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的精神镜像——谈王峰的作品及其他

寻找自己的精神镜像——谈王峰的作品及其他

寻找自己的精神镜像——谈王峰的作品及其他

日期:2014-01-11 09:34:58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寻找自己的精神镜像——谈王峰的作品及其他

     万娟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小孩,王峰的成长之路在前些年和别人并无不同,在村小读书,继而去镇上中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再按常理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能考上高中就继续上,不行就要投身于南下打工之列了。之所以能走上今天这样一条奔着艺术方向前进的大道,还要得益于他父亲的高瞻远鹜,父辈们总是爱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于子女身上,于是乎王峰在高中一下子就从山坳坳里的农村读书娃成为了一名长沙市普通的中学生。说起来平淡无奇,可这里面却蕴含着父辈的殷殷希望,也为他今后投身艺术行列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和平台。
    在我认识王峰之初,受师大美术学院传统的教学体系所赐,他尚能算上一个对画画有着浓厚兴趣且喜欢在传统艺术创作中添点新意的校园活跃份子。直到大三进入了专业的油画学习,接触到的当代艺术为他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广袤的艺术天地,他才一头扎进其中,“摸爬滚打”,乐此不疲!党朝阳老师说他算得上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异类,此“异”并不是说他在校本科、研究生阶段的二次个人展览,一本个人作品集,而是他对学院架上训练体系的无语和对装置、影像行为这些时尚的当代艺术样式的兴奋以及对中国传统精髓中佛文化的现世思考。他的“异”在于他不知疲倦的“不务正业”,不管是在大学期间,还是在湘西长达五年之久的支教生活中,他都利用大量的时间广泛涉猎现当代艺术形式和内容,在绘画材料语言与表现这一块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付出了许多艰辛的汗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反复尝试各种新的媒材,玻璃、不锈钢、霓虹灯、油漆、雨布等各种材料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他试图让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
    在精神和信仰失落的时代里,人类不断地打破自己创造的偶像。对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推崇,使得我们的灵魂处于一种孤独漂泊的状态。肉体和本能的欲望充斥着一切。这使我们有必要不断重新“认知自己”,我是谁?我们在何方?我们必须在自我之内找到的源泉!王峰常常会在他的“佛镜”前注视自己,并发出疑问:“我到底是谁?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我们是那么爱自己,以至于迷失自己;我们是那么爱自己,以至于发现自己真实的存在。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艺术家的作品总是构成其个人的镜像,庸俗、高雅、个体、文化等等,都会有对应的联系,而作品本身也会分泌出具有慰藉性的精神药物,从而达到一种自我治疗。时下作为年轻人在面对这个花花世界的时候难免不会迷失方向,欲望膨胀,价值观也会左右摇摆。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我们要去寻到属于自己内心的信仰,向内求索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年王峰创作了《浮云》、《不倒佛》、《镜像》等系列艺术作品以及行为《吹个球》,就是他一直在探索人性本我、寻找内心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历经迷失与自省的自我发现过程。不敢说他已经找到了给自己疗伤的良方,但至少寻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他的作品和他所追求的艺术精神。
    2012年度他策划并开展了“微展览”当代青年艺术沙龙(12场)活动,明年这个活动还将继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使“微展览”给湖南的年轻艺术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传播的平台,并为湖南的艺术生态植入年轻的生力军。芒果画报社长评价微展览“微中有道,微亦足道;”湖南千年时间艺术中心负责人何鹏认为:“微展览之“微”在于“微”的形式。微展览之“微”在于“微”的态度,微展览之“微”在于“微”的途径,微展览之“微”更是一种信心,是必然从“微”到”“强大”的信心”。湖南的艺术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的艺术在发生,这也就是“微展览”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王峰的生活是在不断地寻找艺术,那么不如说他这些自己喜欢的日常生活的事情——学会的工作、创作作品、策划展览、种菜,都是艺术的一部分,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他的生活。
    2012-12-6
    万娟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