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人物纷眼底 独往之往谁与俱

即今人物纷眼底 独往之往谁与俱

即今人物纷眼底 独往之往谁与俱

日期:2015-06-23 11:01:20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即今人物纷眼底 独往之往谁与俱

   —— 浅析吴昌硕书画艺术

文/冯银格

 

 

  乙未暮春,浙江三江拍卖春拍征集在各界领导、藏家及新朋旧友的大力支持下如火如荼展开,征集收官后数件吴昌硕精品灿然展现于三江杭州总部,两幅对联及梅、茶、竹、菊四屏完美呈现缶翁1912年后的璀璨艺术,令观者一睹缶翁定居上海后的磅礴之气。
  一、吴昌硕简述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苍石、昌石、昌硕,号缶庐、缶道人、苦铁等,70岁后又署大聋。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派篆刻的创始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其书法,脱胎石鼓,敦厚老辣,雄浑恣肆,苍劲郁律;其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汉,钝刀硬入,朴茂苍劲;其绘画,以篆入画,凝炼遒劲,恢宏古朴,浑厚苍莽;其诗词,旷逸纵横、虚籁自鸣、力空倚傍,气魄宏大 。诗书画印皆至“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之效果,并创造性地以金石之法入书画,在元明以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基础上更进一步,一振晚清画坛萎靡干枯之风,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气象,卓然自成一家。
  二、1912-1920年的吴昌硕
  宋人成玉涧《琴论》有云:“岁月磨砺,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此话虽旨在说琴,然则放之书画之上,亦觉天作之合。1912年后的吴昌硕可谓达此化境,他在《刻印*长古》中提到:“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 他一生就在这个“通”字上狠下功夫,以诗、书、印融会贯通于画中。他画气不画形,笔路气势奔驰而又刚柔相辅达到雄浑苍劲之趣。
  1912年,民国元年,新生的共和政权完成了朝代更替,这一年,亦是海派书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年,大批原清廷的高官名臣、硕学鸿儒因封建王朝的倾覆而汇集上海;这一年,大批传统仕途文人在上海完成了从封建末代官吏到近代书画家的华丽转身,在原有诸如任伯年、虚谷、蒲华等第一代海派书画代表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上,此年到此的名流鸿儒一出山便带动了海派书画的市场行情; 亦在这一年,吴昌硕亦身穿道袍、头挽小髻来到上海,不新不旧的黄冠道服古怪而耐人寻味;这一年,吴昌硕弃名“俊卿”而以字“昌硕”行世,并自镌印“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这一年,吴昌硕凭借其人艺俱老、人脉甚广的条件,到了“酒滴珍珠论贾值”之日;自这一年始,吴昌硕真正完成了自仕途文人向书画艺术家身份转变的最终确认,开启艺术生涯的巅峰。
  1913年重阳,吴昌硕以古稀之年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并谦虚撰联:“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确认了他在海派书画艺坛的领袖地位,标志着后海派——金石画派的昂然崛起,进入了人艺俱老的巅峰状态,艺名益扬,重订润格。这一年,王一亭投拜门下并在其介绍下迁住北山西路吉庆里923 号,在王一亭的运作下打开宽阔市场。
  1914年任上海书画协会会长,举办首次个人书画篆刻展,也是中国传统类艺术作品展览的首次尝试。展览轰动沪上,展品被订购一空。冬,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昌硕花卉画册》。同时,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
  1915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1917年冬,直隶、奉天百余县受灾,他与王一亭合作《流民图》义卖赈灾。
  1919年秋,豫鄂皖苏浙五省遭受洪灾,他再一次与王一亭合作《流民图》并出版画册义卖赈灾。这些善事义举,展示了一代宗师的高尚人格和悲悯情怀。
  1920年 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
  此次三江春拍征集的六幅作品皆为1912年始以字“昌硕”题款后的典型代表,可谓1912年-1920年的吴昌硕作品的典型精品代表。
  三、吴昌硕综述
  吴昌硕在博取徐渭、八大、石涛、赵之谦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独创的圆淳健硕、瑰丽豪放的笔姿墨韵,以及画面凸显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情致,极具古意又极具现代感,再加之王一亭的成功运作,在社会各阶层赢得了知音,其时的上海可谓家家昌硕、户户缶翁,在日本也出现了“吴昌硕热”,画风熏染四面八方,深远影响了当时和后人,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齐白石曾坦言:“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潘天寿先生怀念吴昌硕诗曰:“月明每忆斫桂吴,大布衣郎数茎须。文章有力自折叠,性情弥古眸清癯。老山林外无魏晋,驱蛟龙走耕唐虞。即今人物纷眼底,独往之往谁与俱。” 他在《回忆吴昌硕先生》一文中说:“昌硕先生无论在诗文、书、画、治印各方面,均不蹈袭前人,独立成家为鹄的。”他的作品有强烈的特殊风格,自成体系,是成为左右一代的大宗师。他深厚的功力,即使与他同时代的人,也难以与其论匹,后学者更不能望其项背。
  此次三江春拍集各方藏家之力,汇聚吴缶老精品于此以飨买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以吴缶老鼎彝之尊为三江开元亨利贞之象,各藏家必将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四、作品浅析:
  浅析作品1:


