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与艺术12——克里姆特

模特与艺术12——克里姆特

模特与艺术12——克里姆特

日期:2013-11-19 09:27:30 来源:
关联艺术家:

>模特与艺术12——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和芙露吉
    一个有趣的现象,克里姆特给世人的印象是,他的作品以情色的女裸体为一大特征;和前面介绍的几位画家与模特的关系不同,虽然克里姆特一生未婚,但和芙露吉相爱一生,并且从来没为她画过裸体和带有色情意味的画作。我们能够看到,根据有记载的克里姆特的画作看,从1891年开始到1917,画了数幅芙露吉为模特的画面,都是情深意切但绝无色情。我们能从克里姆特的绘画经历中得知,他一生作画运用模特很多,甚至有记载他同时让几个女模特摆姿势让他画,如果作画时突然有了情欲,他就会和女模特们温存一番;这点从他的作品强烈的情色和欲望上看,他是很有可能做到这些的。《吻》这幅闻名于世、令人心悸而陶醉的画面的男女主角,分别是他自己和菠萝儿,《达娜依》和《金鱼》这两幅极具情色冲击力的作品则是没有留下名字的女模特。
    然而“生活作风”就是这样随便的一个人,却能够依然在心中保持着对露芙那的一份珍贵的情感,小心翼翼地珍视它、爱惜它,虽然他可以极为容易地“越线”,但史料上记载他和芙露吉从来没有过性关系。
    芙露吉是克里姆特弟弟恩斯特·克里姆特妻子黑内特·弗雷格的妹妹。艾密丽·芙露吉也是个极有品位的才女,是一位服装设计师。恩斯特·克里姆特在二十八岁那年因患心膜炎去世,留下了妻子黑内特和一个女儿。克里姆特和弟弟恩斯特的感情很好,所以弟弟去世后他就担负起了对弟媳和侄女经济上的责任。这样,克里姆特在同黑内特联系的同时和她的妹妹——当时在维也纳经营时装店的艾米莉· 露芙吉就熟识了,并且他们一见钟情,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他们情趣相投,志同道合,一起画画,一起设计服装,每年相与外出度假,但在史料记载中,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肉体上的关系,他们的爱情高尚和纯洁。

    虽然后来有一部电影叫《情欲克里姆特》,也叫做《克里姆特和他的女人们》,表现了克里姆特一生中周围的女性很多,情人也很多,但里面并没有露芙吉和布箩奇·波儿,而是有一位叫莉娅的女性占据着他的心,电影里面的莉娅还是两位女性,一位是美丽的演员莉娅,另一位是委托克里姆特作画的贵妇人莉娅。然而电影中的克里姆特和演员的既莉娅共度良宵,也和贵夫人的莉娅同床共寝,分不清哪个是演员莉娅和贵妇人莉娅了。贵夫人莉娅在台词中还有这样的表白:“我要两张画,一张是裸体的,但是让人看上去有穿着衣服的感觉,一张是穿衣服的,但是这个世界,似乎只有你可以画出穿着衣服也依然象裸体的我。”电影中两位莉娅都没有成为克里姆特的模特。电影当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这可以说明,克里姆特并不只是一个沉湎于情爱的男性,作为画家,他一方面把同女性的情爱当作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另一方面在他的心目中是有着一块圣洁之地的,那里是不能被世俗污染的,所以大师是把露芙吉当作纯洁美的化身、而不是可以发泄情欲的女人来对待的。生活中,作为身体很好且为婚娶的壮年男人,克里姆特是从女模特和其他的女性那里得到生理上的满足的。据说在克里姆特去世后,有十四个人出来声称是他的孩子,其中的四个还得到了认可而分到了他的遗产。
    以女人作为性感对象是克里姆特的主要绘画特征,无论油画还是素描,他画中的女性或全裸或半裸,大多是他情爱和性爱交往的对象。她们大都是无名氏,只有很少在史料中留下了名字,她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处于流动的状态,作一段时间的模特后她们有的就离开了,还有一些也陆续地来。由于克里姆特和这些女模特们不进一步地发展感情,因此和她们就能拉开审美的距离去贯彻和表现她们,也有人评述克里姆特作品中的女性的存在只是为了刺激男性观众,而这些男性观者不只是可能的寻欢者,也可能是有窥淫狂的人。
    但是克里姆特的作品中那些女性都是被赋予古典隐喻及寓言儿表现的,所以,他画作的色情因素再多,也总是找到合理的意义内涵而体现。例如《水蛇》这件作品就不是在画蛇、妖精、仙子或是其他任何神奇的生物,而是在表达一般男人所共有的窥淫狂般的幻想——一对半裸的同性恋情侣正陶醉地扭曲成一团。

