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研究》 第六章 我的写生和创作作品

《工笔人物画研究》 第六章 我的写生和创作作品

《工笔人物画研究》 第六章 我的写生和创作作品

日期:2013-11-21 14:56:14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工笔人物画研究》 第六章 我的写生和创作作品

    1.《韩国留学生》
    这是一位有典雅之美的韩国女留学生(本页图)。她典雅的气质在头像上很突出,这种气质又扩展到全身,使我在写生时所用的线条的力度为匀速、疏密组织上相应地有了“紧而随意”的变化 ,色彩上也有了些许“韩国味道”。此画老师给予了较高评价。

    2.《美院的老模特》
    这位是中央美院的老模特了,他的形体结构都很好,十分“入画”。工笔人物画的线条与色彩之和谐程度是一个关键处,尤其在头像上容易出现线色分离的现象。这幅画线条和色彩结合得很好。

    3.《穿黑裙的女孩》
    课堂写生时,这位女孩轻松随意的往桌子上一靠,正准备摆姿势,我突然发现这轻松的一靠感觉很好,于是就保持这个姿势画下来了。工笔人物画的“轻松感”是高难度的追求目标。

    4.《女人体》
    女模特皮肤很白,给染立体带来了难度,易画成重色皮肤或缺少立体感。保持线条和染立体的和谐度,又表现出白肤色的美感,再体现绘画感觉,这是画女人体模特的研究课题。

    5.《白族女孩》
    调子响亮,是工笔画的要求之一,该黑的黑下去,该亮的亮起来,色彩上该饱和的,要饱和,这一训练和重要。因为工笔画反复染色时,有时不敢“饱和”地去染色的。

    6.《下岗女工》
    这是一位下岗女工,“善良”是她“形神”的特征,抓住此特征,也就有了表现方法。

    7.《上班族》
    这是一位有工作的女工,业余时间做模特,因此很有些疲惫的样子,“形神”上与普通模特有区别,工笔画应注意这些细微点。

    8.《戴红帽的》女青年
    这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女青年。本页所画四个女性虽同是作模特,但形神绝不雷同。细微处的观察、表现,是提高艺术造诣的重要途径。

    9.《穿红里子黑外套的中年女士》
    重墨的使用看似简单,但不经专门训练就不易掌握好。首先,“重下去”该怎样重才好?用浓墨一下子“抹”上去的话,是“重”了,但也“泥”住了;要一层层、一遍遍染,逐渐加重;尤其是加到最“重”的那一遍,一定要“胆大心细”,要使劲地“重”,又要注意“透气”才好。

    10.《少数民族女孩》
    工笔画中重色衣服的染法实在是一个大课题,不能等闲视之。要染得厚重、透明,色彩感还要清晰,这就要“凸凹法”并用才行。这幅画的重色衣服染得很到位。

    11.《小胡》
    这位女模特着衣时有一种干练的风貌,使我线条组织时很爽快,造型上很“干脆”。

    12.《坐姿女人体》
    同一模特人体写生时则呈柔情之态,并有现代“韵律构成”之美,表现方法随之而变。

    13.《修车老头》
    摆摊修车的退休老头,那种认真而倔强、嘴撅着、一幅修车不好讲价的样子,那种“烟草味”,也是工笔人物画表现的课目。

    14.《北大荒来的女人》
    从北大荒闯北京的女人。虽然强劲粗犷,但很温顺,也许是找生活出来闯荡不得已吧?

    15.《女学生》
    还没有受世风熏染的女学生,有纯真的目光。

    16.《淡彩女孩》
    这位女孩身穿淡色的衣服,性格也很腼腆,我感觉她的性格也有如“淡彩”。本页四个人物展示了四种个性,刻画得都很成功,“深入”二字是成功法典。

    17.《小礼品店》
    这是一间温馨的小礼品店,一个女孩在那里怡然自得地包装着礼品盒。走进屋子,处处都被那富有情趣的礼品包围着,仿佛进入了一片爱心天地。小店的温馨气氛和她在做生意时的喜悦也感染了我,加之这种适于工笔画表现的“繁复美”抓住了我,于是这张温馨可人的《小礼品店》就产生了,在1993年获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铜牌奖。此画例说明“繁复美”是工笔人物画的优势所在,应注意发掘生活中的这种美,强化画面中的这种美。

    18.《梦中的白桦》(本页下右图)
    东北的许多山长满了白桦树,远远望去,那满山的白桦树令人憧憬而心绪萦绕。为表现秋山白桦,我采用了“喷染法”,即在重底上以白色画树干树枝,再用喷笔喷白粉“喷染”树头,把中国画在白底子上染色变成重底子上染白,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也可以视其为表现方法的“创新”。这张画获得了吉林省第二届青年美展“优秀奖”,是那一届的最高奖。

