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书法家赵万和

专访书法家赵万和

专访书法家赵万和

日期:2013-11-15 14:34:38 来源:
关联艺术家:

>专访书法家赵万和

     人物小传:赵万和,字谦知,1959年出生于江苏高邮,先后毕业于南京建工学院、同济大学,系江苏省扬州市人大代表、高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全国十大文化经济新闻人物。

    《书法导报》:首先祝贺你的书法展成功举办。据我了解,你原来所学的专业,后来从事的工作,好像都与书法无关。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书法结缘的?你为什么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我自幼爱好书法,临池不辍。从小受家庭熏陶,以水作墨,以砖为纸,初临颜柳,渐习欧褚,日积月累,慢慢看到了进步,就逐步产生了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就这样练就较扎实的书学功底。上小学时,正值“读书无用论”流行的“文革”时期,我就把抄写大字报当做练字的机会来争取,很认真地去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很快就得到大家的好评。每逢过年过节,周边的乡邻都会慕名登门请我写春联。读中学时,我写字的名声也就越传越远了。
    大学期间,我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挚爱的书法,而是努力寻找书法笔墨和建筑艺术的契合点。入学不久,我的书法作品就在同济大学迎春书画展中获得一等奖,引起了美学大师、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的关注,说我楷书功底厚实。后来,担任了同济大学书画协会会长,1986年我在上海市大学生书法现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大学生中崭露头角,得到了著名书法家周志高先生的赏识,并同时拜陈从周、陈大羽、周志高等书法名家为师,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深一步领悟了书法的博大与精深,从最初开始掌握一点一画的基本功,到逐步注重结构与造型、章法与气势,乃至到表达节奏、韵味和风格。多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同时注重字外功的修炼,使我的书法技艺有了提升和进步。
    我楷书取法赵孟頫,溶入欧阳询、李北海笔意,行草宗法二王,吸收米芾、祝枝山及近现代名家的字势和点法。融合传统,亦抒己意。我的书法追求形态的美观而又有健劲的精神,努力结合北碑的雄浑与南贴的灵动,追求秀美而不轻浮,老辣而不粗野,既根植传统,又有时代精神。希望达到大气而又笔法精到的效果,适应大众审美,能够雅俗共赏。
    几十年来我感到研习书法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与人的和谐相处都有益处。书法对于我来说虽是业余,但她已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不断向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追求,将是我的终身课题。
    《书法导报》: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研习书法的亲身经历跟读者朋友们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书法艺术的?书法艺术的魅力何在?
    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遵循书写法则,用以表达书写内容,可以抒发情感的点线造型艺术。汉字肇于自然,书法家借汉字的形式表现天地万物之象,表现性格和情趣,所以字可以说是抒情的,而且是可以起作移情作用的。我们评价书法艺术的格调高低,就是看作品表现的风彩、气韵和精神境界。书法的精神――即内在的意和气,亦即神,无是形之象,虽在外部有所流露,但更多的是在于内部,就像大江奔流,浪花飞溅,其气势在无声的江流之中;大风过境,沙石飞扬,只是风的力量,而其自身的形是看不见的。书法的意和气是人的气质、胆识、学养和内心审美世界的反映,气随意行,方可出神入化,气不达意,纵使点画龙飞凤舞也是徒摆一副花架子。因此一件作品从头到尾必须气顺、气贯、气通、气畅。
    当然,对书法精神的把握和书法审美的研究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才能逐步从其形式把握、形象创造的方方面面研究了解其所蕴涵的作者的技能、工力、才识和修养等。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同时研习书法对修养身心和陶情冶性也有益处,还可以延年益寿,因此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书法导报》:高邮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历代名人辈出的地方,你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你的家乡高邮对你有着怎样的影响?
    高邮具有7000年的历史,是一座文化古城,文化底蕴比较丰厚,这里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众多。有代表江淮史前文化的龙虬庄遗址、帝尧文化发祥地神居山、吴王夫差修筑的古邗沟、千年古刹唐镇国寺塔、名人胜地文游台、希世遗珍明盂城驿和明清风情的南门古街等。同时,高邮又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宋代有一代词宗秦少游,明代有散曲大家王盤,清代有训古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民国有著名书画家王荫之、王陶民,当代有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他们都是高邮人。高邮也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很有灵气的江淮福地。这里有秀美的高邮湖、万顷芦苇荡、千年运河古道和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四方游人来此访古拜贤、揽胜观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足迹,这些都对我们高邮人继承、学习、弘扬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潜在的推动作用,作为土生土长的高邮人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这么多的先哲乡贤,我们应该很好地向他们学习,以他们的形象和事迹勉励自己不懈奋发进取,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高邮人。
    《书法导报》:在开幕式上,你曾表示办展的初衷之一是“力图引导和启发青少年朋友,特别是中小学生在继承和学习书法艺术方面,走传统学书之路,写好规范汉字,从小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你这番话是不是针对当下青少年学习书法艺术过程中的某些现象有感而发的?你能不能以前辈和过来人的身份对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提一些建议或忠告?
    年青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想年轻同志包括中小学生我认为学习书法首先应从唐楷入手,走正统学书的路子,写好规范汉字,从小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打牢基础,循序渐进,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说:“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走者也。”可见,书法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走才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切不可追名逐利,想一夜之间成为书法家,甚至于大师那是不可能的,要耐得寂寞,切忌浮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在继承的基础上,博涉诸家,修炼字外功夫,不断发展丰富,入古出新,这样才能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书法导报》:进京办个展对任何一位书法家的成长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次个展之后,你在书法艺术上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我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走到现在,取得了一点进步,我的书法作品虽然得到了不少业内专家的肯定和众多媒体的宣传以及广大书法爱好者们的厚爱和褒奖。如一些政府部门外出招商引资、企业开拓市场、新楼落成、婚庆喜事等总能带上我的拙作作为礼物。但是,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目前在书法艺术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比起古代经典、当代大家还有很大差距。人生短暂,艺海无涯,今后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下一步书法艺术如何提高,我想,首先在学习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更多体现自己的个性。吸取方方面面的营养,使自己的书法风格和气息与时俱进。其次在笔法和创作方式上力求创新,讲求用笔的变化和章法上的气势,以及形式的变化,达到古朴、老辣、洒脱的效果,提高书法作品的丰富性和艺术表现力。第三是坚持临池不断,吸取古人的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在不断变化中逐步提升艺术水平。四是修炼字外功,提升综合素养。古人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素质、修养胸怀、提升品味,因此要从国学及其他各边缘学科等方面广泛汲取养料,从而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一个更高境界。五是继续坚持为人民书写,为社会服务,适应大众需求,为书画艺术的传承和普及,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遗余力,多作贡献。
    这次展览从策划到具体实施,历时将近一年。期间得到了诸多支持与帮助,今天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我近年来书法创作的成果,是领导和朋友们给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能有幸得到专家学者指点和批评。我将在他们的鞭策和激励中,奋发进取,再上层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