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平先生关于孙佩苍收藏徐悲鸿作品的访谈 (2011年4月21日)

徐庆平先生关于孙佩苍收藏徐悲鸿作品的访谈 (2011年4月21日)

徐庆平先生关于孙佩苍收藏徐悲鸿作品的访谈 (2011年4月21日)

日期:2014-10-07 11:17:54 来源:

展览 >徐庆平先生关于孙佩苍收藏徐悲鸿作品的访谈 (2011年4月21日)

  A.徐悲鸿油画存世稀少
  访问者(简称访):徐悲鸿先生一生创作的油画总数量有多少?
  徐庆平(简称徐):我估计在200幅左右。
  访:我听说在中国美术馆都没有一件,也问过国博也没有一件。
  徐:是的,其实连中央美术学院也一件都没有。因为他的油画是在西方学的,油画在西方来说是绝不会用来送人的,中西方在这方面的概念完全不一样。油画的创作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徐悲鸿的社会活动很多,又赶上动荡的时代,所以说徐悲鸿的油画不可能太多。
  访:那徐悲鸿纪念馆里有多少张呢?
  徐:100张多一点吧。
  访:我在他的回忆录里看到他送人一般都是国画,送油画是交往特别好的。
  徐:交往特别好的或者是专门干这个或者是有用的,他才可能送他一张。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送的。
  访:除了孙佩苍这三张油画以外,据孙家讲还有一张画的是孙慧筠和她母亲的像和另一张临摹伦勃朗的油画。
  徐:那张是临摹伦勃朗的《第二夫人像》也就是《亨得利夫人像》。
  访:是不是可以说从个人收藏徐悲鸿油画的角度来讲,他们应该算最多的了?
  徐:是的。
  访:当时和徐先生交往比较多的比如李宗仁或一些桂系的官员,他们会不会有徐先生的油画?
  徐:李宗仁只有中国画。但是李济深有一张我父亲给他画的像,那时我看到过他挂在家里,当时他是国家副主席,一张穿着军装佩着剑的正面像。
  访:那么基本在公立机构里面徐先生的油画大部分都在徐馆,其他地方很少有他的油画。
  徐:而且那时候卖画卖的都是中国画,没有卖油画的。
  B. 孙佩苍收藏的三张画都是上乘之作
  访:孙佩苍这三件作品在徐先生的作品中是什么水平呢?
  徐:都是最好的。我父亲对待中国画都是非常认真的,更别说是油画。在新加坡收藏我父亲的中国画最多的是香格里拉的老板郭鹤年,他在新加坡举行过一次我父亲的画展,70多件参展作品中有60件是他收藏的。我父亲当年在新加坡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我父亲在他们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画中国画。我父亲每天的下午到黄昏的时候就把他这一天画的有毛病的或者不满意的作品全部烧掉,他亲眼看到我父亲烧掉的画不下1000张,所以说我父亲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创作一张油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必须要集中全部精力,很多画家到六七十岁精力不够就画不了油画了,这几张都是我父亲留法期间创作的,当时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所以说这几张都是非常精的作品。
  访:那段时间应该是他精力体力各方面最高峰的时候。
  徐:而且是他对西方的油画感觉最足的时候。
  访:有的老先生当年在西方学画的时候画的很好,刚回来的时候也还可以,回来二三十年后就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了。
  徐:很多这种情况。
  C. 临摹作品并不逊色于创作作品
  访:除了《参孙》那件作品,徐先生还留下了其他的临摹作品吧?
  徐:他在第二次去欧洲的过程中给孙佩苍临摹的,他自己也临摹过,他抓紧一切时间去都去博物馆临摹,其他的都是留学的八年时间里临摹的。
  访:都保存下来了吗?
  徐:我们馆里有一些,北大的郭伯华先生应该会有,孙家还有一张临摹的伦勃朗的《第二夫人像》。
  访:《参孙》这张算是其中比较尺寸比较大比较完整的一件吗?
  徐:他临摹的作品都比较完整。我在香港苏富比帮助过鉴定一张临摹拉斐尔的一张,别的卖出来的很少,我们馆里有临摹的弗兰德斯画派约尔丹斯(Jordaens,Jacob,1593-1678)的《丰盛》、委拉斯凯兹(Velasquez,1599-1660)的《镜前的维纳斯》、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的《希奥岛的屠杀》、普吕东(Prud'hon Pierre-Paul,1758-1823)的《正义与复仇女神追赶凶手》、《西风神劫走普塞克》等等。
  访:他在临摹的过程中是完全忠实于原作还是会融入一些自己的风格和思想在里面呢?
  徐:他是尽量忠实于原作,特别是原作精彩的部分,临摹的特别到位。现在印象派之后的艺术在油画上有很大的变化,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完全变化了,包括画笔和颜料、油都不一样了,用现在的工具临摹老的油画能临摹下来就已经非常不简单了,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油画发展到现在已经发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很多绘画技巧已经失传了。要想掌握西方油画的精髓是需要很长时间,光靠几年的功夫是完全不够的,而且你需要一个好的老师。徐悲鸿之所以掌握了技法的精髓,一方面是他在巴黎美院学习,当时巴黎美院还是比较正派的,教授的都是古典的画法;另外他找了一位传统欧洲油画最了不得也是最后一位大师达仰·布弗莱(Dagnan-Bouveret)。他不是美院的教授,而是一位自由的画师,早年学于19世纪大师柯罗(J.B.访.Corot )之门,身份是当时法国美术协会的会长。我父亲跟随达仰学了8年,在技法上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张画就能充分地体现徐悲鸿精研西方古典绘画的功力。
  访:徐悲鸿的临摹作品和创作的作品的价值上会有很大差别吗?
  徐:这件作品尽管是临摹伦勃朗的,但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艺术教育史上都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一类临摹的作品,中国的艺术学子就无法领略到西方大师的作品,另外,一个艺术家除了创作之外,还有写生和临摹的作品,三者共同构成艺术家完整的艺术面貌,对于这个艺术家的研究和收藏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
  D. 关于落款的问题
  访:徐先生这三件作品都没有落款,这是他当时的一个习惯吗?
  徐:他在法国期间的画按照当时的习惯很多是没有款的。当时的法国画家也大多是不落款的。徐悲鸿后来的油画也很多没有款,这是很正常的。外国油画特别讲究完整,弄个名字上去就给破坏了,这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
  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技艺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中国人没有第二人吗?
  徐:没有。他曾经说过中国只有两个半个油画家,另一个是李铁夫,还有半个是常书鸿。当时能画到这种程度的也就徐悲鸿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