    19.《祈》(62页左图)一首自我心灵化的诗。以现实的手法“造”出非现实的情境或“心境”,同表现“繁复美”一样,是工笔画的强项,这可以使工笔画对“内心世界”的表现、诗情画意的表现领域大大拓宽。

    20.《耶稣》   工笔重彩所画的耶稣,他以自身为众生承担苦难,并为天下的人祈福。百合花、红衣服产生了“圣”之崇高美。红衣服在手臂和肘部的红要“实”一些,胸前和挨着头发部分的红“虚”一些,因为前面还有百合花。画面往“平”上靠,保持工笔画艺术格调。

    21.《小毛驴》
    画面以现代之意和生活情趣构成:小毛驴要啃树,小女孩不让啃,用力拽还把苞米甩出了小筐,这情境如同一段清新小唱。小树是两组直线,毛驴、女孩为力度交织的多面形,组合而成线意识流的整体;白描淡彩的手法传达出了“爽秋”的感觉。此画获1983年吉林省美展二等奖,并被选赴香港参加“北国风情展”。

    22.《农村生活感受——意象的迅速获取》
    总在屋子里面画不行,要时时的感受生活——尽管不一定每幅都把它们画出来。要不择手段迅速地抓取感受,就像这四小幅画运用“意象法”抓取一样;经常这样做,会使我们“画面感”的层次和“灵气”直觉不断得以增高。

    23.《山乡教师》
    乡村小学很有志向、又很朴实的一位青年女教师,这是在操场边上我画的写生。只要“情境”出现,写生就是创作,这同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诞生是一个道理,创作一点也不神秘。这幅画获1990年“全国教师美展三等奖”。

    24.《数学教授》
    在中央美院的课堂上,一位清癯的老人来到课堂做模特,我怎么看,都觉得他和一般的模特在气质上大不一样。一问才知道,他是一所大学退休的数学教授。当问及为何来做模特时,他说,现在的新领导都是年轻人,认为我们的知识老旧了,不返聘我们了。老伴有病,子女单位的效益不好,自己退休金又不多,干别的活干不来,所以做着衣模特。我在画他时,依然觉得他是在认真备课的神态;但现在已是不得以为赚模特费而“打工”了,我自己也是教师,感慨多多。“情动而辞发”本是文学原理,但绘画也是一样的。作为工笔人物画家,首先应是个思想家,还应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这是创作出感人而经典作品的基础;只有如此,才会使技法得以“合理”发挥。

    25.《红枫叶》
    以秋天的红枫叶、黝黑的长发和洁白的女人体为媒介,展现一段唯美的心绪。工笔人物画的形式本身就美,在探索作品思想性的同时,更要加大形式美探索的力度,内容和形式齐头并进,是工笔画发展的正确道路。这幅作品获加1993年加拿大国际绘画枫叶奖大展“优秀作品奖”。

    26.《河边的阿米子》
    晚风轻拂着河边的阿米子,如同一首优美的短歌。“鲜艳而沉着”的色彩是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要求,也是工笔人物画的显著特征。本画色彩较好地达到了“鲜艳而沉着”之标准。

    27. 《观音》
    这幅佛境中的《观音》在大连大学展出时,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受到这些大学生的喜爱。由于这是幅立轴,许多学生甚至搭起凳子到近前观看,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厚爱这幅画,他们也说不出为什么;我想,可能是“幽深渺远”的意境和淡金赭色的色调使然吧?

    28.《养花大婶》
    大连大学附近的养花大婶,种了一棚的花。自己说,老头、儿子和儿媳都上班的上班,打工的打工,自己一个人在花棚里每天和花“说话”挺有意思的。这种恬淡的心情,超然的生活态度,也是我所追求的“田园”理想的目标,人是可以活得“自得其乐”的。“诗言志,画抒情”,在画中塑造一个理想人物,建立一个“理想国”,为自己、为他人树立一个典范,也是工笔人物画的重要社会功能。

    29.《文殊菩萨》
    我不是佛家弟子,但很喜欢画佛和菩萨,一画到他们的慈悲之情时,仿佛自己也成了慈悲之人,我愿意自己就是这种慈悲之人。那热烈雅致色彩的佛与菩萨的形象,那种静穆之美,是我的最爱。

    30.《静夜》  溶溶的月色,依依的静夜,憧憬的女大学生坐在散发着醉人香气的夜来香花丛中。多么优美的画面,青春是多么使人留恋!注意人物前面的草地是以空白处理的,这反而使画面的美感更加集中。工笔画虽以繁复美为表现强项,但这幅画却大胆省略,变繁复为简约,此为“匠心”所在。若画面处处“匠心”,即为高妙。

