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香港春拍】数读:书画版块估价TOP10

【直击香港春拍】数读:书画版块估价TOP10

【直击香港春拍】数读:书画版块估价TOP10

日期:2015-03-27 11:24:30 来源:99艺术网

拍卖 >【直击香港春拍】数读:书画版块估价TOP10

保利香港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2314

崔如琢2013年作 葳蕤雪意 尺寸::292×143 cm×8

估价待询

  题识:余素喜雪,亦喜画雪。余之雪景,不为萧索枯寂之态,每每雪中树木葱茏,枝叶葳蕤,无限生机。余曾两次江南遇雪,一在庐山,一在峨嵋,其景,丹枫处处,枯木森森,其雪白山黑叶红,一派生机勃勃,真天然画图也。至于余之画法,只以八字作结:我本南宗,何言北派。癸巳初春,多日小雨,庭院中,玉兰桃花盛开,争妍斗丽。如琢即兴写于静清斋窗下。
  钤印:静清斋、始知真放在精微、试看笔从烟中过、甲申生、静清斋、如琢、如琢写意
  TOP2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1486
  张大千1978年作 云泉古寺 尺寸::70.9×138.5 cm 创作年代1978年作
  估价:HKD18,000,000-25,000,000  

  款识:
  云泉古寺图。
  火狮仁兄嘱写似胜发先生方家正之。戊午九月摩耶精舍制。八十叟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独具只眼”、“己亥己巳戊寅辛酉”、“直造古人不到处”。
  说明上款:“胜发”即台湾工商企业界名人许胜发(b.1926)。许氏,袓籍福建安溪,生于台北市,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后经商,从政,先后出任台湾万泰银行、太子汽车公司,以及多个工商企业界团体之负责人。在参与政治方面,历任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常委,以及海基会副董事长等党政要职。
  注:大千先生返国定居后,暂居云河大厦,并觅地建其居所,后得外双溪处一地,修筑“摩耶精舍”,于一九七八年八月落成入住。本幅即甫迁新居时,应台湾企业界巨子、新光集团创办人吴火狮所请,写成送赠同属当地企业界名人许胜发。
  画中见翠岭碧峰,云岚回荡,白练飞泻,浑然一体,空灵飘逸,呈氤氲鸿蒙之状,与下方仅露檐顶之萧寺,虚实互应,自然天成,无斧凿痕迹,上钤“直造古人不到处”印,恰好点出画境之精微处!
  TOP3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1451
  张大千1965年作 翠盖云裳香满门 尺寸:91.2×160.5 cm 创作年代1965年作
  估价:HKD10,000,000-15,000,000  

  款识:
  乙巳夏日写似永承仁兄、琼芳夫人俪正。
  大千张爰大风堂试自制仿宋罗纹纸。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说明来源:现藏者得自画家送赠
  上款:“永承、琼芳”即画家同籍友人伉俪。
  他们皆四川成都人,毗邻而居,一九四六年结缡。永承后考获奖学金赴美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牙科博士学位。政权易手后,琼芳辗转赴台,复往美国彼此团聚。
  在纽约居住期间,永承执业牙医,当地侨界不少名人如林语堂等,得其诊治。琼芳则活跃于华侨社交圈子,常举行联谊聚会。
  一九六三年,大千先生于纽约举行大型个展,哄动一时。永承伉俪即参观画展,并购得编号1452之〈高江急峡苍藤垂〉。他乡相遇,兼属同籍,格外投缘,遂与先生订交,日后亦有往来。六五年,大千来美,亲访其寓所,送呈为他俩特制之泼墨荷花巨幅,并在年前画展所购之〈高江急峡苍藤垂〉上,添题上款以志念。日后,再有〈睡猫〉一幅,送赠琼芳,可见在美期间,时相往还。永承伉俪获赠本幅后,甚为宝爱,一直张悬于客厅。两人逝世后,传付女儿收藏。
  注:六十年代初期,大千先生锐意创新,笔下之泼墨泼彩法,不拘形式所限,取法自然,纵意为之,与西方现代抽像表现手法相呼应,如在英、美两地举行之个展,充分反映此时期富实验性画风之特色。尤以写荷,叶块花朶,掩映遮护,覆盖交叠,似铺天盖地,满塞画面,运笔放逸,施墨赋彩,浑融一体,大开大阖,气势巍然。
  本幅取“大风堂”制罗纹纸,状写密叶相连,素荷迎风,摇曳飘荡,似探首搔姿,若隐若现,穿插其间,画面如横塘风过,花叶互动,而细笔勾瓣点蕊,衬以大写意挥就墨叶,狂纵中见细意收拾,工写结合,正是画家快意顺心,一蹴即成者,真浑然天成也!
  TOP4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1306
  张大千1950年作 拟唐人秋郊揽辔图 尺寸:100.2×54.3 cm 创作年代1950年作
  估价:HKD10,000,000-15,000,000  

