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艺术》 1994.01.29 223期 云南政协报

《重要的不是艺术》 1994.01.29 223期 云南政协报

《重要的不是艺术》 1994.01.29 223期 云南政协报

日期:2014-05-21 18:05:54 来源:
关联艺术家:

>《重要的不是艺术》 1994.01.29 223期 云南政协报

     不久前,在昆明大学工美系的讲座中,很多学生问我:当代艺术是不是一种智力较量?作为艺术家,你靠什么生活?《寻人启事》之后,你为什么把头发剪短了?更有学生问:“你是什么血型?以及最近钢材、大米多少钱一斤?等等。几乎没有一个问题是针对“艺术”的。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有什么因素比“艺术”更重要吗? 80年代初期,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中文版出版,并很快风靡中国。文森特·梵高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艺术神话。
    进入90年代,欧文·斯通的又一最新力作《光荣的深度》中文版问世。和梵高一样同属印象主义大师的卡米耶·毕沙罗却未因《光荣的深度》一书的出版而走红中国。可我们千万不要就此认为谁比谁更高明。我不清楚,读过《渴望生活》的人们,是否也会把《光荣的深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那样平凡而漫长,今天知道明天的事,没有奇迹发生。他们不喜欢也不需要深度,深度是艺术家个人的事。
    前不久,和一位远道而来的批评家朋友刚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朱发东装修了一下,找到自我了。”这是我对《理发》行为的解读。就《理发》而言,并无任何意义。我却因此遇上很多麻烦,我的小侄女竟长时间不认我这个舅舅。令我吃惊的是,一些根本就不认识的人,像老熟人一样和我说长道短。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公众也许就不会有艺术家产生。但没有艺术家,他们照样生活。记得大毛有一次对我说起《春城晚报》艺术长廊报道他在首届《广州艺术双年展》获奖之后,很多亲朋好友到家向他母亲祝贺。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凯奇的作品《4分33秒》,自始至终钢琴家坐在台上整整《4分33秒》,没有奏出半个音符,甚至琴盖都没打开。1993年春节就要来临,河南艺术家进行了革命老区“串连”,在城市广场刷写巨幅《为人民服务》的带有(艺术即政治)观念倾向的行为艺术。
    以上种种,可能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我相信这样的结论就好比期待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一样,不着边际。毕竟不是每个人发的电文都能象杜桑那样被美术馆当作艺术品展出。
    几天前,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采访我时,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请你谈谈你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你工作所使用的媒介(材料)等问题。这里提示了一个问题,你要了解艺术,必须先了解艺术家,说到底,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而贯穿艺术家一生的是一种职业责任感。当然我们不能无限放大这里所说的责任,她既不是那种忧国忧民的使命感,也不是个人的所谓事业理想。说白了,它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普通的责任。我曾不仅一次问过诗人于坚“最近忙什么?”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写作”,或者叫“工作”。我想这并非说诗人每时每刻都在写作,需要指出的是;这就是我所说的责任二字,这是艺术家永远放不下的“包袱”。艺术家的责任只有自己清楚。我要表述的是:公众是为“生存”承担责任的,而艺术家为“责任”而承担“生存”。这是艺术家和公众的根本区别。
    最后我想说,中国的当代艺术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样子,艺术家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值得尊敬的。历史终将证明:艺术家的任何努力都比什么也没做要可贵一万倍。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