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之 浓彩写甲午,持重绘英雄

陈可之 浓彩写甲午,持重绘英雄

陈可之 浓彩写甲午,持重绘英雄

日期:2014-11-08 10:43:07 来源:人民网
关联艺术家:

名家 >陈可之 浓彩写甲午,持重绘英雄

中华英雄--邓世昌 214x146cm

  《中华英雄——邓世昌》油画肖像全球首次完成,他愿用此画来唤回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尊严

  天地轮回,弹指间,又逢甲午。
  今年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两个花甲,星转斗移,世事沧桑,但是,那令人痛心疾首的失败和耻辱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痕。甲午之败,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更是军队之耻,海军之悲。面对两个花甲后的甲午年,大家在反思的同时,都在考虑我们应当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在这样的重大历史节点,着名油画家陈可之交付了一份沉甸甸的答案:近日,为缅怀甲午战争而创作的大型油画《中华英雄——邓世昌》完成。据了解,这是120年来第一幅关于邓世昌的肖像画。一百多年来,人们尤以成败论英雄,甲午之战,中华大地殊有表现这场战役的作品,甚至中国出版的史书画册也只好借用国外作品,在评价这场闻名中外的战役时,我们丧失了多种话语权。然而,痛定思痛,甲午之痛正是中华民族进步的阶梯,甲午战争仍是最值得令人反思的大课题,正如梁启超所讲,唤起吾国千年大梦,乃甲午一役始也!借故思今,以史为鉴,站在新甲午,看清楚近代中国是什么?未来是什么?陈可之筹划创作甲午以来历史事件的系列油画,犹如穿越百年时空的鸿雁,献给甲午海战牺牲的北洋将士,献给一切热爱和平的人。

局部图

  致敬甲午,落笔持重绘英雄

  走近2.14米高,1.46米宽的《邓世昌》,只见画面中远方硝烟四起,炮火纷飞。邓世昌站在下沉中的“致远号”战舰上,头戴官帽,身着军服,屏住呼吸,瞪大双眼,从容地面对自己生命的结束。邓世昌身前是一张战舰全体官兵的合照,他看着眼前的战友,想到了民族的存亡,流下了一滴血泪。整幅作品以烈火、黑烟为色彩基调,把悲壮、惨烈的战争现场完整地进行了还原。
  这是一张值得细读的肖像。“面对死亡是从容的,想到民族是悲壮的!因此英雄落泪!”在油画中,很少有表现落泪的肖像画。但这幅作品,尤为动人之处,是画作中的那一滴血泪,那是整个肖像画的点睛之笔。这是一幅人物情绪个性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肖像,画中的邓世昌坚毅刚强,威武如山,同时还有失望的悲伤,那是在展现军人生命最后时刻的不屈伟岸。背景中的战争场面和官兵们神态的描绘,还原了历史现场,血泪旁的水泡则是表明战舰正在沉入海底。可以说,这幅作品既有整体上的宏观描绘,还有细节上的生动展现。
  作为肖像艺术,邓世昌肖像画的突破,在于它完全摆脱了过去肖像画要求光洁完美的陈规,艺术家捕捉的是战场上一位身先士卒的将军形象,海战的煤灰烟火印刻面颊,海水、泪水和汗水在交织,战火硝烟中鲜活的灵魂呼之欲出,恰是中国军人不朽生命的重生。
  从整个甲午战争的历程看,北洋水师的广大将士满腔热血,忘我奋死,不惜杀身成仁,慷慨就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致远舰上252人,除7人获救外,全部葬身海底。”陈可之介绍说,邓世昌壮烈牺牲那天,正好是他45岁的生日!他临危之际的英雄本色,与战场上的逃兵方伯谦、王平等人全然是天壤之别!在战争中,可以看到人类辽阔的远见、伟大的智慧、狡诈的权谋、贪婪的欲望,甚至平时最难捉摸的人性,这也是艺术家为什么选择画邓世昌的原因。
  在邓世昌等人为国捐躯以后,受到来自一些无所事事的清流派的无端指责和刁难,被说三道四,每当想起这些,陈可之创作时对北洋英雄们更加心存敬仰,难以平静,总是落笔持重!
  “这张画有参照物,是参考邓世昌的原样而创作。”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陈可之参阅了大量资料,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指了指电脑,“这是我国的甲午问题专家从德国收购回来,再进行电脑拼凑成的完整北洋船舰的设计图。我和他们多次沟通交流,并得到了专家的支持。”自2006年以来的八年时间,只要有关于甲午海战的史料的地方,艺术家必定第一时间赶去。闲暇之余,他反复咀嚼近代史书和资料,身临其境地回到那个年代,脑海中回荡着久远的隆隆炮声,考量深究历史的确切细节,陈可之多次邀请历史专家学者一起研讨,以对历史的解读和深究,厘清自己到底要画什么,呈现怎样的内涵和真相给世人,并逐渐完善和形成了表现方案。