  着录:
  〈张大千画集〉,高岭梅编(香港,东方学会,一九六七年一月),图版40
  款识:
  秋郊揽辔图。拟唐人笔。
  人马当以曹、韩为师,下及东丹王李赞华、赵王孙沤波。宋人无以善马名者,明、清毋论焉。庚寅四月客大吉岭。蜀人张大千爰。
  根泉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说明上款:“根泉”即陆根泉(1898-1987),浙江镇海人。幼龄移居上海,后投身营造业,习泥水手艺。一九二九年,创立陆根记营造厂,他长袖善舞,交结军政要员及社会名人,业务逐渐扩展,承建沪宁等地多项政府及私人的大型工程,如上海百乐门舞厅、南京国民大会堂等。抗战期间,转赴西南大后方,昆明、重庆等不少重要工程,均由其承办。一九四九年,政权易手前,陆氏自沪移居香港,后复迁台,仍操旧业,其厂位列台湾四大营造厂之一。
  注:大千先生画人马图,常谓拟唐人笔,盖以此题材出自曹霸、韩干最胜。他有谓“画马当以唐人为最,盖于物情、物理、物态三者有得,是以为妙,宋人惟李伯时一人而已,元明以来,殆无作者,无论有清……”其意与本幅所题相若。
  惟唐去今渺远,画迹传世几稀,多出于后人摹本或为伪托。故上窥唐人画风,往往依据后人之临本。大千虽谓赵孟俯画马“名盛一时,观其题语,往往自负,以予鄙见,尚是纸上讨生活耳。”语中略嫌子昂对马的实际体会理解未深,惟赵吴兴笔下画马却是他取径追效唐贤的媒介。本幅即属显例。
  在大千现存的粉本中有〈唐人春郊试马图〉,自题曰“此又临松雪本”,本幅与之相互参照,可知画中主体人骑即取自赵氏临本。当然,粉本约出于四十年代中期,画家技法已臻成熟,统摄诸家技法而成己貌。即使流露松雪翁影响痕迹,但更明显的是经过滤提炼而演化为自我风格的效果。而他对走兽翎毛题材的处理,非生吞活剥的机械化地临摹,远陟流沙,遍踏名山大川所积累的实际体验,以及着意观察自然万物的情态,令其笔下所出远超过“纸上讨生活”。故从粉本所示,早已超脱赵氏技法的局限,而本幅按自我的粉本衍生,已充份体现了画家对唐人画马的理解并重新演绎,此亦为大千仿古临古却高于同时代画家者也!
  按粉本题曰“唐人春郊试马图”,图中人骑踱步于草坡上,后有弯溪一曲,右上角弱柳低垂,布局简洁,仅以疏柳点出时序,故谓“春郊”。本幅袭粉本中主体之人骑造型,惟背景大事增饰,舍垂柳,于坡地上缀以染朱矮树,从植物颜色自绿转红,即显画题已改作〈秋郊揽辔〉了!
  本幅写于大千客居印度大吉岭时期。去国离家,栖寄异乡,时、地以至人事转易,身傍热闹景象不如往,终日寄情者袛在笔砚矣。无论画家夫子自道或外界评论,皆以“大吉岭时期”为其传统工笔画风发挥淋漓极致的高峰期。
  本幅虽有本可据,但背景增添修饰之繁复几如再行创作。即使在人骑处理上基本保持原貌,细部如鞍缰以至坐毡上的纹饰图案都有改动,益趋精致,复配合诸般矿物颜料的重彩堆叠勾划,雍容堂皇气派自生,正是大唐盛世风华再现。画中背景地面裂出凹陷的缝隙,透过高低,起伏之势,打破了地貌一望平坦之板滞,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变化,也带来了贴近自然的效果。
  上述种种手法的运用,可见于画家一九四五年的〈仿宋人刘永年乌骝图〉及同年底的〈仿唐人控马图〉,其地面裂缝、傍缀矮石树丛,以至石青渲染,敷赭点朱等,三图如出一辙。但背景丰富而注重层次迭生者,以本幅为最。若论人骑刻划之精细,则可与〈东丹王人马图〉并列。
  本幅仍保存装裱原样,应属画家写毕自大吉岭携返香港,委付装裱,添题上款,捡赠在港之友人。盖陆根泉离沪居停香港期间,住于坚尼地台十八号二楼,杜月笙即居其楼下。陆氏在上海颇具社会地位,兼以杜月笙、孟小冬与画家之关系,他与大千早订交谊,自不稀奇。今世局遽变,异地聚晤,捡画贻赠,亦志动荡中一段离乱重逢之缘。
  一九六七年,高岭梅编〈张大千画集〉付梓,本幅收录其中,惟图版中骏马鞍绳似未完全添色,亦未具上款。如此情况,实惯见于画家五十年代初期作品上,是时大千驿马频仍,每有作品完成,即付高岭梅之国际摄影公司拍照保存,待出售或送赠时,方补上款或稍事增饰,日后出版,尚依据当年存底旧照,遂有此歧异。如同年夏写于大吉岭之〈杖经图〉,赠律师徐士铎时,方添其上款,故与画集之图版有异。本幅亦然,且缰绳添色,足见送赠之际,刻意细致求工,以求完美之举。熟识大千作品者,不引为怪!
  参考数据:
  一九四五年〈仿宋人刘永年乌骝图〉,可参见〈张大千在加州〉目录(美国,加州三藩巿大学,一九九九年),图版4
  一九四五年〈仿唐人控马图〉,可参见〈张大千的世界〉,傅申着(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图版21
  张大千粉本〈唐人春郊试马图〉(临松雪本)可参见〈大风堂一段绝美的生命交集─孙云生与张大千的岁月〉(台北,展之艺实业,二○○三年八月),页129
  一九五〇年〈杖经图〉可参见纽约苏富比,二〇一〇年三月,中国陶瓷工艺品拍卖,编号108;此图着录于〈张大千书画集〉第二集(台北,雅蕴堂,一九七二年五月),图版39
  TOP5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1234
  吴冠中 故乡苇塘 镜框 尺寸:70×140 cm
  估价:HKD8,000,000-12,000,000  

