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之大师展|看懂罗丹,只要一分钟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之大师展|看懂罗丹,只要一分钟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之大师展|看懂罗丹,只要一分钟

日期:2015-06-05 17:18:23 来源:卓克艺术网

展览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之大师展|看懂罗丹,只要一分钟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将于2015年9月16日至9月26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办。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向大师致敬Ⅱ——国际艺术大师展”,“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回归历史语境——中国传统水墨的延伸”和“多元色彩 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其中,“大师展”作为南京国际美术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美展其它部分相互呼应,传达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艺术的创作趋势和价值取向,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此版块将展出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利源集团20年来的收藏,包含西方立体主义毕加索,印象主义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后印象主义高更、梵高,野兽派马蒂斯,巴黎画派夏加尔,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现代派雕塑家亨利·摩尔等统领西方现代艺术史一个多世纪的大师原创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共展出大师作品23幅,曾引发20万人排队观看的壮观场景。本届美展,组委会将带来50余幅艺术大师们的重要作品,其中罗丹作品就有10件,无疑将为观众呈现一场更为精美的饕餮艺术盛宴。
  随着展期临近,美展官微将陆续奉上各位艺术大师及其作品介绍,今天我们将介绍现代主义雕塑大师罗丹的艺术生涯和作品,诸位先睹为快。

 


  罗丹是谁?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一1917),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他生于一个贫苦的基督教家庭,从小受到浓郁的神学氛围的感染,并专注于美术的学习和创作。罗丹从小在巴黎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却因为创作观念与古典主义大相径庭,三次参加巴黎美术学院入学考试而榜上无名。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一贝勒斯(Carrier一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这些脱离学院之外的艺术经验使他自身产生了独特的创造理念,加之他与生俱来的敏锐和精确的观察力,他最终突破了传统古典主义,树立了别具一格的雕塑风貌。

 


  罗丹作品《地狱之门》


  现代雕塑之父?

  罗丹与他的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塑“三大支柱”。刘海粟先生也曾在《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序》中评价道:“罗丹是继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之后的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三座高峰。之后虽然也出现了布尔德、马约尔、康宁柯夫、摩尔等雕塑大家,但就总体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影响而论,还没有全面超越罗丹而形成第四座高峰。”
  几乎在每一部西方雕塑史中,在进入现代雕塑的章节前,都会提到罗丹,就仿佛每一部西方现代绘画史都会以塞尚开始一样。不过相对于塞尚“现代艺术之父”的头衔,罗丹却没有被冠以“现代雕塑之父”,相反的,他被称为“古典雕塑的集大成者”。正如赫伯特·里德在《现代雕塑简史》中所述:罗丹的整个目的就是要恢复雕塑艺术的风格完整性,这种完整性自米开朗基罗1564年逝世时就已经失落了。他的理想,不论是社会的还是艺术的,都与菲迪亚斯和米开朗基罗是一致的。

 


  罗丹作品《加莱义民》


  英雄的彷徨——《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作为罗丹对新雕塑空间的探索,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现代雕塑时代。而这件作品同样也属于灵魂感非常重的作品。这件作品异常写实,写实到让委托罗丹进行创作的政府都不太能接受。也许政府更想让罗丹创作出歌颂英雄的光鲜照人的作品。然而罗丹对加莱这个事件和事件人物心理的理解却更为深刻。人在将死之时,应该是最“自然”之时。是否英雄一定是慷慨就义,视死如归?或许他会想到一个人牺牲可以拯救上万人,因此他会表现出义无反顾;或许他联想到家乡等候他的妻儿,他有所惆怅与不舍;或许当死亡来临之时,他也会抛下光环,深感恐惧,后悔成为圣人……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人的内心。在这件作品中罗丹表现出的是“真实”。他用天真的手法将每个人物自然的表达出来:有人挺直身躯,慷慨就义;有人紧紧抿住嘴唇,手握着城门钥匙;有人绝望的双手抱头;有人被死亡吓得紧紧捂住眼睛;有人侧身安慰着同伴。罗丹用这些“动作”告诉观众:每个人物心境不同、性格不同及身份背景不同,应具有不一样的表情,做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虽然这个作品雕塑人物较多,但我们仍能感觉作品的整体性,这是因为——“空间”。罗丹让6个人物都踩在一个空间面上,塑像间距不同,阳光下阴影交错,而整个雕塑的底座部分就是6个塑像的链接纽带,象征着他们一样的命运——通向死亡,同时也将整幅作品的场景空间扩大化,扩大到我们似乎身临其境。罗丹颠覆传统的空间布局结合表现真实的创作手法使这件作品能够打动世人,成为不朽之作。