当代著名艺术家陈可之在自己绘制的第一代中国海军英烈邓世昌油画

  酝酿八年,一个艺术家的情怀
  历史是给今天做参考的。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够反射出一个朝代或政权的兴替,也能够映照出今天社会上的善、恶、忠、奸。
  “问天何寿,问地何极,生何欢,死何苦,苍生何辜?”每每赏析陈可之的油画,忧国忧民的情感总会油然而生。画以载道,陈可之在画中常常叩问天地,叩问时光,探寻人世奋进的来路与去向,他对人性和道义的追寻跃然一幅幅巨画之上。陈可之的作品往往以人文、历史题材见长。之前,陈可之曾经成功地创作人文历史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主创万人之众的大型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1943》等作品,蕴含了对民族的深情,展示了他对大型题材的驾驭才能。
  “想完成历史的长篇巨制,不靠一时的热情,更不靠妙手偶得。”早在2006年,有着历史情结的陈可之就开始着手准备甲午战争系列的创作,他指着一张自己当年画的甲午海战素描草图说,那时他开始收集甲午相关的素材,他认为甲午之战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同时改变了亚洲近现代的格局,影响深远,是大为值得表现的恢宏历史画卷。为此,他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资料查阅和创作准备。
  陈可之说,一直没有冒然下笔的原因,是想更深入了解历史的真相和细节,而现在所做的构想和创作框架已比较成形了。据了解,我国关于甲午战争题材的画作甚少,而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美术作品至少就有一千多幅,这也坚定了他一定要画这个题材的决心。
  “为了还原这些历史,花费的人力物力不可想象。”陈可之指着北洋海军的舰长服,介绍道:“这些服装是照着原图找人订制的”。据了解,陈可之在绘画时,进行了战争背景的布置,请了专业模特穿上当时的服装,重现战争现场。“说是在拍一场战争题材的电影也不为过。”这就是陈可之作为艺术家认真的性格!
  中日甲午战争自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丰岛海战为开端,途经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鸭绿江之战、旅顺口之战、威海卫之战、辽东之战等战役,最后以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签署的《马关条约》为结束。这场战争最后中方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由于中方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
  因为战败,长期以来,人们对北洋水师褒贬不一,孤立地把战争的失败责任归咎给北洋海军。而陈可之认为邓世昌是和岳飞、戚继光、郑成功等一样,都是值得讴歌的民族英雄,他们共同构成了几千年来的中华英雄谱。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海军临危不屈的气节和献身国家的精神,不愧是那个黑暗年代最灿烂的一抹亮色。他想通过作品为英勇的北洋水师正名,还原英雄本色。
  陈可之在画中写道: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学员,任“扬威”、“致远”舰管带,从军二十七年,仅回家三次。不饮博,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众以其立异,益嫉视之。在黄海鏖战中,为解北洋旗舰定远之围,毅然决然驶出,以自己并不厚实的血肉之躯默默地为旗舰遮挡着炮弹,日本第一游击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150MM、120MM等速射炮不断地射向“致远”舰,四周的海面上形成了阵阵水柱,“致远”舰和邓世昌等海军官兵完成了壮烈的征程,耗尽了最后的生命。
  艺术家心碎那场战争的惨痛。他说,甲午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究其主因,则是清末政权腐朽痛彻的一个“腐”字,使得国运殇失,战场溃败,民族危难,这对当代治腐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淡泊名利,只为艺术而求索
  陈可之认为,艺术家的责任,就是以特有的人文关怀呼唤属于时代的艺术精品。
  陈可之,一位外表平凡、内心伟大的当代画家。在纷繁的生活中,他修行淡泊,拒绝应酬和高官利禄;而在艺术生涯中,他激情澎湃,广纳百川,歌唱光明,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面对太平盛世,陈可之的画作不满足于歌舞升平,他以艺术家特有的人文精神,更加关注人类命运、关注民族的兴衰。
  陈可之在长江边长大,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陶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理念,使他在十八岁的年纪就创作了反映一个时代的结束、翻过最沉重一页的《历史》。1987年,陈可之历史题材作品《冬日晨曦》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获“中国油画奖”,2000年《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本世纪之初,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忧患意识,主创重大历史题材巨制《重庆大轰炸》,为此,日本和平组织给他颁发了“和平贡献奖”。2007年陈可之的油画个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他的三峡历史景观油画,刻画那些母亲河正在消逝的人文景象,消逝与永恒的主题,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天地的深厚关怀!
  在陈可之的作品里,可以读到和感觉他对人民,对大地的深情,对和平主义的向往。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的重大题材,而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会受到历史的垂青,也是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艺术正呼唤崇高与理想,呼唤阳刚与大气的时代精神的作品出现。
  在甲午百年之际,陈可之新作《中华英雄——邓世昌》,是艺术家近代历史题材画卷创作的开篇,传达的情感和表达的形式都令人震撼,体现了陈可之思想广博、技艺精湛的一贯风格,从作品中可以感到古典主义和现代意识相融汇的艺术芬芳,特别是近年来他付出巨大的实践,融汇东西方艺术不同的表现材质、方法于油画和中国画之中,集历史、使命和哲理于一体的精神世界,巍然体现了油画的东方气派。这样的巨作,在文化史上应该拥有一席之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甲午战争,所有的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两个甲子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陈可之甲午之年画甲午,回放悠长的历史细节,捕捉其中散发出人性的优劣,拨动今人心弦,令人鼓舞和震撼,耐人寻味。
  甲午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战争失败的耻辱刻骨铭心,双甲子轮转的历史荡气回肠。悲情、幽怨,无助于历史进步。纪念甲午,就是要历经关山险阻、惊涛骇浪,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
  陈可之说,他愿用《中华英雄——邓世昌》来唤回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尊严。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 )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