  着录:
  〈吴冠中画集〉(北京,荣宝斋,一九八七年六月),页22
  〈吴冠中画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一九九○年一月),页50-51
  〈吴冠中〉吴可雨编着,(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六年十二月),页186-187
  〈吴冠中全集〉第五卷(湖南美术出版社,二○○七年八月),页188-189
  〈世界艺术大师.吴冠中〉,吴可雨着(河北美术出版社,二○○八年),页166
  〈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来自全球华人珍藏〉展览目录(北京,保利博物馆,二○一○年十月),页80-81
  〈世界名画家─吴冠中〉,吴可雨编着(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页172-173
  〈吴冠中〉展览目录(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二○一二年),图版12
  〈春如线─吴冠中精品集〉(香港苏富比,二○一三年十月),图版9
  款识:
  吴冠中。
  钤印:“吴冠中印”、“荼”、“八十年代”。
  说明展览:
  北京,保利博物馆,〈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二○一○年八月三十至九月六日
  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吴冠中〉,二○一二年四月廿五至八月五日
  香港苏富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春如线─吴冠中精品展览〉,二○一三年十月三至七日
  注:“故乡的桑园,故乡的苇塘,姑姑舅舅的住房,记忆中故乡的光景,处处相仿。”
  ——吴冠中
  一九八一年夏,吴冠中返故乡宜兴写生。他在宜兴郊外见桑林苇塘,因忆白居易诗“厚地植桑麻”引起其画兴,笔下遂有速写〈故乡〉。后又移作彩墨,写成本幅。本幅约写成于八十年代初期,仅钤印,未署款,直待九十年代,才由画家补署。
  图中半植桑林,半绕苇草,池塘静躺其间,祗见彩叶浮荡,鸭子悠然游掠而过,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隐约散布于后。画家笔下描划的正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静谧安和而生机勃发的环境,无疑是对乡情的惦念,亦如“源头活水”般从中激发其源源不絶的创作意念。
  参考数据:
  速写〈故乡〉可参见〈吴冠中速写集〉(新加坡,艺达作坊,一九九三年五月),图版27
  TOP6