    31.《孔子像》
    《孔子像》应“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展”组委会之邀而作。我想象中的孔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在那里一笔一划、认真地书写着《春秋》,心中仿佛有一团光,似乎透过数千年的鸿蒙,照射到我们当代人的身上和心里。重墨与斑耀的色彩为工笔画所少见,但用在这里表现鸿蒙之感却是恰到妙处。应“胆大包天”地尝试探索,再以工笔画的“规矩”来规范,这是工笔画的创新之路。

    32.《老人》(本页左上图)
    这组图是我对老父亲的写生像。父亲是一位退休的电业老工人,在我小的时候他经常出门在外,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地在野外架设供电铁塔,有时工程紧张半年也不回家。等他退休在家时,我又离开家出门求学,因此父子之间见面的时候不是很多。现在我自己也早已当了父亲,为了生活和事业,也经常地外出学习,光是读硕士、博士就是六年,等可以喘口气停下来时,儿子又考上了北京大学,因此我也很少同儿子见面。所以,看到父亲有时默默无语地拄着拐杖坐在傍晚的暮色中,我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照;虽然父亲脸上似乎茫然无表情,但我知道那时他脑海中一定正在回忆着如烟的往事,回忆着我母亲健在的幸福时光,我不禁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岁月如梭,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啊!在这种感慨中,我先“不择手段”即不分线面地画了写生,重在抓感受;在正式落墨时,对脸、脖子和胸部历经风吹日晒的皮肤质感又进行了线描与皴擦结合的整理,虽然头部和胸部线条不甚突出,但线条和皴擦的结合依然见“笔墨”,有一种苍茫之感,我认为这同样是工笔人物画的正统感觉。《老人》这幅画获得了“民族魂、国土情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不久前我老父亲以八十八岁的高龄安然仙逝了,这幅作品就算是纪念吧。

    33.《鹿乡晨歌》
    这是读中央美院硕士的毕业创作,也是以鹿乡生活为载体、在色彩上追求“自热逸品”的一次尝试。我很喜欢梅花鹿的形与态,尤其那梅花似的皮毛给这种动物带来了许多“人文”气息。在东北民间有着这样的故事传说:王母娘娘的三公主和龙王三太子相爱,王母娘娘不同意,派天兵天将来抓,三公主抗母命不回天上,惹怒了王母娘娘,娘娘让天将从天上投掷二齿钢叉伤害三公主;紧急关头,龙王三太子挺身护住公主,钢叉扎在了三太子的头上;眼看他性命不保,恰好观音菩萨赶到,急忙用羊脂玉净瓶里的神水顺着钢叉的管倒进去救了三太子,并把三公主和三太子变成了有美丽斑点外衣的神兽永留在人间,平息了王母娘娘的怒气。难怪梅花鹿人人都喜欢,因为他们是王母娘娘的三公主和龙王三太子变的;鹿茸是宝物,因为那是三太子头上的钢叉变的,里面流淌的是观音菩萨玉净瓶里的神水。美丽的故事,美丽的北方秋山和朴实爱美的放鹿姑娘,使得我尽量去努力表现出这种感受。
汉代绘画“喷发”式的表现,恰好用在了这里,唐代张彦远“自然逸品”的理论,使得我在色彩上打破常规进行“热雅”探索,尽力按照直觉感受来运用朱砂、藤黄、石黄等矿物质颜色,甚至也有水粉和水彩色。画面的色调是热烈的,但由于我一是注意色彩的品位上“雅”之搭配,二是多采用了真正矿物质的好颜色,因此又很沉着,虽“热”而无“火气”,入得工笔画的鉴赏。这张画我自认为只是色彩上“自然逸品”探索的起点,今后还要在“热雅”的道路上继续探求。

 

    34.《小雨》
    东北的雨天不像南方那么多,但有时下起来也不少,淅淅沥沥好几天。北方人出门没有带雨衣的习惯,有时遇上突如急来的风雨,特别是在骑自行车走在半路上的时侯,就一点办法也没有。我就遇上过这样的情况,这种时候突然看到小姑娘在路边临时摆摊叫卖雨衣,还不贵,三块钱一件,立即买一件穿在身上,高兴的同时觉得小姑娘卖雨衣的形象真可爱,那情景也很美,马上请人作模特画写生,即兴创作了这幅《小雨》。“即兴”并非只能画写意小品,画大幅画也要有“即兴”之意才好,因为“即兴”是一段生活情境的珍贵凝固,能使你的作品经得住品味而化为永恒。这幅画被香港《百家画会》收藏。

    35.《穿红花裙的女青年》
    人们都说生活是美的,这话一点都不假。工笔人物画的画意,有时就产生在一种时代的新感觉中,包括人物的服装款式。这位女青年穿别的衣服作模特时是一种感觉,而穿这件红花裙给人的感觉是“眼前一亮”,工笔画就应该慢工细活儿地把这种感觉“还原”。以极大的兴趣、“解衣磐礴”而又理性地将“眼前一亮的感觉还原”,可以说就是正宗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法宝”,或者说这就是工笔人物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