  吴昌硕(1844-1927)“平原灵雨”七言联
  水墨纸本 联轴
  1912年作
  释文:平原莽莽车朝出,灵雨凄凄舫夕归。
  款识:壬子清明节,偶得吾家侃叔集石鼓联,亟录之。
  侃翁深于石鼓之学,想无譌。安吉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
  尺寸:132.5×32cm×2
  鉴藏印:曾经钱君匋珍护(朱)
  说明:钱君匋旧藏
  吴昌硕一生临石鼓文无数,矢精专一、笃学不辍,遍访遍临各藏家的《石鼓文》精拓本,纵览揣摩、撷其精华,融会前人法度、又不囿于前人宠拢,自辟蹊径;其性格学养的豪迈正直、古拙雄浑所铸成的郁勃纵横、遒劲凝练的金石之气更是其艺术作品浑厚磅礴之象的根源所在。沙孟海先生评缶翁石鼓文曰:“世人以为先生写《石鼓》不似《石鼓》,实则先生是临风不临形的。自从《石鼓》发现一千年来,试问有谁写得过先生。” 吴昌硕本人曾书“如铁”大篆二字,其款曰:“用笔如铁,泼墨如潮,铮铮之铁,茂茂之毫。” 可为吴昌硕用笔用墨的精神写照!
  浅析作品2:


  吴昌硕(1844-1927) “道到客来”八言联
  水墨红笺 镜片
  释文:道到无心行云流水,客来不速对酒当歌。
  款识:琳秋和上大雅属篆。壬子秋仲客沪上面海楼,
  安吉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
  尺寸:167×34cm×2
  吴昌硕的篆书至60岁左右已基本确定面目,此时期篆书沉厚浑朴、笔力雄健,是为他辉煌的巅峰时期,其结体以石鼓文为主,兼取各类金文,章法参差错落,灵活自如;用笔方圆兼施,厚重流畅;沙孟海先生评缶翁晚年篆书曰:“六十左右确定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恣意烂漫,独步一时。”
  三江拍卖此件篆书对联古朴严整、工稳精道、密中见疏、拙中藏巧,用笔沉着含蓄、遒劲有力、笔气浑穆、虚处见灵、实处见古。
  此联内容亦是上联立意高古,下联魏晋风骨,上联超然洒脱,之所谓悟道至无心之地,则万机顿赴而不扰其神,千难殊对而不干其虑,是而清明无念、自然疏朗,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是而引出下联觉于当下不执念,只念此身此时所当行,见心明性于当下,且豪放对酒当歌,说话间魏晋浩然之气扑面而来,恍惚间似乎看到吴缶老正念念有词道:“幸有嘉宾至,何妨破门入”!诵读此联内容实实令人心绪豁达、平静祥和,如入“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来”之境,故此,实实希望此件精品得遇懂之雅士,再免颠沛之苦,诚如那句很水却很走心的话语:希望它被懂它的人尽早发现,细心收藏。免它惊,免它苦,免它无枝可依,免它颠沛流离......
  此联更特殊之处在于位于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之浙江富阳富春山麓龙门古镇砚池旁长廊中有楹联镌刻即以此联为母本,实为难得。笔者亦特意拜托当地朋友拨冗前往拍图留证,在此一并谢过。惟望得者宝之。
  富阳龙门古镇 吴昌硕楹联镌刻

 

  浅析作品3:

  吴昌硕(1844-1927) 竹石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0年作
  款识:得寿者相,坐君子风。庚申春日,吴昌硕年七十七。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吴(朱)
  尺寸:137×33cm
  除无人可及的石鼓文书法艺术、取法魏碑汉帖的治印艺术,吴昌硕在绘画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的写意花卉,得金石之气,具布置之巧,巧拙相生,以之入画,浑然天成。
  此作品为2014年嘉德香港《观想—四海集珍》专场之第256号精品,三江春拍得藏家大力支持征得此件精品以飨买家,亦得见藏家对三江拍卖的肯定与支持。
  见此图脑海中马上闪现缶老的常题词:月明满地金错刀,金错刀是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据《宣和画谱·李煜》记载:“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清金农《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缶老作画时运用“金错刀”笔法,并常自题“月明满地金错刀”。
  本场此幅构图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富有变化。整幅画作并没有直接画出明月,但其光却洒满全画。秃石的阴影、微风习习中滴露的竹叶,既有夜深人静的静谧,又充满了灵气韵动;竹与石,石与月,月与竹,三者之间相互依偎,互相静静私语,安静中闪烁着跳动的音符。无不显示出月光下美丽的“月明满地金错刀”之意境。可谓缶老竹石题材之精品。
  浅析作品四:

