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

“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

“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

时间:2013-08-13 16:06:51 来源:

>“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

 

 

(2013年6月1日——6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监利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三峡——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是我国首次大型焦墨山水画的个人画展,其中篇幅高2.5米,长近70米的鸿篇巨制《三峡魂》堪称焦墨山水画的立传之作,其篇幅之大,气势之雄伟,在历代焦墨山水画中绝无仅有,令人震撼。)
 
   中国国家画院主办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并召开研讨会,学术主持:王平(中国国家画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李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刘勃舒:(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今天又看到 姚伯齐的画展我很高兴、也很震撼!还是十五年前,郎绍君先生向我推荐说姚伯齐的画有创新意识画得很好!我就在这里(当时为中国画研究院)为姚伯齐主办画展并召开了研讨会,大家也给于肯定。今天这个永远的三峡——姚伯齐焦墨山水画展就说明这十五年来姚伯齐一直在认真研究走正道!
     姚伯齐对中国画的研究创新的执着追求才能创作出这些好震人的作品,我是很佩服的!
  
 
郎绍:姚伯齐以焦墨画三峡,曾引起美术界的关注。新世纪以来,他寂寞探索,以数年之功创作了一件6960cm×248cm的长卷,题为《三峡魂》。画面从夔门始,终于三峡工程大坝,透迤蜿蜒,波澜壮阔,气势之雄大,视觉冲击力之强悍,实为少见。以三峡为主题的长卷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只注意具体景观的描绘,忽略了对三峡整体气势的把握,过于琐碎;一是强调了整体气势,又忽略了景观的刻画,变得大而空。《三峡魂》对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一方面气势撼人,一方面可看、耐看。
    画三峡,可以突出水,也可以突出山。《三峡魂》突出的是山。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体,沉凝深厚、拙重雄强,真可谓万壑千山铁铸成,使我们联想到中化民族的伟大坚强。进入三峡的江水迂回曲折、循环往复、奔流急湍,与群山恰如形成一动一静,也使山形变得更加伟岸多姿。画家对山与水这个大关系的恰当把握,是此卷在艺术上成功的关键之一。
     《三峡魂》的雄强风格,与一般看到烟岚浮翠、韵致优美的山水风格大不相同,但它也是典型的中国画。它的整个结构,它的形神,它的流动、转折、节奏化、时空合一的空间处理,以及它的“四顾俯层巅”的浩大气概,即它的“大壮”之美,从另一角度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
 
 
徐恩存:纵观姚伯齐先生作品,发现他在笔墨结构、形式结构、乃至精神结构中都充溢着“骨法用笔”,笔笔磊落,处处坦荡,因而,画面中荡漾着“气韵生动”的浑然之气,画家致力新形式,新语言的探索与创造,终于结出了硕果。
苦心人、天不负,姚伯齐先生数十年的呕心沥血,潜心创作,最终都结晶并凝聚在作品中,《小三峡》、《桐湖秋色》、《激流》、《月夜神女峰》等,虽然都是轻松情趣之作,却都反映出画家的胆略与睿智。
在一个强调创新的年代,时代更青睐于那些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探索性画家,姚伯齐先生以自己的视野观察自然,以自己的笔墨言说自然,以自己的胸怀感受自然,由此,才显出他的真诚,他的挚著和他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大壮之美”是姚伯齐先生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和风格,也是他对当代绘画的奉献,这是因为,他为艺术历史增添了新的因素,他的使命意识对我们是有启示的。
 
 
郑 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进了展厅以后确实是被感动了,除了视觉方面的因素以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那种大幅的山水,他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关照,是一种全景式的关照,这全景式的关照和心灵叙事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就感觉姚伯齐先生在这样一个74岁高龄了,他还具有一种乐趣,一种蓬勃的创造力,而且敢于挑战极限,一种蓬勃的一种创造。他的笔墨很生动,表现力很强,形成了他的一种语言方式。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姚伯齐先生跟我是老乡,为了我们家乡出这么一个大画家到国家画院来办展览,很成功,也非常自豪,也很骄傲。那么姚先生大概二十多年前就在我们省美术院办了一个展览,大概是1991年,那次他拿出来的作品,我觉得非常的惊讶。这次他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近70的鸿篇巨制,我看了非常的感动。张仃先生开启了焦墨这样一种形式,姚先生是把焦墨这种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作画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这么一幅大画,他主要是在用焦墨这一种语言来表现大美这个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构图是传统的构图,但是他的作品的形象呈现了一个大气派,这个是古代山水画里面没有的。他的景色看起来非常博大、恢宏,是一种博大崇高这样一种风格,这样一种山水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我们搞主旋律,搞宏大题材,不仅仅是画红军和抗日战争,山水画也能搞出来,这说明时代前进了,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现,所以我觉得他的山水画确实有很高的价值。另外,当然大家都非常肯定的就是单构图的山魂系列,这个山魂也是对焦墨这种形式的一个创新,在山魂中他很注重逻辑性、抽象性,他把这个笔墨进行排列,虽然比较抽象,但我们感觉得到,具体的形象是比较坚实的。那么在山魂中它可能带有抽象的笔墨、抽象的形式,这个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高度。另外我还想说就是他的那个泼彩,它也有特点,他把这个通过和泼墨结合表现我们江汉平原的风景、风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姚伯齐的《三峡魂》巨作,就是中国人的大象思维方式,法天贵真的美学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和典型表现。
观览《三峡魂》这幅近70米长的巨制,庄子“天地有大美”的思想似乎在艺术中再一次得到显现,我们被峰峦起伏的宏壮之势所吸引、所振奋,伟岸高耸的瞿塘峡,不正是经历沧桑、百折不挠的民族风骨之再现?我们从《三峡魂》中感受到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崇高意志,我们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我们在礼赞自然伟力的同时,也讴歌山民磐石般的性格、钢铁般的意志。”
 
