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书法艺术家徐可大论: 书法身历浅见说

辽宁书法艺术家徐可大论: 书法身历浅见说

辽宁书法艺术家徐可大论: 书法身历浅见说

日期:2015-07-10 15:18:12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辽宁书法艺术家徐可大论: 书法身历浅见说

  开始练习书法之道已过五十年,临习过正草隶行篆多种碑帖,研习书法从未间断,笔耕不辍。多年来得到诸多师长的教诲,与诗书笔墨为友。注重书法理论,关注书法现状,在不断的学习交流切搓中提高。在研习书法的同时也教授书法,不断探讨书法用笔之妙与书法构成之美。不能说见多识广,但个中体会颇深,简略谈一点浅见。
  学书法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我的想法是: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多家之长並发挥自己的才智,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达到有功力有传统,与古人今人都有些区别,并且一看便知是谁的作品。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好的作品。在现在书坛能有别于他人又能符合书法规律被社会承认已相当不易,并且为数不多。能达到如此程度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苦功,还要有悟性或某种偶然性。
  学书法必然涉及如何临帖等问题。一般都说只有两种临帖,一实临,二意临。我觉得有第三种临帖方法,叫创临。实临即照原帖尽量往像里临,意临是用那个帖的笔法和笔意去临那个帖,不一定很像原帖字,但要有原帖之感觉或意境,总之还是没离开那个帖。我说的创临大体是用Α帖之笔法临写Β帖的结构,或用Α帖的结构形态写Β帖。可以两三个帖不断的揉合,取自己所需,为己所用,渐渐找到一点自己满意的感觉。书协主席张海先生就是在隶书基础上加入草法,形成草隶,从而别有风貌。在这里稍作提示,基础好者不妨一试。
  这里也谈一下我自己的实践情况。我以颜真卿楷书与华世奎的楷书相揉合,再根据自己的艺术感受加入隶书笔意等元素,经长期不断地练习,渐渐有一点自己的楷书风格。另外,我又将颜楷与其他行书相融合,再掺入魏碑用笔,形成有一定颜体及魏碑风格的行楷书,尤其在捺划的用笔上又多一点波折,很有意趣,似乎有余音绕梁之妙。我用楷书、行书题写的牌匾等不落名很多了解我字的人一见便知是我的字,得到很多能读懂我字的的人赞赏。其实我也是在不断地探索,多少有一点感觉。这里顺便提一下,想有自己风格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厚实的功底,还要有很长时间的努力。历代书家的书法风格都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逐渐形成的,同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般不必要过分追求。
  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应有清醒认识,比如“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其实,看怎么取什么时候取,还看怎么用。组成硬合金的东西不一定都硬金属,这道理一点拔人就明白,你再看好多大家是否都取法乎上,他们常吸取所谓最下的东西以补充自己,以便产生新的变化。所以有些理论分在什么层次用,取法乎上是学书时用,到更高之时应该是按需要而取舍。再者,什么是上,什么是下也不好分清。有时雅俗也可能颠倒。所以对理论要分析对待,不能什么都全信,尽信书不如无书说法过分些,全信也不是正确的思路。
