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 柴窑宝鉴(文/赵敬平)

稽古 柴窑宝鉴(文/赵敬平)

稽古 柴窑宝鉴(文/赵敬平)

时间:2013-04-29 13:51:49 来源:

>稽古 柴窑宝鉴(文/赵敬平)

    笔者以《柴窑宝鉴》为名撰写了几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柴窑是五代时期的一种“类秘色”青瓷。第二,柴窑的产地:狭义的柴窑,或称“北地柴窑”是以“陕甘窑系”中的耀州窑为主;广义的柴窑,或称“御用柴窑”(或称 贡御柴窑)是以“越州窑系”中的龙泉窑为主。五代郭荣贵为天子,理论上天下的窑口都要向周天子进贡。所以,广义的柴窑还包括“河北窑系”(邢窑,定窑等),“河南窑系”(汝窑,均窑等),“江西窑系”(景德镇窑等)和中国其它窑口的贡御青瓷器。第三,由于柴窑是御用瓷器。所以,柴窑具有独特的制式和文化特征。柴窑的明显特征是:“上青天,下黄土,中神龙,人长久”。
    柴窑的上述特征,不仅体现了五代后周恢复了一些中国周朝礼制,同时还炫耀了郭荣皇帝崇尚道教,追求“天地合一,人神合一”的理念。这种中国古老道学文化,貌似通过渲染天与地的自然和谐,引导人类追求精神与肉体的结合,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其实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是强调君民一体,人类与自然生态相互一体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生生不息,长长久久。
    一、定位柴窑的“四大宝典”
    (一)《晋书》傅玄 列传
    《晋书》卷四十七记载(见图一):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祖燮,汉汉阳太守。父干,魏扶风太守”
    傅玄(217-278年),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晋书》是由唐朝著名良相、文化豪臣房玄龄编著的中国重要史书之一,图一所示的版本,据传承由元内府原刻,是明嘉靖戊午年御撰的修补本。
    这份珍贵的宝典向我们传递了这个信息:尽管北地郡在唐朝已不是一个行政地名,但历史上的文人雅士仍然用“北地”来记述北地郡过去的人文事物,而且历经唐朝、宋朝、元朝,一直延续到明朝。
    (二)五代《花间集》汤显祖 序
    去年笔者在整理赵氏世家文化资料时,发现一本五代时期赵崇祚编辑的中国第一本词集《花间集》。其中夹有一篇明朝汤显祖的序。该序载(见图二):
    “北地李献吉之言曰,诗至唐则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犹足被管弦。”
    李献吉,即中国明朝大名鼎鼎的“李梦阳” 。他是明朝早期文坛七子中领袖人物,陕西庆阳(今属甘肃)人。二十一岁时(弘治五年,1492年)李梦阳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
    如是说,《晋书·傅玄列传》向人们叙说了历史上的文人雅士仍喜欢用北地郡来记述唐朝前的历史人文事物;那么,汤显祖点评的《花间集》序则向世人展示了明朝的文人雅士还用北地郡来记述明朝的人文事物。这两份宝典佐证了明朝曹昭《格古要论》中的北地就是历史上的北地郡。北地柴窑,就是以耀州窑为主的陕甘地区青瓷。(有人会提出格古要论中汝窑出北地的问题,笔者也会提供相关历史文献爆料。请继续关注。)(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8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