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专题展览·第二季·返乡】东方艺术大家 司建伟 玉米计划

【纸上专题展览·第二季·返乡】东方艺术大家 司建伟 玉米计划

【纸上专题展览·第二季·返乡】东方艺术大家 司建伟 玉米计划

日期:2014-05-23 17:12:50 来源:

资讯 >【纸上专题展览·第二季·返乡】东方艺术大家 司建伟 玉米计划

 

  
  作品阐述
  我把河南老家带来的玉米种子,播种在北京我走到的各个地方,例如:学校、社区、街道、公交站、美术馆、艺术区等等。然后定期养护和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存活与生长情况,直到玉米成熟收获。(文/司建伟)
  
  作品理念
  我们在欢呼经济空前繁荣时,问题却是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空气污染、土地流失、贫富分化严重等等。“农村土地流失问题”是我这次创作背后隐在的一个根基:“农田土地流失,迫于生计,它们不得不进城谋求出路。城市一方面需要它们,一方面却又没有提供它们生存的环境与条件,它们为了在城里扎根,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
  我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新城里人,在身份上有着“一半城里人一半农村人”的身份尴尬。在这里“玉米”是我的化身,它体现着我当下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城市里种玉米是以自我微观的个体视角与行为,对现实社会提出的“边缘性生存在公共空间的可能性”的一次实验与思考。(文/司建伟)
  
  此心安处是我乡
  如果说故乡是指出生地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那么对于长期在外省的青年来说,至少会有一个第二故乡。当司建伟把从河南老家带来的玉米播种在他所待在的城市之一——北京,并定期养护和观察生长状况时,这里便多了一个他安放和牵挂的事由。
  作为众多的外省青年之一,司建伟也在为自己的身份尴尬:一方面是回不去的农村:记忆中美好,现实中为了发展经济、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变得不堪的故乡,甚至连人们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利益化,另一方面是还未真正融入的城市:一个生存空间拥挤、有着种种不便但又吸引青年们活跃其中的都市。“玉米计划”即是他在北京的一个的由绿色到金色的狂想曲,他甚至计划以故宫为轴心在周边种植一圈玉米棒形状的玉米带。无论金色是否可以实现或实现多少,至少我们已经看到点点新绿。
  有哲学家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可问题是,还到哪个乡呢?艺术家面对的问题也类似。“玉米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关于返乡的反向思考:无论城乡,有牵挂、可以安放内心、进行自己理想的地方,都不失为一种故乡。(文/张宗希)


  
司建伟在京密路种植玉米的视频记录  司建伟在花家地小区种植玉米的视频记录

  
  目前已种范围:

 

  写给 云土 玉米天堂:

    艺术,有时只是表达了人的理想,它寄托了现实中我们得不到的东西,实现了心中那份永久的超级幻想。当地球表面不断恶化,我需要给我的玉米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纯净的天空,肥厚的云土,这是给它们生长开辟的理想天堂,这里没有垃圾,没有污染,更没有高楼大厦密不透气的钢筋围墙。祥和的世界,它们在这里会很幸福吗?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外省逃离者"——我,也产生了嫉妒的向往。如果您也有同感,那么就请在乘飞机时对窗外多多张望,您的关注与体验会使玉米得到更好的成长。(文/司建伟)
  
  谁来照看这些玉米?
  除去在城市里种植玉米,我们邀请司建伟把媒体也作为场地,于是出现了这些正在纸上空间生长的幼苗。问题在于,谁来照顾这些虚拟中的玉米,谁又来设想它未来的形态与收获?
  司建伟自己首先给出了一个可能:云土玉米天堂;同时我们也把这些玉米苗交给看到这个计划的各位,来完成它的虚拟部分:关于它们未来可能成为的样子,大家可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呈现形式,注明“玉米计划”发送至master_art2013@163.com和sijianwei000@163.com,即有可能在以后的展览和出版中出现。那时,我们都将是这片绿色的守望者,而不会去区分是本地还是异乡人。(文/张宗希)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