《达娜厄》

    克里姆特在作画时,总是习惯于让几个女模特在屋子里面任意地活动,当模特儿闲着时,她们就在四周裸身懒洋洋地躺卧着,或仅着内衣闲荡。这点上和罗丹差不多,但克里姆特并不是画她们的自然,而只是她们在房间里的任意活动给他提供创作灵感。这些女模特们大多是穷人家出身,他是付费雇用她们当模特儿的。这些女模特的身姿和表情体态,在激起他创作欲望的同时,又是也能激发起克里姆特强烈的性欲,他当也与一些女模特儿肉体激情过。我们可以从以古代希腊神话为媒介所作的《达娜厄》那赤裸裸的色情表露上看得出这一点的。古希腊神话中,达娜厄是阿耳戈斯的公主,她的父亲阿克里西俄斯国王把她软禁在塔中。阿克里西俄斯得到神的暗示,认为自己将会被她的儿子杀死,所以不想让任何男人靠近她。但是,众神之王宙斯将自己变成黄金之雨来到达娜厄的身边,宙斯和达娜厄在塔中结合,有了一个孩子,孩子长大后成了英雄珀尔修斯,后来,珀尔修斯误杀了阿克里西俄斯,预言就这样实现了。与其它的神话画和寓意画同样,克里姆特只不过是把这个故事当做他充满想象力的幻想。模特摆出的达娜厄那种极其性感或者说是性诱惑的姿态,并且象征着精液的金色的流水在她分开的双腿之间流淌而过,这幅画的色情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的批评家爱德华-佩茨尔曾经写道:“她以世界上任何一名妇女都没有做出过的姿势,像待洗的一团破旧衣服一样,卷曲着身体。”还有同样性感情色的作品《金鱼》,画面女性正对着观者的臀部和脸上挑逗般的表情,使得任何一位男性观看者都要产生生理上不适的感觉。这幅画在杜塞尔多夫参加展出时,为了不使将宣布展览会开幕的萨克森国王的王子殿下受到刺激,还主办者被摘了下去。可以想见,在女模特摆出这个姿势让克里姆特作画时,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

《金鱼》

    尽管克里姆特如此疯狂,当克里姆特和露芙吉在一起的时候,无疑他们是可以很容易地有同床共枕的机会的,但是克里姆特却能把持住自己不越“雷池”,这正说明了,能够成为大师的克里姆特,是有着高度的感性和理性的协调能力的,露芙吉是他的至爱,是他心目中有如圣母般的偶像,是不可以把世间俗念欲望指向的女人。
    克里姆特虽然没有到过东方,但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民间木版彩印年画却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他作品的造型很多是线条为主的,很像中国画的重彩壁画的造型手段。据说他曾搜集了许多民间年画,反复揣摹,在他的书房里就挂着中国木板水印的"门神"画。就是在他去世后,他一生的精神恋人芙露吉还专门为他开辟了展览室,里面的展品中除了克里姆特的其他作品也有这类收藏品。克里姆特对中国传统的木板年画的强烈色彩尤其喜爱,曾经在许多幅人物肖像作品中使用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戏曲人物作背景,使得他在作品中东方味显得别有情趣。 东方风格加上祖传的金银首饰工艺技巧,使克里姆特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大胆地在作品中运用沥粉、贴金箔、嵌螺钿、贴羽毛等等特殊技巧,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情爱》

