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画家徐伟德

阳光画家徐伟德

阳光画家徐伟德

日期:2014-01-09 11:42:15 来源:
关联艺术家:

>阳光画家徐伟德

     黄媛/文    摘自《今日上海》       

     在德国汉诺威举办《安徽风光》系列画展的时候,引起欧洲观众兴趣的是,所展并非中国画而是西方的油画。画家技巧娴熟,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油画的艺术风情,颇见功力。画面景色秀美,溪水、岩石、一草一木都被赋予生命和灵气,但又散发出一种让西方人感到陌生和神秘的气息:那是中国儒家文化特有的安宁和谐、清醒自制。这一次画展让许多西方人认识了安徽美丽的风光,也记住了来自中国的画家一徐伟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安徽风光系列之一

    安徽情结
    “我是上海的新移民,文化移民”,徐伟德常常这样告诉别人。
    乍一听平淡无奇,然而此言出自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之口就不得不令人心生好奇。原来,16岁那年,他插队去了安徽,一去26年。离开上海时是个略显幼稚的青年,回来已是一个儒雅的中年人。 安徽在他心里有着故乡一样重的份量, 他的苦难与辉煌是安徽造就的,他的世界观和审美趣味是在安徽形成的,他的青春、他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安徽,而安徽也以“自然之神秀、人文之灵杰”作为丰厚的回报滋养了他,给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22岁那年,徐伟德进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这所创建于1928年的高等学府,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学校执教, 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和丰厚的学术底蕴。三年的学习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而中央美术学院两年的研修又使他的绘画技法得到快速的提高。当他逐渐在油画、水粉画领域斩露头角时,他却并未另攀高枝,依然在安徽师范大学旖旎的校园里,安安静静地画画、教书,有时间就遍访皖南山川。
    皖南秀丽的风光让他心醉神迷,他常常在山里一站就是一天。这里的山水几乎不曾沾染人间的气息,原始而稚纯。在他眼里江浙的山水是清水出芙蓉般的秀美,而皖南的山水一如天池的芦苇,秀美中有一丝苍凉。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他却很少画山水,画笔的重点落在人物上。代表作《蒙冻河的歌》,入选第七届中国美展, 并由中国美协送美国旧金山展出,后被当地艺术机构收藏。
    也许“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他还没有找到一种表现皖南山水的最佳方式, 所以,把皖南山水收藏在了心里。
安徽风光系列之二
    阳光情结
    “我想表现阳光的生机”,徐伟德总是以这句话开头解说他的《安徽风光》系列油画。
    这组画别开生面,以阳光为主题,新意顿出。皖南的林海松涛、潺潺流水、灵石异草,浸染在和煦的阳光里,带着温暖,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观赏他的画作,犹如一次心灵的瑜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逐渐淡出人物画,尝试用油画来表现梦中伊人一院南山水。他的画很快引起各界关注,让许多未曾到过安徽的人惊讶:这个内陆的省份风光如此旖丽!由此也成了安徽省对外宣传、文化交流的重要艺术品,在国内外多次为他举办 个人画展。然而他却不满足,总感觉尚未捕捉到皖南山水的神韵。
    那是什么?他苦苦思索。
    1998年,徐伟德恋恋不舍地作别安徽,回到上海,合家团圆。他的家位于城市的东北,而工作的学校却在城市的西南。每一天他都要穿越整个城市去上班。环境的巨大改变,给他感受最强烈的不是生活条件、节奏和观念的差异,而是阳光。上海的阳光火热而激情四溢,映照着皖南山山水水的阳光却怡然欢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终于发现了皖南山水的神韵,碎石、泥巴、草木、树林因为阳光而绽放生机无限。
    皖南的山水在他心里豁然明朗,他拿起笔画以阳光的心态描绘阳光。他用大块的黑色渲染浓密的树荫、山荫,但又并非简单的黑,阴影里隐约暗香浮动、树影婆娑。阴影渐远渐淡,阳光一点点一层层一片片洒满画面,妩媚多姿。阳光穿透小溪,照得河底的鹅卵石散发斑斓色彩:阳光从树林间一束束射出,从树叶的缝 隙里星星点点地漏出;阳光毫不吝啬地铺满岩石,坚硬的石头笼罩一抹柔和的光晕。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风景画家应该能够区分风景的地域性,为此,他的画多撷取一处小景一个片段,笔触细腻地表现粘着泥巴的碎石、悠然舒卷的枝杈、无拘无束的杂草、粗旷赤裸的岩石。他着力刻画未经雕琢的原始风貌,用黑白来衬托虚实,色彩单一纯粹,贴近自然,明亮中别具一丝皖南山水特有的苍凉。画面高度写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连树木细微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牵挂的皖南山水,是他前世的乡愁、他的精神家园,在他心里珍藏了几十年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更加频繁地赴安徽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写生,那里群峦叠嶂,石涌清泉,溪流纵横,瀑潭相间,是现代都市喧嚣浮躁生活的反衬。他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创作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阳光映照下牯牛降婀娜多姿的风貌。
安徽风光系列之三
    校园情结
    “画画是我对自己的补偿”,徐伟德这 样评价自己的生活。
    早在安徽师范大学执教时,他已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1973年进入大学校园,其后30多年他未离开校园,未离开美术事业。他的职业是教书、画画,他的身份是教授、画家。有很多机遇、很多理由、很多诱惑,他动过心,但始终无法割舍对校园的眷恋。1998年返回故乡上海时,他已是一位成名的画家,不少画商、艺术机构主动上门要求做他的经纪人,卖画的收入远远高于学校微薄的薪水。当所有的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做一名全职画家时,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受命组建艺术设计学院。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他,极其认真,无论做什么必全力以赴方才心安。将近两年,他几乎没有时间动画笔,直到学院所有的教学活动走上正 轨,他才开始继续油画创作。
    画画是他与自然的交流,而教书却是他与人的交流,是画画之外他心灵敞开的又一扇窗。向学生传授知识,指点他们发现山水之美,于他而言也是享受。尽管这占据了他大量时间,尽管放弃教学活动 他可以画更多的画,在个人的名气和经 济上获得更大的收益,他却几十年不变地坚持“传道、授业、解惑”,且“衣带 渐宽终不悔”。至今依然在学校开设美术基础、人体写生课程,依然每年一次带学生赴安徽写生。
    在徐伟德身上,有儒家的淡泊宁静,也不乏现代都市人的小资情调。他的画室简洁清爽,一面墙悬挂两幅自己创作 的安徽风光油画,另两面墙是整排的书架,中间一个画架,环绕着几盖灯,靠窗 一张躺椅。每当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他婉拒所有的应酬,把都市的喧嚣关在门外,泡一杯黄山毛峰,在柴可夫斯基、莫 扎特温柔舒缓的音乐中,静静地画他的 安徽山水。这是他发自内心呈献给安徽的一曲颂歌,也是奉献给繁忙的都市人一个心灵小憩的驿站。
安徽风光系列之四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