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学亦教三十年

亦学亦教三十年

亦学亦教三十年

日期:2013-12-05 09:57:02 来源:
关联艺术家:

>亦学亦教三十年

     (代跋)

    记忆中的三十年前(1980年),本人凭借着在大学二年级所画的一幅《背面女人体》素描习作,首先在中国美术馆,既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巡展一圈、并在全国四五十种书籍、刊物中反复刊发,之后,此事在当年的业界内外,还真大躁了一阵。
    首先,是我的老师、美学评论家迟轲先生,先替学院拆收了足足一尺多高、来自全国各地,义正词严的批判性信函.其中,有指责画者恬不知耻,指责教师不是人者;更有痛心疾首的,直批当时的《西安日报》总编:何以用党报神圣版面刊发如此伤风败俗之作品;中国美术院校教学上出现了严重思想政治问题等等。也许当时的批判者大都还能“体恤”一个二十出头的在校学生;是在学校老师的“教唆”之下才画出如此“不堪”的画作,因此,来函直面广州美术学院。但是同时,本人收获更多的则是溢美之词。记得当时有一位新疆的驻防小士兵,在来信中表达出对人体审美追求的真诚和渴望,就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时代特征。当然,这些是非声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人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开放,也就断然成不了公案了。
    1988年11月5日,《中国美术报》发表了吴冠中先生:《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一文,吴老先生在文中除阐明人体美的重要性外,还特别强调:希望纯习作的裸体画不必公开展出”但却选用了本人这一幅《背面女人体》作为文章的唯一插画,窃以为,吴冠中老师选中的恰恰就是作为学生的笔者,当时在习作上就刻意关注艺术的表现性和艺术的创造力。而这一鲜明的艺术潜能,对自己日后的艺术生涯、今日所奉行的教学思想,对素描教学的重新解读,无疑埋下了伏笔。
    岁月悠悠,在广州美术学院执教已足二十八个年头。当年画的一系列女人体,已慢慢地消失在自己记忆的烟尘中,但于心自知,她却让我日后在素描学界的生息中无容置疑地、时常被误委以专家重任。事实上,说来汗颜,之后再少有画出深入人心的得意之作。在素描教学上,也不见得有多么特别、出彩之行动。直至近年来在国内雕塑学界的各种学术活动中,不时会被人对号入座的提及,才恍然意识到尽管淡出素描学界多年,但她的气息与我,依然是形影相随。
    在近三十年从事雕塑创作和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新领域的逐步扩大,跨学科的快速增设,社会和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今美术的基础,素描的定义,又应该是什么?面对许多最本质,最不可颠覆的概念,面对新时代产生的新材料,新材料产生的新观念,作为受业解惑者,我们,需要和学生一样去学习,我们也有责任去作重新的思考。
    自2002年始,笔者在雕塑系,就先后尝试开设带材料实验性的素描课程。但自学院教改之后,雕塑系素描课锐减,学院选修课大幅增加,因此,近两年顺理成章地将课程转为学院选修课而不拘授众。当面对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授课对象时,意外且欣喜的发现:跨学科的培养,竟能收获如此之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将该课程逐年积累的教学思考、实践和成果呈现于此,可用笔者一首七律以蔽之:纵横变幻勿矜持,意象无涯趣更奇。一泻心源千万里,天惊石破醉酣时。得失是非,于旁人,是谈资、是助证;于研究者,是教益、是交代。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可见,素可以为白底解,也可以为素描解,但更可以为绘事解。在此,孔圣人的言论赋予笔者思想认识的定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给予了更加无穷的启迪。
    为本书作序的胡博先生是我的师长,在艺术和学养上,其博学与匠心独运,令人钦敬。前言虽寥寥数言,但尽显其真知灼见,实为后学榜样!我系讲师陈晓阳,以其年青人敏锐的视觉和理性思考,书写了“素描的概念”部分,为本书增添了可贵的亮色;青年教师张海鹏,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以其对材料研究的饱满热情和对绘事的从容不迫,在实践中更多有贡献。做好一个课题,于舞刀弄锤者,从来就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组成一支小团队,两代人有经验、有积累、富锐气、富热情,能量,将用之不竭。
    《表现性素描基础教学》一书,是在前辈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延伸而完成的。由于某种原因,成书已近三年而未得面世,在此,特向长期关注该项研究的前辈、后学致谦!笔者基于昔日对素描艺术的情怀,基于当代雕塑人对素描研究的独有视觉,在素描的领域中另辟蹊径,希望能给美术界的素描园地播种一颗树苗,增添些许新绿。至于独木能否成林?还须待阳光雨露和有心人的精心栽培。
    以此书,作为对素描艺术发展的思考,也作为对雕塑材料一脉的研究。完成这一代人的使命,然后,再去开垦新的处女地。
  
                                         吴雅琳于广州芳泥苑
                      2007年10月初稿
                      2010年6月30日完稿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