嘉德香港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7 LOT号:0061
  张大千戊子(1948年)作 拟石溪溪山留客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尺寸:134×66 cm
  估价:HKD8,500,000-12,000,000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风堂
  题识:过尔林居僻,云霞一径通。形驱百年内,心赏几人同。日晚花房暝,秋深燕垒空。物华闲玩久,不觉夕阳红。戊子春日,仿石溪画法。大千张爰。
  说明说明:此幅应为1948年上海成都路中国画院“张大千近作展目录”第57号。
  退墨苍茫乱笔真:张大千盛年杰构《拟石溪溪山留客图》
  翻看中国近现代画史,对于传统用功最深、涉猎最广、研习最精,且能融汇通达全为己用者,当推张大千而少有能出其右之人。从早年受曾熙、李瑞清影响临习石涛算起,对于古人成法的精研和借鉴,可以说贯穿张大千的整个艺术生涯,其一生所参详摹习的对象,自明清上追宋元,再经敦煌面壁融继盛唐,而其中用功最深者,当推董巨、王蒙、四僧诸家。
  四僧中,大千用功最深者当为清湘、八大,论者在言及爰翁画学渊源时亦多以清湘、八大相谈。而若细探,石溪上人也是大千精为研习并反复临摹宗法的对象。大千绘画开蒙之师曾熙酷爱“二溪”,大千早年拜入其门下时,便藉缘观临过多幅藏于其处的石溪传世真迹。交游于沪上时期,大千常与庞虚斋、吴湖帆、陈巨来等名噪一时的海上收藏家盘桓。其时沪上颇形成了一股收藏“四僧”的风尚,大千在与沪上藏家往来论画鉴画的过程中,常能见到石溪传世真迹。单论大千自己,亦不乏石溪真迹入藏。根据1943年出版的《大风堂书画录》和1954年出版的《大风堂名迹》记录,张大千至少曾有四幅石溪传世画作入藏。故而,多年的观摹品读,对于石溪的绘画风格,想必大千当能稔熟于心,写其之画亦可成竹在胸。
  据文献资料和传世作品显示,张大千曾应好友黄君璧请,于1939年为其作《仿石溪垂钓图》,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大千与黄君璧订交于1931年,可见在他们相交之前,便常仿石溪画法。据傅申研究,大千在上世纪20年代便能仿作出足以乱真的石溪,而在1930年前后则是其“伪作黄山画派作品最多的时期,其中以石涛、梅清、石溪为大多数”。可见,大千尚在弱冠之时便对石溪画风谙熟于胸,至其而立,更是信手拈来。虽然自30年代末期,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但其对石溪的摹写亦偶有所作。只不过石溪自玄宰而上窥子久,后来的大千对子久已颇有心得,对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应手,且能参以己意,自出机杼。
  此幅《拟石溪溪山留客图》作于1948年春日,画上题诗为黄姬水《过史孝廉冰壶馆》。是时大千多居成都,正值其年富力强之际,敦煌之行的积淀和战后一批清宫旧藏书画的收藏,使得张大千的心情极为舒畅。与先贤名迹的朝夕相对,使大千笔下的山川烟云更为飘渺鲜活,多年来血战古人的功夫达到了巅峰状态。从抗战胜利后到离开大陆前的数年中,张大千精品迭出,这批画作在今天看来也无愧是张大千平生巅峰之作。此外,抗战时期大千局促于后方已久,早已静极思动,故在此年于香港、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多次展览。其中,该年5月8日,张大千在上海举办“张大千近作展”,是次展览公认为张大千盛年临古创作的巅峰。本次展览共有99件作品展出,其中“拟石溪”作品仅两件:一为编号49《拟石溪溪山无尽卷》,另一为编号57《拟石溪溪山留客图》。前者当即为香港苏富比1984年秋拍第114号之手卷,讫今未再释出市场;后者1948年展览后就渺无仙踪,综合目前本幅成画时间、画面风格、题诗意涵、尺幅裱工等,推知应正是此图。
  石溪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富于变化,善于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本幅以“仿石溪画法”而成之作在四尺大幅之上写远山连水,二三片帆,山崖迭嶂,巨石高树间所见茅屋疏篱,高士携童气定神闲。画着色、墨,并以淡赭石铺底,此为髡残惯用之法,褪尽火气而柔雅平和。画面结构严谨,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但见远山近崖相交于画面右上,远轻近重、上轻下重,又以阔水点帆将景物距离拉开,疏导画面,益之以疏朗空旷。观者视线随之游走,真有江山无尽之慨。
  本幅中,大千略用石溪秃笔之法,擦染湿笔参合运用,令山体肌理之质感呈现自然,山树葱茏茂盛,诸景鳞次栉比,颇极石溪风姿。然此时大千目光所看之处早已超越300年之限,所宗派别亦不为一家一法。于是他由清、明、元而及两宋、盛唐,更能于方尺画幅间信手拈来彼家此法。一如本幅,其布置显然略减石溪之繁复,意境更非石溪茂密苍浑之意。大片留白所造洒脱情境,远处连山悠然显为董巨一脉画路,一派平淡天真的潇洒施然而出。近景处主要景物的笔墨既用石溪秃笔渴墨,又于秃中见细、渴中含润,点苔行笔更似有清湘之迹。崖石耸立、乔木矗直,虬枝杈枒又昭示其宋人丘壑的渊源。若再细读其皴擦点染,一草一木,一石一山,又觉前贤诸家成法难掩大千清爽潇洒的本来面目,汲古出新意,精妙处非片言只字足可形容矣!
  TOP7

保利香港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7 LOT号:0988
  董其昌 临《淳化阁帖》册 尺寸:25×13 cm×10
  估价:HKD8,000,000-10,000,000  