 
李魁正(著名花鸟画画家):姚伯齐先生是继张仃先生之后的又一探索焦墨山水的画家,他为我们对焦墨山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这是很有贡献的。那么第二个他的法可以从书法看到,我觉得他的那一篇书法写得非常好,他是以碑隶的方笔入画,而且是笔方而形圆,就是他的大的山峦是圆的,根据需要重复交叠和凹凸,体现出山的阴阳向背,富有动感韵律,笔苍而显润滑之美,故焦中见润、以方显圆,所以有浑沦感,有浑沦之美。再一个就是他的图式,他跟李可染和黄宾虹很不一样,而且跟张仃也不一样,因为张仃更多的是素描,姚伯齐很少有素描,特别是他的山魂系列,他是由新笔墨构成的一种设计意识,他运用版画的刀锋和碑隶的笔法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新视觉的图式美,这种探索在焦墨甚至在山水画里面,都值得思考。他的无题系列笔简、粗犷、苍浑,笔墨神韵和笔墨气象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带有中国书法的笔墨神韵,无拘无束。今天这个展览我觉得对我们山水画界是填补了一个空白,什么空白?就是焦墨,继张仃之后焦墨山水几乎没有,因此姚伯齐先生的贡献和他给我们画界提供的参照是非常可贵的。
 
 
董玉龙(原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姚伯齐先生用焦墨这种语言,来表现对三峡大山大水浑厚的表达,这是很不容易的,用焦墨的语言来表达对三峡的感受,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姚伯齐先生做了很多工作,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他是认真来进行艺术创作,是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当前那一种比较浮躁,不下工夫的,急于出名的那种现象正好相反,为当代中国画,当代中国山水画树立了榜样。
 
 
李人毅(人民美术网总编):姚伯齐以强烈地社会责任感为祖国山河立传,在创新突破中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分焦墨和泼彩两大系列,都有特色。焦墨系列:立足三峡,盘点五岳,气象万千;泼彩系列:直抒心路,意写江山,异彩纷呈。在焦墨画法上,师承张仃,比之更浑厚;在泼彩领域中,神交张大千,比之更简约。
 
 以三峡题材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是以写真笔法为祖国山河作画传,来彰显焦墨艺术的魅力,构成了画家姚伯齐作品主要的风貌。
在他笔下呈现泰山雄奇和三峡的壮美,蜀道的险峻和家山的灵秀。这一批以渴笔重墨营造的大山水,被人称之为主题性创作,强调整体性,不是那种半边一角的小经营,这使得焦墨画法走进了大制作和整体结构叙事的丹青视野中,把师承的表现力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与表现题材相适应的的是技法,在这批以写生为基础的作品中,画家用笔形成了自己的方法,画主峰近景时的中锋侧锋相交汇,短皴和长线条相转换,生动而娴熟。尤其表现山脉结构的重墨粗线条与短线相呼应,犹如墨分五色的大泼彩效果,使黑白灰在对比中沉着而响亮。法度是伴随创新而更换着的,而姚伯齐的焦墨山水,不管笔法千变万化,却一直恪守着以骨法用笔,以线为魂的书写性,不管篇幅多大,造型多复杂,都是一气哈成,淋漓酣畅,慑人心魄。
            姚伯齐的三种艺术面貌归为一点学术贡献,就是确立了焦墨山水的学术地位,成为一位有学识有追求有文化成果的大艺术家。 
 
张桐瑀(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史论家、画家):看姚先生的三峡确实是画出了我们心目中的三峡,因为三峡看得太多了,大多都是得到一种形骸,从内在的东西好像都很少,但姚先生把里面的一些具体的结构、具体的支撑,三峡岩石特征的东西给积淀出来了。
 
 
王 平(中国国家画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我觉得首先大家对姚先生的艺术,特别刚才几位老师对他对艺术的这种至诚的追求,对他作品体现的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另外我觉得今天大家的讨论涉及到了姚先生探索的各个系列,比如对他的三峡系列、山魂系列、色彩系列、无题系列的评价是很高的,尤其是对他的无题、山魂系列都一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这些作品把中国画传统的书法用笔,版画语言的一些特色,包括现代因素的一些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楚地神秘文化这样一个传统,是一个延续,也很有自己个人的面貌。大家对他的无题系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个作品当中,他把它的用笔放松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而且也把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对焦墨的发展都结合起来了。
 
 
丁 飞(香港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画家):昨天中国雕塑院院长、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先生,他因为有公务,今天来不了,所以昨天专程来看了这个画展,昨天正在布展,只有这半边的画有20几米上墙了,吴院长看了以后连说了不起,说姚老师的山水是自己的画法,很独到。我认识姚老有十多年了,并且我也对姚老的中国画做了研究,我最大的感受体会就是姚先生作为一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画家,我们且把焦墨这两个字拿掉,就讲一个山水画家,一个中国画家,从这一点而言,他所作出的努力和艰辛是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画如其人,你首先要有这种胸襟,来装得下这个大山大水,你才会画出这样壮阔的画面。我的观感是这样子,这个画是中国气象,现在谈中国梦,三峡魂中国梦,我觉得他是一种中国气度,东方神韵。同时姚老作为一代大家,现在俨然屹立于当代画坛,以画说话,开幕式上他只讲了八个字:“感谢光临,欢迎指导”,我觉得这种胸襟也不是一般画家能做到的。
 
 
                              2013-6-11姚志永整理于武昌姚伯齐国画研究室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