  关于对书法作品的评价。我认为好的作品笔划线条要精到准确,功力深厚,用笔有变化,有活力。结体要美观大方,比例适当,多姿有趣,符合力的构成。通篇感觉格调高雅,潇洒自然,疏密得体,一气贯通。好的作品应当有很高的艺术含量,有比较明显的独特风格。还应该像杂技一样有高难度,让人难以模仿。更主要是给人愉悦与美感,给人以持久的艺术享受。也就是说好作品经得起推敲,经久耐看,越看越爱看。这是我的追求,其实不隐讳的讲,这是也有些人对我书法的评价。早在1993年底我出版我的小书《徐可大书法选》。〔沈鹏、聂成文题写书名,权希军作序〕当朋友代我请沈鹏先生题写书名之时,沈老见我作品后十分高兴地说:“字写得真好,十分难得,我一定题好书名给寄去”。半月后我收到沈老寄来的《徐可大书法选》题字。其间权希军先生也欣然为我的小书作序。序中写道:“可大“师古不泥,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意识,自成风貌。其楷书沉雄遒劲,浑厚拙雅;行书疏密多变,平中见奇;草书则拙朴自然,意趣深含,耐人寻味。”再早些时,辽宁书协副主席吴振学当众讲,可大颜书之功力国内未曾见到。对于我的字,也并非都这样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贵在有自知之明,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心态放平一些,处位低一点会更有收获。
  学书过程中,我发现人对书法的眼力在一时期和另一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对书法认识的能力也就是说的眼力,随书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我时常回头看我以前的字,由于认识能力的提高,眼力的提高,发现问题也越多。原本当时认为很好的字,后来又发现很多不足。实践证明,注重眼力的提高特别重要,眼高才能看出自己的问题,才更易纠正自己的毛病,由于眼力有提高,我的字才能一直在不断进步之中。
  我自己在用笔方面有较长时间的尝试。我追求用笔刚柔相济,不激不励,讲求中和之美。直中带曲,曲中有直,粗而不臃,细而不弱。我用笔从不直来直去,而让笔道有微妙曲线,尤其注重是S线的美。让笔下的线条有微微的蠕动感,有生命的气息,同时尽量使笔道自然而又不做作。在用笔上,除正常的按、提、顿、挫之外,根据情况运用绞、转、捴、破等各种笔法在作品上,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书法自然”好像只是一种提法,没有大意义,其实大有意义。你观察自然中的树木,根粗梢细,自然而多姿,如在其中加进一笔直的物体立即感觉不协调。书法又像人体有血肉筋骨,有精气神,四肢适称,肌肉健美。肌肉可夸张处夸张人们觉得健美,不该夸张处夸张感觉是毛病。书法与之同理。细想,人们在欣赏书法时自然而然地利用从自然界得到的审美意识来审视书法。可见书法与自然界的形质意味是相通的。只有符合自然之美,作品便会产生符合规律的微妙的变化,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细品书法,只有精湛耐人寻味的笔道才是观赏者感到美的最重要的内容。长时间的书法研习及品味书法,我得出一个最简单也最深刻的认识:『写书法和评书法中最重要的是“笔划应该像笔划”。』我们试看真正好的书法每一个线条拿出来都感觉是笔划,而不是别的,或者说好书法中的线条,是符合书法规律的。我们看一看当今有多少书家的笔下是真正的笔划。你再细细观察王羲之兰亭序每个字的每一笔都是好的比较精彩的笔划,其笔划都耐得住推敲,所以后世对王羲之的字倍加推崇有其一定道理。? ?? ?? ?? ?? ?? ?? ?? ?? ?? ?? ?? ?? ???
  我们现在有些功力不够又想及早名利双收的书法作者,知道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功力的真正提高,更多考虑的是能抓住评委眼球,想尽一切办法入选参加国展,似乎那才是终极目标。所以跟风严重,流行书风过甚。一小部分其实书法水平低却也能入选入展,这里有评委水平、侥幸或说不清楚等方面原因,致使有些入展入书作品初看尚好,细品无味的作品占相当比例。也无需预言,那些功力差,只能跟风,千幅雷同,又不能及时扭转的‘书法家’的前景是暗淡的。对这一切,书法作者心应放宽一些,展览不是唯一,也不可能让各方面都满意。有理由相信,今后展览会的作品会更加丰富多彩,更趋于多样化的。
  从展览中不难看出,这里自然地又涉及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问题。光注重笔道不重视整体给人的感觉,也常常是不能入展和失败的原由。所以要注重多方面修养,格调的高雅,章法的变化,形式的新颖,以及短时间的视觉冲击力都是对书法品评的重要因素。我们各方面都应加强,包括学识等等。因为是书法,那么,最该提高的还是和书法本身有关的基本功。人品好书作佳,積健为雄,不断进取,那么,时间将证明,金子总会发光的。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