  着录: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二册)《石渠宝笈初编》830页,上海书店。
  2.《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104页,徐邦达编,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乾隆御笔着录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五册)《石渠宝笈续编》2268页,上海书店。
  出版:《三希堂法帖》第三十册。
  题签:董其昌临淳化阁帖真迹。
  题识:
  敦顿首。蜡节忽过,岁暮感悼伤悲。意想自如常,比苦腰痛愦愦。得示知意,反不以悉。王敦顿首顿首。
  洽白,辱告承问,洽故尔劣劣。冀以复叙,还今不具。王洽再拜。
  三月四日珣顿首。末冬众感,七月书。知问,即日何如。秋獘忧之劣不具,王珣顿首白。
  廿四日廙白,唯久白想适妙。来行未面,迟想。得示知同云异何生相见,近及不多。廙白。
  七月十日。万告朗等,便流火。感伤兼切不自胜,奈何奈何。恐转凉,汝等各可可。知近问邑邑,吾涉道动下疹乏劣,及不具告。父疏。
  崇祯六年岁在癸酉四月朔,临淳化帖。思翁。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允中审定”、“君璧珍藏”、“蒋謇长寿”、“青霜道人”
  题跋:乾隆乙丑暮春月望日,养心殿御笔曾临一过。?钤印:“乾隆御笔”
  说明:1.“允中审定”为张允中鉴藏印。张允中(1881-1960),浙江绍兴人,名致和,号补萝庵主。善贾饶资财,过手多巨迹。民国年间著名收藏家,精擅文物鉴定和修复,与当年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关系甚密,北平市政府秘书长。其书法极好,善作小行草,笔墨楚楚,署款常用“补庵”。
  2.“君璧珍藏”为黄君璧鉴藏印。黄君璧(1898-1991),广州南海人。原名允,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
  3.“蒋謇长寿”、“青霜道人”为蒋謇鉴藏印。蒋謇(1913-1972),常熟人,字谔士,号青霜居士,斋号青霜馆,张大千入室弟子,精鉴别。
  4.另有御制三希堂法帖石刻,现藏北京北海阅古楼。
  董书座右?晨夕观赏
  董其昌(1555—1636)《临淳化阁帖》的崇祯六年,灾馑兵伐四告,大明元气衰羸。皇帝与臣僚陷入中国历史上最为诡异暴戾的关系。崇祯多疑尚气,动辄罢黜诛绞内阁大学士、首辅及督抚,急遽而失措,益加偾事。
  是年,董其昌掌詹事府事,“以道德辅导太子,谨护翼之”,已逾二年。制驭乖方的朱由检拔擢一位朝杖老人,加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从一品衔掌东宫讲学,循先皇遗轨之外,隆重地体现皇家规格和荣恩。经历三朝侍讲的董其昌,侧身宫廷,无可回避地局蹐于凶昏谄谗之间,忧患不安。四月,老地道深自引远,上疏乞休。
  董其昌于崇祯六年癸酉的上疏,《明史》未载,仅见于董其昌题于刘雨若所镌《翰香馆法书丛帖.卷二》的跋文:
  “刘雨若雅好翰墨,尤能博古,出视宣和秘阁续帖,为致佳,有赵文敏鉴定。评书者谓在淳化帖之上,更精好,刻于禁中。此本纸墨焕发,神采奕奕,当为法书甲观。余将南行,闻雨若刻入翰香馆,何日果此缘也?癸酉四月朔,董其昌题。”
  跋文与《临》册同月,“余将南归”四字,表明已上疏求隐,却不知及后四次上疏,经历两年兢惕熬守,崇祯皇帝下旨“特准致仕驰驿归里”。是时,董其昌自忖将归,赏帖题跋,流露出一种释然轻松的欢愉,故不吝溢美。
  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册》,十开,依序临王敦《蜡节》、王洽《承问》、王珣《三月》、王廙《廿四日》、谢万《七月》五帖。《宣和书谱》着录有敦、洽、珣三帖。《石渠宝笈初编》载:“明董其昌临淳化阁帖一卷,上等荒四,贮御书房。素笺本,行草书,凡五则,款识云:崇祯六年岁在癸酉四月朔,临淳化帖。思翁。下有董其昌印、董元宰二印,册计十幅,幅高七寸九分,广本寸二分。末幅御笔识云:乾隆乙丑暮春月望日,养心殿御笔曾临一过。上钤乾隆御一玺。”