    克里姆特的艺术产生,不是自发的,也是社会环境使然,他的作品主题也受了到他的朋友、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弗罗依德的影响。弗氏“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之理论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非常形象化地得到了体现。
    艺术家的风格变化都是思想和哲学观念促成的。对绘画艺术来说,是作者用作品表述对社会生活的判断;从社会而言,各类艺术作品反映的是社会情绪,其中含有非常复杂丰富的人文因素。克里姆特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带有如此强烈的情色特征,就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增加,体力劳动逐渐减少,人的体能越来越多地转向娱乐消闲的时代。民间还是国家机构随着当时社会的变化,法律标准和道德观念越来越宽松,人们对解放自己已经逐渐习以为常了。无论是绅士、贵妇和淑女观众,都已把充分展示的裸女视为赏心悦目的文明进步,那时的人们对待同居和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现象已不被视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公共场合轻松谈论的事情了。这一时期,克里姆特所画表现偷情场面的《情爱》和《达娜厄》等作品,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当时社会新兴的中产阶级喜欢这种情调之美并且愿意付钱去购买和订制这样的作品。就是在当今时代,他的作品依然受欢迎:《阿黛尔·布洛赫·鲍尔的肖像》又名《黄金画作》,这幅画前不久以1.35亿美元的天价被美国化妆品大亨、亿万富翁罗纳·劳德收购,创下迄今世界上单幅油画的最高拍卖纪录。
    据说《布箩奇·波儿的肖像》不仅仅是一幅画像,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克里姆特为阿黛尔画了两幅肖像,阿黛尔是奥地利制糖业富商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但她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太多的激情。阿黛尔是犹太人,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优雅。但克里姆特与她保持着某种暧昧关系。在这幅《布箩奇·波儿的肖像》中,布箩奇·波儿举止优雅,仪态大方,穿一件黄金衣服,眼神迷离,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也许这里面的故事也是使得这幅画拍卖出了天价的原因之一。

《布箩奇·波儿的肖像》

    作于1907--1908年的《吻》,是克姆特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男性以他自己为模特,而女性则是以当时正与他保持包括肉体接触关系的布箩奇·波儿。这幅画借他们自身的性接触感受,来表现一个抽象主题,寓意着表现人类的普遍性:男女之间的性与爱。这幅画在风格上带有浓郁的伤感情调,也带有浓郁的东方装饰风味,可说是克里姆特画风的最典型的作品,它充分展示了画家独有的艺术特色。画面上所表现出的爱情,是紧张与兴奋,仿佛在偷情,画中男性幸福地战栗着紧紧地拥抱着他心爱的情人在亲吻,而女性也紧张而羞涩、又是大胆地仰着头,闭着眼迎接着这颤抖的吻,又似乎正沉浸在恬静而又迷茫的爱情之中。她的双膝慢慢地滑向铺满鲜花的地上,一只手轻轻挽住爱人的颈脖,另一只手和男人的交织在一起。身躯倾斜,正拥向恋人的怀抱。两人紧紧地粘在一起,而女性身上图案的圆形与男性身上的直立着的长条方块形图案都给人以象征的良性联想,并且从女人的肩、臂、足到男人的颈、背,都被装饰得璀璨的斗篷形图案围住了身体,使他们融入沉醉的情绪中,好像正欲从吻进一步使爱得到升华。有的评论家认为《吻》是表现“色情内容”的作品,但也有评论家认为,从《吻》的境界所反映出来的是苦涩,而非幸福;是伤感,而非热烈,它给人的启示是青春短暂,爱情虚幻。但根据画面所反映的情节看,两个人能够得到热吻的机会就已经是幸福得死去活来的样子,也许克里姆特和布箩奇·波儿刚刚相识、刚刚有过性接触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形,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接触和到此为止都有可能,因此说,强烈的爱情和一定程度的情色因素都具备,但是画面动作很真挚而高雅、有如宗教般的神圣,赋于了画面的构成感,和强烈的装饰风格一同把观者的目光和心绪引向了情感升华。

《吻》

    克里姆特认为,“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他的一系列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特别是从女模特所激发出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也许正是克里姆特的两重性——毫不忌讳喜欢女人、追逐性爱和保持一颗稳重而珍视之心,才造就了19世纪奥地利这位最具天赋、最富激情、也最具争议的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大胆创新,突破禁忌的艺术成就,也是他作品虽然风格独特、并且带有情色意味但仍然能够感动人,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并成为19世纪下半叶席卷欧美的以其装饰性构图、平面化的造型和优美的线条等特征区别于当时保守的画风的“新艺术”运动的中领袖之一,也成为维也纳分离画派的领袖。
    附:克里姆特简介
    克里姆特,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克里姆特是他七个儿女中的长子,在这个工艺美术家庭的熏陶下,他与两个弟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奥地利工艺美术馆附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他早年的画风承习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电影《情欲克里姆特》画模特时的剧照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