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林景

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林景

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林景

日期:2014-07-16 11:47:59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十年取经、一路同行,吴雅琳研究生之林景

     林景,男,1984年出生于广东徐闻,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现就读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吴雅琳教授.
    2013    “呓歌——广州青年雕塑状态展”群展,红砖厂艺术机构。
    2010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2010    “启点·动象空间——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第一回展”。
    2010     作品《三境界》获许钦松创作奖一等奖
    2007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新势力”作品展。                                
    我的英雄情结——吴雅琳教授工作室学习的几点体会
   在吴老师工作室过了一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在这段时间里,感受颇多,学习也突飞猛进。其实,在本科时,已经上过吴老师创建的中国传统雕塑创作课。这个系列课程创了全国美术院校中国传统雕塑课的先例。其中,课程包括了外出考察,临摹以及创作一系列的安排,它,对我之后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了研究生后,吴老师兼容并包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受益匪浅。由于我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吴老师引导我们对古代雕塑的观摩与学习,在传统文化里,尽情吸收先人的智慧。吴老师还带领我到本科进行教学实习,上四年级的中国传统雕塑创作课。在教学上,因材施教,生动形象的讲解,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吴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上课决不不允许自己迟到,正是所谓言传身教。每一节生动的课程都是对传统精神的深刻理解之后才有表现时的游刃有余。在学与教的角色转换中,我不断有新的领悟,从而自己在创作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研究生学习中,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渐渐挖掘自己心之所属,方向也渐渐清晰明朗,心境也不断的变化,从无到有。在创作上,吴老师尊重我们的选择,并加以引导,让我们能够自由随心的发挥。于是我希望在自己创作中能够注入新的灵魂,雕塑不仅仅表现虚的造型,色彩,传神与否以及中国所谓的意境,虽雕塑应该存在阳刚或阴柔之精神,可以浓烈也可以老辣。但这一切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我认为艺术的根本是关注生命,倾注人文关怀。英雄题材是我一直坚持一系列创作 。我属于一个火热型的人,猛烈的雕塑同时也有着猛烈的创作激情,这种激情一直在燃烧。一年级时像耕田的公牛,脚踏实地;二年级时像驰腾的野马,天马行空。我把书法,写意书画运用到雕塑中,这些艺术形式有个共同点就是一气呵成。英雄系列里面,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矛盾,融入朴素的人类奋斗观。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犹如远古的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得经历一番番的搏斗。此时,崇尚春秋战国精神,崇尚斯巴达精神,崇尚古罗马精神,其实就是有着一种尚武精神,正气凛然的精神,放手一搏不成不退的精神。我一直认为,雄强、阳刚、狂野的精神拯救颓废,羸弱,沉睡的灵魂。此时的英雄题材,具有象征意义,英雄不属于每一个时代,但是,他存在于每一个时代,是我们精神灯塔,鼓舞我们战斗不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需要强壮的精神,食不裹腹的年代,需要强壮的精神, 腐朽之风蔓延的年代,更需要强壮的精神。曹操,《观沧海》,毛泽东《沁园春》等诗词无不表现自己的抱负。虽不能与他们比肩,但哪个好男儿没有热血澎湃的青葱岁月。 雕塑充满了剧烈,不安分的气氛。这阶段超然、空灵、淡泊、抒情与我相去甚远,浓烈,老辣,雄强才是归我所属。
   吴老师常常关注生活触景生情而作诗赋词,这是一位雕塑家的诗人情怀,我们也一直不断的努力,这是一种修行,目的在远方。

 发表于《书画名家》第487期,2014.5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