  董其昌临《淳化阁帖》,传世可考真迹有六件之多。晚年临之更勤。崇祯五年,曾耗时半月临书《淳化阁帖》十册全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次年复作此《临淳化阁册》。二者字势书迹似互为向背,应临同一帖本。
  对比《懋勤殿藏本》,《临册》的行格和顺序与之有差,书体字势突出地显现一种刻意的异样。如道光时期书论家周星莲《临池管见》所评:“古人书间茂密,体势宽博。自思翁出,章法一变,密处皆疏,宽处皆紧,天然秀削,有振衣千仞,洁身自好光景。”
  以历史纵向眼光看,晋人之丰华艳逸,非明乃唐宋可及。董其昌曾感叹:“无能追踪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然而,从1617年绘画《青弁图》始,其冠之以“仿临”之作,无论画书皆趋一而显着具有一种孤诣重构或原创与旧范的重叠。
  晚明,董其昌凭之文宗地位与舆论主宰,以禅宗为喻,线索性地将历代画家划定“南北宗”。这一武断辩述,吸引崇尚心学的文人士大夫参与,摹古的儒家致知,为玄学思索取而代之,写意传达的灵气与精髓,优越于精准节制的摹仿与质理明晰的技法,上奉自然的内心是感知世界的终极真实。这一业余主义不可自抑的原创欲望,挟裹士大夫泛道德权威,促成画派蜂起,灼然开启一个“以我为法”的写意时代。
  被推为奠基者的董其昌深感争论和江南书画家的创作,与初衷南辕北辙。禅机所在是以古人为师,不以自然对观,在有意味的“摹仿”中,改造一个前所未见的新意象。
  这一隐于熟见的微妙默化,百余年间,乏人深考,或赖康雍乾三帝的极度推崇。
  满清皇帝喜爱董书,与其说作为汉儒文化的融入根基和成就,不如说以异文化的眼光发现,随从心性又风华自足的董书,契合满人的游牧性格。康熙曾赞道:“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
  延至清中,上好衍及体制,迫得文人士大夫趋尚帖学和董书,倾以溢美之词。其中谢肇的“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誉的“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对于董书的“推陈出新”似有隐悟。
  相比之下,西方学术史家高居翰更为敏锐,表述亦准确:“董其昌创造的世界虽新,却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熟悉感。古人原作的风格意象依稀犹存,足以与董其昌的改造创新之作交叠,并显现出来。”
  借助西方人的镜像,重观董其昌《临册》,麟集五家,草行殊制,王敦颠草简脱之狂,王洽运斤成风之力,王珣词翰善治之雅,谢万才器隽秀之致,入思翁腕底,尤如五辔在手,驾熟而合辙,纵肆而发人意气。
  《临册》以及董其昌所有的晚年老笔,无不是将古人无可化解的完美线条,重构出新,而最令人敬重的是,在四方鼎沸的晚明,董其昌所缘定最深者,是以之原创力,沟通与遥远古人的深邃对话,隐然而熟见地将古代叠入现代。
  《临册》钤有乾隆御笔、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
  康雍乾三帝皆书学董其昌,唯乾隆以董的书为宗法,常列于董书于座右,晨夕观赏。《临册》钤“御书房鉴藏宝”,另《石渠宝笈》记“贮御书房”,即为“列于董书于座右,晨夕观赏”的显例。
  末幅钤有蓝印“蒋謇长寿”、“青霜道人”二方。蒋謇,字谔士(1913-1972),号青霜道人,斋号青霜馆。张大千弟子,少有画名,后往美国,曾在美国和日本举办个人画展,颇博佳誉。常与黄宾虹、章炳麟、陈三立当世硕学同道交往,嗜集名迹,精于品鉴,出手不凡,故所藏历代书画丰硕精绝,上世纪七十年海内外藏中国古代书画罕有与之相埒者。1971年纽约苏富比举办蒋謇中国古代绘画收藏专场,38幅(册)绘画,荟粹五代宋元明清40余位大家名作,其中元倪瓒《溪山仙馆》由王季迁购藏,2009年于首都博物馆展出;明吴彬《十六应真图卷》2009年北京保利以1.6912亿元成交,现藏龙美术馆。
  末幅另钤有民国著名收藏家、北平市政府秘书长张允中的“允中审定”一印,著名画家黄君璧的“君璧珍藏”一印。(王春元)
  TOP8


