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读李雷的三国人物画

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读李雷的三国人物画

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读李雷的三国人物画

时间:2013-08-31 15:00:08 来源:

>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读李雷的三国人物画

     郭宜中

    近年来,李雷的三国人物画越来越引起画坛的关注,国内一些知名的画家和评论家在评价其作品时,几乎都用过同样的话:“李雷的三国人物画,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对中国水墨画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平心而论,这并非溢美之辞。
    超越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实现传统水墨的现代转变,是李雷三国人物画最具个性的艺术特色。众所周知,由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关羽、张飞以及曹操等三国人物早已是各种艺术门类表现的素材,比如戏剧、电影、电视连续剧,比如民间的木版年画、雕刻、脸谱面具、剪纸、刺绣、泥塑、蜡染等,都有各自的上乘作品,有的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单就水墨画而言,在当代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莫过于关良、韩羽、马得的戏曲人物画了。用今天的审美情趣来看,他们的人物造型似乎还过于单纯,着墨也比较简单,笔墨和色彩关系也不复杂,整体上看仍属于漫画速写式的,但他们“聊写腹中逸气”的文人气息较浓,文人画戏笔戏墨的意味突出,因而在水墨戏曲人物画中,形成了典型而牢固的文人墨戏的基本定势。因此,若用水墨来塑造新的三国人物形象,继续沿袭他们的笔墨程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用当代人的审美视野,另走出一条路来。为此,李雷作了多年艰苦、认真、甚至有些孤独的探索。首先他吃透了中国戏曲这一国粹中所表现出的诸如抽象、荒诞、印象、魔幻等我们原以为是泊来品的表现手法,把自己创作的基本点定在当代美学的最前沿位置。然后,再运用自己已熟练掌握的版画创作中各种可借鉴的成熟的手法和经验,多方面、多层次地吸取其它民间艺术的优秀元素,大胆尝试,精心研磨,细心打理,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水墨程式,使他能在三国人物的造型上自由酣畅纵横捭阖,在笔墨着色上随心所欲淋漓尽致。让三国人物一个个以不同于其它美术门类的崭新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角冲击力。以至从一个角度看,有点象三国戏曲人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有点象木版年画、雕刻画像等民间绘画中的三国人物,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像,给人留下悠长的艺术回味和广大的想像空间,甚至会让人想起“初看是山,再看不似山”的那个禅学公案。因此,李雷笔下的三国人物,已不是传统水墨画的三国人物,或是民间绘画等其它美术门类中的三国人物,而是众多美术元素综合起来的,以水墨表现为主要特征的李雷三国人物。现在有人往往把李雷的画称作戏曲人物画,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李雷的三国人物画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大胆地把大写意用于三国人物的营造上。写实、小写意用于人物画在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中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经典之作,产生过巨大影响,观众早已普遍接受。然大写意人物,不仅画坛理论界有争议,就普通的观众而言,已成定势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常使他们对大写意人物多有排斥。但从当代审美情趣的巨大转变看,从世界和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势看,大写意人物画应是中国水墨人物画必定要走的发展道路之一。如同狂草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一样,大写意也应是中国水墨的最高境界。写实和小写意的道路也已成了辉煌的过去,现已限制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况且,大众的审美情趣是跟着时代走的,也是要靠艺术家去引领的。因此,在细品李雷的三国人物画时,我们会从他的人物造型不太符合西画的解剖学和透视学的荒诞中看到一种全新的美,会在他抽象的色彩或某些方面的庞杂和零乱的魔幻中产生另一种从未有的视觉感知,这应是大写意手法带来的效果。罗丹早就说过:“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而李雷的三国人物恰恰是别样的。
    李雷的三国人物画已趋向成熟,但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在人物造型的怪诞重叠、色彩介入等方面,仍可以继续试验探索。但愿李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绝不要受到其它外来因素的干扰,因为艺术上的创新,难免艰辛孤独。我们不能不看到,在物化的当下,中国画坛有了太多的又令人无奈的浮躁,跟风随潮似乎已成为时髦,说黄宾虹的画生命力最强,于是全国一片黑,说李可染的画又卖出了天价,于是全国“万山红遍”。作为一位潜心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若不在此种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他的作品或许一时能卖个好价,但也可能是速朽的。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