 

 

  吴昌硕(1844 1927) 山茶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18年作
  款识:春风奉出红盘盂,巽卿仁兄属画于海上去驻随缘室,
  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五。
  钤印:吴俊之印(白) 吴昌石(朱) 归仁里民(白)
  出版:《明清花鸟画精选》P97~9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尺寸:125×34cm
  此画上款人之“巽卿仁兄” 笔者多方查询未得确切信息,惟有缶老篆刻一项得见少许信息,笔者虽有张冠李戴贻笑大方之忧但因着对作品的喜爱仍乐于作撮合之喜: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有一方印,印文为"巽仪",.边款为“巽仪老友先生正篆壬辰展重阳日昌硕吴俊”,据边款得知,此方印是1892年吴昌硕为山水画家吴巽仪所刻,故笔者私下揣度此幅山茶花乃缶老为吴巽仪所作。
  落款中的“去驻随缘室”亦颇有来历且趣味盎然,吴昌硕有芜园、朴巢、缶庐、癖斯堂、破荷亭等等记录其不平凡一生与艺术志向的许多斋名室号,1887年吴昌硕初到上海借居王绶山浦东旧寓,前途未明,心下惶恐,故将上海寓所题斋匾“去住且随缘室”,意为:是去、是留,一切随缘。后又将苏州上海寓所皆命名为“去驻随缘室”,以纪其心。此斋名与“癖斯堂”一直用到逝世,可见此斋名是其心迹之凝聚了。
  至1911年12月初,吴昌硕再次“橐笔至沪”时,又题匾为“去驻随缘室”,直至举家搬进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新落成的石库门住宅。“去驻随缘室”斋名依然沿用。他71岁在新居题王一亭为他所作肖像画的款上,有句云“道所在而缘亦随之”,由此得见缶老道到无心之修为,如江汉秋阳、金声玉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件1918年作品是吴昌硕正式定居上海六年后的得力之作。
  浅析作品六:

  吴昌硕(1844-1927) 清秋
  设色纸本 立轴
  1912年作
  款识:荒崖寂寞无俗尘,老菊独得秋之清。登高一咲作重九,
  挹赤城霞湌落英。萼庐主人嘱写,壬子夏,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白)、归仁里民(白)
  尺寸:135×55cm


  此作上款人“萼庐主人” 奚光旭(1880-1918), 名光旭,一作奚旭,初字振镛,后字萼铭、鄂铭、野鹤,花翎二品顶戴,候选户部郎中,诰授资政大夫。清末民国初上海颜料巨商,收藏家,斋名鄂庐(萼庐)、室名文彝轩、小冬花庵。奚氏与沪上诸名家如蒲华、吴昌硕、张祖翼、褚德彝、赵叔孺等相友善,尤与余杭褚德彝最为莫逆,故所购藏书画及金石碑版,均以礼堂一言为是。
  蒲作英为其作对联“克俭式勤、保世以滋大;秉彝是训、进德于无疆。”
  吴昌硕亦曾为其题匾"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吴昌硕 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题匾拓片

 


  吴昌硕与其他海派画家一样,常以菊花为题作画,以对祝寿贺喜、祈福纳吉等市场需求,此幅菊花图笔墨老辣、布局平中见奇、穿插合理有序,设色绚丽更是吴缶老之少见作品,又加之各方亮点,是此次春拍一大亮点。
  更多精品敬请关注浙江三江拍卖2015春拍报道!
  三江拍卖2015艺术品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57月3日、4日
  拍卖时间:2015年7月5日
  预展、拍卖地点:杭州黄龙饭店(曙光路120号)
  清风徐来—扇面、成扇专场、圣手传世—丹青大家专场、见怪思贤—扬州八怪专场、浓墨风骨—刘墉书法专场
  文心如晤—书法楹联专场、推陈出新—近现代绘画专场、书通神明—文人书法专场、取法乎上—古代书画专场
  还看今朝—当代书画专场、方寸大象—名家篆刻专场、可以攻玉—印章原石专场、大碑无声—名碑拓片专场
  公司电话:0571—85375288? 公司地址:杭州体育场路229号浙江粮油大厦7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