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的时空维度

艺术审美的时空维度

艺术审美的时空维度

日期:2015-11-05 13:37:52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艺术审美的时空维度

梁大年

2012.10.15

  1. 民族性的审美本质及时空定位
  独特是什么?
  独特的美学本质就是距离。审美的第一要素就是距离。有距离才产生美。艺术要创造美,艺术品必须有独特性。
  纯正是什么?
  纯正是独特发展的极致。纯正是艺术风格最完美的体现。从美学的意义看,纯正也是距离。纯正是拉开同类的极限距离。艺术追求极致,纯正是追求极致的产物。纯正是高层次审美的需要和取向,纯正是艺术品位的最高层次。好艺术是纯粹的,所谓  纯粹就是纯正。
  艺术是有渊源的,没有渊源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艺术的渊源是什么?
  艺术的渊源是文化。不同的文化派生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渊源,凸显出最原始的文化差异。从美学的角度看,渊源也是距离. 渊源是艺术源头的横向距离。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追求独特、追求极致、追求纯正的过程,其本质是不断制造审美距离的过程。既创造美的过程。有了距离,人的大脑才有想象的空间。空间为大脑的再创作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人的审美过程。
  独特是艺术家的终极追求,独特是艺术的生命,独特是审美的最高标准,独特是艺术品位高低的评判依据。
  有民族性才有世界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是什么?
  从审美的角度看,民族性是最大的独特性。不同的民族由于物境差异,造就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派生了不同的艺术。民族性越纯正,其独特性越强,所以,艺术追求民族性,其美学本质是最大程度地追求独特性。
  艺术追求民族性的美学意义在于:不同的民族性,彰显出不同的渊源,民族性从源头上拉开了艺术审美的横向距离。因此,我们强调艺术的民族性,不但是民族自尊、自爱、自立的体现,也是彰显艺术的审美价值所在;也是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请注意:民族性的美学本质是艺术源头的横向距离。
  非洲的木雕、欧洲的油画、中国的丹青,无不张扬着强烈的民族个性。其能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就是因其有独特的民族性,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
  艺术追求民族性,就是艺术上的求真、求是和追求真我。

  2.个性的美学归位和时空维度取向
  齐白石说:学我则生,似我则死。个性关乎着生死,足见个性对艺术的重要性。
  如果说民族性是民族间的大距离;那么个性就是同一民族间的小距离。
  民族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和而不同”,这里的“和”是指共同的民族性和统一性,“不同”是指各自的独立的个性。即是大个性与小个性的关系。
  个性不是另类、不是离经叛道,失去统一性的个性,是乐团中的刺耳杂音;是白鸽群中的黑色乌鸦;是甜食中的一颗苦果;是唱诗班里合弦的狼嚎。个性的美学本质是距离,但是,距离产生美不是审美的唯一原则,这种失去统一性的个性,它违反了审美的另一原则——协调。
  个性不是勃逆,个性是熟悉的陌生,是情理之中的忽然,而不是意料之外的突发。个性的美学本质是距离,但是,这种距离是队伍行进中的并肩距离,而不是逆行中的渐行渐远的距离。失去统一性的个性,非但创造不出美,反而出丑。距离产生美,必须是在谐调的背景之下。
  能同时满足距离和协调两原则的距离是什么?是众人大笑中的一靥;骏马群奔中的一跳;万朵红花中的一粉;白云中的一抹红霞。
  当然,艺术的价值在于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不是刻意的造作,而是天才的自然流露,是艺术积累的自然外溢,是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流淌。一切造作、刻意的卖弄,只能是外在、形式的东西,最终被历史淘汰。
  请注意,在审美的维度空间里,如果说民族性是艺术源头的“横距”,那么个性就是民族性基础上的“竖距”。

