文化,展示彝州艺术文化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

《雨中的弥渡坝子》布面油画写生,50乘50cm,戴建华

        【作者介绍】张志强,男,1983年3月生,彝族,云南大姚人。2007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美术学(史论)专业,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系楚雄州美术家协会会员、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云南楚雄写生协会秘书长,楚雄罗家队艺术区创始人之一,楚雄画院秘书长。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