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群落:一种当代艺术的生存方式?

广州艺术群落:一种当代艺术的生存方式?

广州艺术群落:一种当代艺术的生存方式?

日期:2013-10-24 17:10:50 来源:人民网
关联艺术家:

评论 >广州艺术群落:一种当代艺术的生存方式?

    1 广州艺术群落有两大系统

    在东莞举办的“首届广东当代艺术群落青年艺术家联展”是今年又一关注本土当代艺术的展览。

    该展策展人、广州美院副教授胡斌一直积极为广州年轻艺术家策划展览。2005年,他在广东美术馆参与策划第一个青年艺术展“东成西就”后,每年都为广东青年艺术家策划展览,至今已达20多个展。今年,他为筹备展览,再度关注广州当代艺术群落,对这些群落进行调研。

    据他介绍,现今广州的当代艺术群落,比较成规模的有六个,分别是广州美术学院老校区周边的Loft345(入驻艺术家有邓箭今、胡赤骏等8人)和海外花园(邓瑜、伍思波等10人)、大学城群落(罗奇、刘可、陈子君等)、小洲村群落(林伟祥、柯坎法、张湘溪等20人)、华南师范大学的五仙桥群落(江衡、黄海清等20人)、番禺市桥的3号线群落(杨小彦、何建成等十余人),加起来至少有一两百位艺术家。

    胡斌指出,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围绕广美的群落系统(包括大学城校区及老美院),以及以华师美术学院为中心的另一系统。广州目前的艺术群落或多或少与这两个系统发生联系,并且主要是以师生关系为纽带。

    在小洲村,因距离大学城近,成为美院、华师学生及老师的聚集地;聚集于三号线群落的艺术家多是广美毕业生,它的发起人何建成、杨小彦均毕业于广美,何建成目前是广美教授;位于五仙桥的艺术群落,它的核心认为是毕业于华师美术系的江衡,目前他执教于广东工业大学,在他的带领下,五仙桥聚集了很多华师美术系和广工的学生。

    2 毕业后没着落无奈的聚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东艺术群落就已萌芽。1994年,陈侗在老广美附近建立博尔赫斯书店,业务包括出版、展览、艺术交流研讨,仿佛当年巴黎的圆顶咖啡馆,成为当时艺术家讨论、交流的聚集地。不仅在精神上影响了一批美院学生和青年艺术家,还促进了他们的聚集。90年代广州几个艺术团体,例如“大尾象”、“卡通一代”,都受到博尔赫斯书店的影响。

    当时,广东的当代艺术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主要是以艺术家团体的身份发出声音的。以李正天为核心的“105画室”,聚集了杨尧、司徒绵、涂志伟等广美教师和研究生;梁钜辉、林一林、陈劭雄等组成了“大尾象”,关注城市生活,创作了一批观念性很强的作品;还有,“卡通一代”包括了黄一瀚、梁建斌、孙晓枫、冯峰等,作品直指当下青少年的灵魂状态。

    1992年,广州艺术家黄一瀚较早开始关注卡通绘画。但“卡通一代”没有在广东首先形成声势。21世纪初,“卡通一代”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成熟,并在全国形成一股画卡通的潮流。在不少广州艺术家看来,“川美”之所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不可忽略其系统中的“前辈提携”作用。

    “广州这边艺术家群落不如四川那么强大,我觉得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广州以前出来的艺术家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多选择经商,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到我们这一代,没有前辈帮助、搭桥,这和四川前辈扶持晚辈的情况大不相同。”青年艺术家林伟祥告诉记者。

    如今带着自己一帮学生聚集在五仙桥的江衡,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理解:“虽然艺术家自己是独立的,但是这种联系很重要,如果没有曝光的机会他们很难出人头地。所以(艺术群落)也不算抱团,艺术群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胡斌认为“卡通一代”在广东的衰落体现出广东艺术群落的分裂和拒绝被标签化。在胡斌看来,自我组织的团体最起码要有名称,集体对外发出声音。“(广东艺术群落)更多是一种毕业后没着落无奈的聚集,想获得更多机会,广东群落够不上自我组织的层面。”

    “相较于北京、上海,广东当代艺术的民间活动和收藏还谈不上有多浓厚的氛围;为数不多的当代艺术机构沿着自己既定的轨道运行着,甚少出现火爆场面和惊人之举;自然形成的几处艺术家聚集地也没有任何示范效应。但若反过来看,这意味着广东的当代艺术被系统整编的强度还不太大。”胡斌说。

    3 难以进入国际视野

    广东艺术群落仍缺少有影响力的国际策展人和艺术代理机构,提供曝光的机会。以广东艺术群落目前的影响力,在这样的筛选机制下,让广东艺术家进入国际化网络显得十分困难。

    虽然胡斌认为,艺术家应该更多依靠个人的艺术创作,而不是依赖系统或区域。“但现在进入,或想进入国际艺术视野的人,对于系统和渠道的依赖很强烈。”

    这与国际策展机构筛选作品的机制有关,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这个区域的某一些机构、某一些指定的策展人,他们代表这个地区,(使所选作品)进入国际化网络平台。”

    胡斌提到前不久在香港落幕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上,所谓的国际化,是在各个区域寻找被指定的机构和策展人进行代理、筛选。事实上,即使是国际策展人也无法对一个区域的所有艺术家都有所了解。因此,他们只是以某种方式进行挑选。”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策展人顾振清曾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巴塞尔正在向中国、亚洲的艺术同行们展示着一种话语权强大的西方艺术体制。“这可能会让年轻艺术家更依赖艺术体制”,顾振清表达了对巴塞尔艺术展落地香港、进军亚洲后的担忧,“它让人看完会觉得这就是艺术的全部,而事实上并不是。”

    4 艺术家群落到培训班群落

    小洲村曾因“艺术”闻名。在小洲村开设书店分店的陈侗并未认真考察过小洲村的阅读环境,“只知道这里有很多学生、艺术家朋友,再就是这里没有什么书店。开分店的原意就是来这里做一个榜样。”

    如今,“考前班”的疯狂涌入,使曾经闻名一时的“艺术家群落小洲村”俨然成为“高考培训班群落”。近日,陈侗计划把博尔赫斯书店迁出小洲村。“如果那里都没有真正关心艺术的人了,书店开在那里也就没有了意义。”他对记者说。

    每年7月份到来年3月份,数千名高三艺术类考生集聚在小洲村做考前培训。2008年进驻小洲村的“考前班”暴增,导致房价飙升。艺术家群落同样受到影响。林伟祥是最早进驻小洲村的艺术家之一。八年前,他花600元就能租下一幢两层的房子,现在单一层100平方的就接近2000元了。

    “现在小洲村考前班规模做得最大的是我们的师弟,规模最大的时候有1000多学生。”林伟祥说,以前一起做艺术的师弟如今已成为身家不菲的教育培训行业老板,不同的发展方向让两人走向不同的道路。“基本上我们都各自忙各自的,但遇到了也经常聊天,但不会像以前那样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