  3.艺术创新的审美本质及的时空走向
  艺术为什么要不断地创新?
  这个问题,在艺术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争论不休。不过,要清晰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人类本性的源头来讨论。
人,是个好奇的动物!人类对新奇的事物永远都怀有好奇心。“喜新厌旧”尽管是个贬义词,但却是我们人类天赋的本性。这种  本性在艺术审美上的体现,就成为艺术创新的动力。本性由基因筑就,先天就有,不可改变,因此,艺术创新的动力便成为了永恒。基于此,人类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从审美的角度看,创新与传统拉开了适当的距离。随着岁月的推移,创新的成果在传统中逐渐成为新的历史坐标,历久弥坚,遂又成为传统。久之产生了审美疲劳,缩短了审美距离。因此,艺术要保持其审美距离,就要不断的创新。所以,艺术创新绝不是追时尚、赶时髦,而是人类审美取向的使然。不断的创新,又不断的成为传统、成为经典。所以,艺术创新之路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漫漫旅程。“艺海无涯”、“艺无止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艺术创新的美学本质是什么?
  从审美的角度看,艺术创新就是人为的制造审美距离的过程,是人为的在民族的轨道上与传统之间,制造纵向审美距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艺术创新,是在民族性的轨道上,背对着传统的开拓前行!这,就是艺术创新在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里的时空轨迹。
  艺术讲究突破,但突破不能脱轨,突破是在民族道路上的前行。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创新是在现有的道路上的开拓和延伸。
  请注意:如果说在艺术审美的时空维度里,民族性是“横”,个性是“竖”,那么创新就是“纵距”。

  4.艺术家的使命与责任
  民族性体现的是横向的空间属性;个性体现的是竖向的空间属性;创新则体现的是纵向的时间的属性。这样,在艺术审美三维时空里,只有源于民族文化的有个性的艺术创新,方可在横、竖、纵的交会处,找到具有唯一性的坐标点。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独特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创新之路,绝不能是归一的、向心的,而应是背离的、发散的,艺术家不但要主动强化这种取向,而且要刻意而为之。这即是民族自尊、自爱、自立的使然,也是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的必然。
  所谓的借鉴、中西合璧、洋为中用、与世界接轨,都不是艺术创新,因为在艺术审美的时空中,没有它的独立坐标点,没有唯一性、不独特、不纯正,不是追求极致的产物。那它们是什么呢?它们是渊源错位、轨迹短路的杂交产物,因而在审美上失去了独特性和距离感,从而失去了审美的价值。
  杂交在生物和其他领域有优势,但在艺术上只有劣势。由此看来,艺术的中西结合是一条外门邪道。只能制造出不类的怪物和诡异杂种。倡导艺术与国际接轨,追求艺术的国际化,其本质就是去民族化、去个性化,是伪创新。所以,在艺术上,主张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企图都是违反美学规律的。
  暂时的繁荣和热闹盖不住美学缺失所带来的长久萧条。规律只能顺从,不能违背,否则就创造不出艺术的大美来。
  古人由于信息不畅,创新的动力和源泉都来至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因而创新的成果是民族的、独特的。然而,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中国艺术家理应了解其他民族的艺术,但了解不是为了学习和接轨,而是为了规避和远离。如果说,我们的先祖因为信息不畅,中华才有了别样艺术风貌。那么在信息爆炸、利欲浮躁的今天,我们的艺术家要主动规避洋基因的进犯和污染,其使命就显得尤为庄严。
  艺术上的独尊与排他,绝不是垢病,而是优美的德行,这是由艺术的审美特性决定的。恰如范曾先生所说:“正因为不来往,才形成了今天相互欣赏的不同源头。”
  艺术的创新绝不能拿来、绝不能媚外,只能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寻求。艺术的现代化绝不是西洋化。
因为独特,才有价值;因为有价值,才有生命力。所以艺术不可与世界接轨,只能与传统文化接轨。经济要全球化,艺术一定要本土化。
  只有在民族的轨道上,走个性的创新的道路,才是艺术发展的正道和大道。正道沧桑,大道致远!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