  保利香港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7 LOT号:0492
  张大千1946年作 唐人控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97×45 cm 创作年代1946年作
  估价:HKD7,500,000-8,500,000

  款识:
  丙戌嘉平月写于昆明湖上,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说明来源:藏家购于一九九二年,北京国际拍卖会,附购买时的北京市文物鉴定证书
  1939年5月,为躲避日机空袭,张大千与黄君璧、张目寒偕游川北名胜。三人从成都出发,沿路新都、广汉、绵阳、经七盘关至阳平关、剑门诸地,再由朝天驿舟至广元,饱看明月峡、飞仙阁、千佛崖、皇泽寺诸名胜。每日行程在张目寒<剑门纪游>中有详细记载。1940年从广元千佛岩到兰州,取道赴敦煌,直到1943年11月,张大千才从敦煌回四川成都,张大千整理文物,为洞窟编号,临摹壁画276幅。经过艰苦的敦煌修行,张大千对中国佛教艺术有了深刻的体悟,对他以后的绘画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据<张大千年谱记载>1946年12月底,大千离开上海,乘飞机赴北平,仍寓居颐和园万寿山的养云轩。直到次年1月才因上海画展之事飞赴上海。居颐和园期间作<醉霜红叶图>、<九歌图卷>、<文会图>等多幅,此幅<仿唐人控马图>亦为此时所作。画中描写一片踞高下望的绿色高原,一位红衣冠服唐人控马师,正在向后拉控一匹全身乌黑四蹄雪白的雄武骏马。据傅申教授文章可知,马身的乌黑,是用一种不发光的槟榔墨,多次晕染而成,所以有一种浓厚的感觉。马的前蹄腾空,马尾激烈地摇动着,大千先生把人与马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张力,使画面显得极为生动传神。若从此画的风格来看,使人好像看到唐人壁划一般,是张大千先生在敦煌面壁钻研之后,才蕴酿出来这般秾丽与清雅并具的风格。
  此幅张大千<唐人控马图>,1946年创作于北平颐和园昆明湖,此时正是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历代壁画返回后的艺术精品。历经3年的壁画临摹,使其画风尤其是人物画形象为之一变,深得古代壁画线描之空灵明快,赋色之辉煌灿烂,气度之高华超迈,笔力之丰厚浓重。他笔下的人物气息愈加高古,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期人物画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大千先生这幅<唐人控马图>,与<明妃出塞图>作于同地,都在北平颐和园。从此画的风格来看,使人好象看到唐人壁画一般,是张大千在敦煌面壁钻研之后,才产生这般浓丽与清雅并俱的风格。画中描写一片踞高下望的绿色高原上,一位唐人冠服的控马师,向后拉控一匹全身乌黑但有白蹄的雄武骏马。马身的乌黑,是用一种不发光的槟榔墨多次晕染而成,有一种浓厚的感觉。马的前蹄腾空,马尾激烈地摇动着,人与马的互动姿态相呼应,画得极为生动传神。当大千1960年左右为“画谱”中动物一节作插图时,曾将此马的姿态画入谱中。张大千的二兄张善孖擅长画各种动物,在养虎画虎之前,早就精于相马画马。大千早年跟随他习画又耳濡目染,因此也精于画马。况且大千在甘肃、青海地区时,既有骑马的机会,又研究中国古代的<相马经>,所以对唐宋人画的马也确实下过苦功,所以对自己画马颇有信心。此幅精妙绝伦,视觉效果极佳,堪称是大千画马的代表作。
  TOP9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1512
  黄宾虹 溪山深处图卷手卷 尺寸:28.3×173 cm
  估价:HKD6,500,000-8,000,000  