 


  罗丹作品《欧米哀尔(老娼妓)》


  灵魂的焦灼——《欧米哀尔(老娼妓)》

  除去《青铜时代》、《加莱义民》、《思想者》等作品,《欧米哀尔》同样是一件极为独特、最能激起欣赏者心灵震颤的作品。这个雕像是罗丹根据15世纪法国诗人维龙(FranCoisVillion,1431—1489)的诗歌《美丽的欧米哀尔》而塑成的。欧米哀尔是一名头盔匠的妻子,她年轻时漂亮迷人,金灿灿的头发、顾盼生辉的眼睛、丰满的乳房、秀丽的玉腿,使她充满了女性的美和魅力。然而,娼妓生涯使她过早地失去了这一切。欧米哀尔很快变得形容污秽、丑陋不堪。当她年老色衰时,只能徒然地哀叹逝去的年华。
  罗丹紧扣诗意,一步步跟随着诗人来塑造欧米哀尔。但由于雕塑属于造型艺术,必须服从造型艺术规律,因而罗丹不能在一个雕像中把欧米哀尔的一生都表现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造型艺术只能表现一定行为的一定阶段。”因此,罗丹在表现欧米哀尔时作了取舍。最终,他没有表现欧米哀尔的年轻和美貌,而把她塑造为老娼妓的形象。我们看到,从罗丹手中走出来的是一名衰老得可怕的老妓,她屈膝而坐,低垂着头,荆棘般的皱纹布满了全身。双臂似两根枯树枝,双腿则好像两根腊肠。干瘪的乳房、松弛的腹部都在无言地证明:老娼妓失去了女性美的一切。她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双眼游移在活像一具尸体的躯干上,充满了痛苦和悔恨。想到昔日如花似玉的自己一下子变得如此衰朽丑陋,怎能不令人伤心呢?罗丹就是以这种近乎残忍的真实,把老娼妓这一悲剧形象的肉体和灵魂刻划得淋离尽致。

 

 

  罗丹作品《思想者》


  宁静的孤独——《思想者》

  《思想者》原是罗丹未完成的雕塑作品《地狱之门》的一部分,被安放于“门嵋”顶部,象征着对生命的思考高于生死之上。长久以来艺术史上对于这个蜷缩着的男人的身份有众多不同的解读:他是耶稣基督,他是诗人但丁,他是罗丹本人,也是人类自身……这个冷峻地沉溺于人类生存与死亡的纠结中的男人屈就着身子,像被死的恐惧压迫致蜷曲,又像酝酿着强烈的生之欲念和自由的扩张。但是他本身却深深地处于无限的沉静中,这沉静仿佛是无止尽延伸的,不受时空的约束也不随情感的波动而变化。然而观者却能从中感觉到好像总会有那样一个时刻这个男人会突然昂起深埋在手肘间千百年的头颅,向世人展现出一个清醒、迷人的微笑,神圣而不可侵犯。
  《思想者》在雕塑史上的重要性毋庸多言。1917年11月24日,罗丹的葬礼在默东举行,各界要人名贵和罗丹的亲朋好友都出席了他的葬礼,数以万计的群众簇拥在他的故居门前虔心为这位雕塑大师送行。罗丹的坟墓和妻子露丝的坟墓按照罗丹的遗言并排安置在默东伊西城堡正门外,那尊苦思冥想的《思想者》作了他们最后的墓碑。当众人为了深切缅怀这位雕塑大师举行盛大葬礼之时,罗丹仍一如生前一般宁寂,黯然地静卧在《思想者》跟前,因为它是他的老友,是他的至爱,是他自己,这样的宁静似乎与周围隆重的气氛无关。只有墓前这个躬身蜷坐的男人证明着这位老者曾经存在的生命,和这生命存在的一贯姿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