  冯康侯题引首
  邓芬、陈荆鸿等题跋
  引首:
  溪山深处。
  子和四兄属篆。丁亥夏月,冯康侯。
  款识:
  溪山深处。子和先生属,宾虹写。
  题跋:
  〈邓芬〉己巳庚午间,与黄公朴存话别海上,至今十有八年。比闻此老健在北平,亦以画为生,既伤其贫,我将同感。忆南游八桂,自苍梧渡过珠江,时尝于六榕寺人月堂论画,有“用墨七色”之说(渴笔湿笔浓墨淡墨焦墨破墨宿墨),且以擅写宿墨渴笔自鸣得意,足见其独到处也。朴存耄矣,想造诣当与年益深。丙戌小除夜,陈四兄子和出视其近作〈溪山深处卷〉属题,昔人有言:水华墨晕,自备五色,非得象外之赏者未足与观此画。余更谓未足与论此画者。文征仲云:看梅道人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高士画当于疏处求密。而画者须于疏处用疏,密处加密,使密中见疏,疏中见密。古人论画以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是不为先匠所拘而游法度之外者。朴存画能别具手眼,着力意象外,用心笔墨间,以皴法欲其模糊,以钩点使其分明,故其画愈模糊处愈觉分明,更浑用水晕墨滓成斯丑恶之美,所谓纷乱无法,法亦无先画此,毫端索解,人不得非耶。夫成风之技,能致冥通之奇,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称其笔墨,逸宕为上,咀其风味,幽澹为工,能得古人不用心处,若无意为文乃佳。朴存用笔如印泥画沙,有剑拔弩张之势,俗流因以熊景星、李斗山并目之,且谓其去垢道人、石溪和尚则远甚,嘻!不知衣弊缊袍立于狐貉之间,能不耻者,自必体势雄奇,心情纯正,仪表拔出,掩尽寒生酸腐习气,于人不觉,亦不自觉故也。试极目平野,云黯夜沈,一星如月,丛莽深楚,数点流萤,孤灯荧荧,影摇万里,皆能令人了然着眼处。吾辈观画,当有此想象,质诸鉴赏者,如子和吾兄陈先生于意云何?昙殊芬。丁亥人日,夜雨剪灯,识在蕅丝孔居卧榻之侧。
  〈陈荆鸿〉忆往岁客居沪上,与黄丈宾虹相友善,结社联盟,以谈艺为乐事。丈尝语予:吾国书画同源,书体始于象形,画之点苔亦即篆之主字。故丈初期缋事喜渴笔焦墨,晚岁则浓厚苍莽,依然是中锋着纸,如锥画沙,乃自谓七十之年始悟宋人画法,诚可谓“但开风气不为师”者矣。予归粤后,甲戌岁秋复束履北游,重过申浦,丈招饮酒家楼,且以诗见赠,句云:千里襄阳泛画船,苔岑重证旧因缘。琢磨尽力归吟卷,汗漫江湖作散仙。香岛同游如昨日,淞江小别又三年。把杯喜共高楼坐,明月清风不费钱。款款深情跃然纸上,后此国难遽作,天各一方,不复晤面,战争告终,予寄诗燕台,邀约南来,共为文酒之会,顾终不果。今丈且归道山久矣。此〈溪山深处图〉乃丈为子和学弟所作,展转归刘滦世讲得之,属跋数语,抚卷怃然,真不胜子敬人琴之感也。辛酉始春,七十九叟陈荆鸿。
  〈潘小盘〉前辈风流想象中,长缣入手璧球同。闲情坐与山川契,老境争看笔墨融。莽苍林峦千涧水,玲珑亭馆万松风。沉吟并及诸贤跋,翻媿吾疏六法功。宾虹先生吾不及见,芬翁已矣,子和翁,闻在台病甚,唯康荆二翁时时相见,抚此卷惘然,即题一律以应滦兄属正。辛酉孟秋,潘小盘。
  〈黎心斋〉(词略,不录)调寄〈减兰〉。辛酉秋,为刘滦世好题。心斋八十一岁。
  〈任真汉〉(文略,不录)展卷拜读,获益良多。聊缀数语与滦兄识所感。辛酉初冬,任真汉。
  〈郑家镇〉擦皴点染百千回,深厚华滋画法开。白石黑林留活水,宾虹妙笔此中来。此余去岁游黄山道上偶占也。过始信峰下后海赴云谷寺,杂花生树,涧水淙淙,奇峰插天,石径迂回,顿忆宾虹先生积墨点染之法,非师造化,不克有此也。新安画派亦名黄山画派,始于明末李流芳诸子,宾虹先生,安徽人也,尝见其闲章“黄山山中人”,可知画法虽与新安诸子一脉相承,然外师造化,物游迁想于黄山胜境,感受更深,画沙殒石,书法入画,皴擦点染,开新眉目。此卷苍莽清丽,笔精墨妙,当为宾虹先生得意之作。辛酉冬,家镇拜观于并识,以应滦兄大雅之属。
  钤印:(各家具钤印一至四方)
  藏印:(“百叶馆”及“梅洁楼”藏印各二至五方)
  说明上款:“子和”即陈子和(1910-1984),广东顺德人。自幼习诗写书,曾任广东云浮、台山等县县长,后定居台湾,一九五三年与陈定山等创设“中国艺苑”。
  注:黄宾虹以“溪山深处”题此卷,故尽弃手卷构图起于林峦云烟,终以江湖泛棹之常例,自首而尾,数十次点画,并染以青绿赭石诸色,造得崇山峻岭、密不透风之整体面目,竟有几分北宋山水扑面而至的雄健气势。只留得一径于红叶苍松间,引观者得以入溪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端坐厅堂,前有石桥回廊,二三仆童往来其间,更有可撑舟之溪流穿行,恰似桃源。林径继续,隐灭于群山间,似无通于外界。宾翁曾数次以“溪山深处”为题作画,多为立轴,亦见扇面,手卷最少,其中一幅题“溪山深处,以蜀中广安天池写之”,也许蜀中山水正是画家此山水母题之灵感来源。一九三二年,黄宾虹坐轮渡入蜀,为时两月有余,途中朝夕所见,林峦烟雨,隐显出没,无不摹写置于画囊,其时所作纪游诗“万壑深阴卉林稠,黛螺浓影泼沧流;丹黄几点萧萧叶,白帝城高易得秋”与本卷情境甚为洽合。
  本卷无年款,据邓芬跋中所记“丙戌小除夜,陈四兄子和出示其近作〈溪山深处卷〉”,应为其一九四六年所写。细读此画,笔笔中锋写成,乃至用色,亦以笔尖画就,正是当时宾翁画学研究宋画之中心议题,于反复点画中得浑厚深沉,避免明后绘画薄弱之病。至一九四七年,其创作“拟由北宋渐入逸品,老而弥淡,不流空疏”则又是一变矣。
  卷后邓芬题跋可引为宾翁知音之言,至为难得。所谓“以皴法欲其模糊,以钩点使其分明,故其画愈模糊处愈觉分明”,所谓“体势雄奇,心情纯正,仪表拔出,掩尽寒生酸腐习气,于人不觉,亦不自觉故也”,由画而人,皆鞭辟入里之论。“云黯夜沈,丛莽深楚,数点流萤,影摇万里”,更有惺惺相惜之情。
  此卷初由陈子和珍藏,陈氏请得冯康侯篆题引首、邓芬题跋;后递藏于“九华堂”刘滦、“梅洁楼”罗氏等处,陈荆鸿、潘小盘、黎心斋、任真汉、郑家镇等香江书画文艺界名宿先后跋于卷尾。
  TOP10

保利香港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04-06 LOT号:2310
  崔如琢2012年作 溪山为伴 尺寸:画37×287.5 cm 创作年代2012年作
  估价:HKD6,200,000-7,000,000  

  出版
  《崔如琢大观》第三卷,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168页至169页。
  题识: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柳树正好风。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壬辰寒冬小雪后,如琢忆写江南于静清斋。
  钤印:心源、崔如琢、笔底烟云
  引首:溪山为伴。如琢。
  钤印:试看笔从烟中过、崔如琢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