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工笔到我的空间

从传统工笔到我的空间

从传统工笔到我的空间

日期:2016-04-12 15:10:58 来源:
关联艺术家:

>从传统工笔到我的空间

  文/刘晓东

  每每静坐,翻看先贤们的佳作逸品时,总是无比叹服。纵观宋元时期的工笔画作,在精微中透出朴实,给人庄严,但轻松自然的感觉;神韵十足,故每读必叹之。也因此我时常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追求工笔画的写意性。

  工笔者,工细也,故名之。因为具有其“三矾九染”之类的传统技法,若把握不当会使画面产生“板滞”和“匠气”。画者:能见其形,称能品;能得其神,是妙品;能得其意,方为逸品。白石先生曾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常听师长们说:写意、得意。我想说的是:绘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应该要注意表现形以外的东西。更注重表现画家对其的感受和情感,不泥于定法,用心去经营画面的意境和韵味,这样画面方才可能轻松起来。

  韵,最早指声音。《说文解字》中说:韵者,和也,指各种声音的和谐组合。后来“韵”渐渐从作为声音上的美感深入到了视觉、听觉、感觉的综合美感的集中表达。唐时,文学绘画就开始强调意境和韵味。宋代,欧阳修等又重声:“古淡有真味”、“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更将意境和韵味推向了一个高点。

  在研究传统工笔技法的同时,我也作一些其他的课题,比如:写书法。从线条的轻重缓急,横竖点画中吸收营养。在长期的学习和创作过程里,我把传统的没骨技法和书法溶入到我的创作中来。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来表现南方一种常见,且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藤本的荆棘。在用笔墨和线条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与书法和传统工笔不一样的艺术形态。她轻松、灵快、有弹性、有张力,我想我找到我的艺术语言了。没骨法是一种游刃有余的活性技法,兼得了工笔的严谨与写意的灵动。若能张弛有度,控制好火候,是可以起到很好效果的。尤其受恩师贾广健先生的影响,对没骨的体会就更深,创作的热情就更强了。我可以用线条自由尽兴地表现,起稿式的那种率性和设计是我很享受的创作状态。撞水、撞色、接染并用的没骨法也很容易将复杂繁琐的细节处理得统一概括。大有信手拈来的畅快淋漓却不乏内里乾坤,其境其韵自显。我创作的题材大都是麻雀、荆棘、湖石。湖石的古朴、厚重;荆棘的蓬勃、旺盛;麻雀的轻盈、活泼,让画面自然灵动起来。加之没骨法,画面就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了。这样,也让我的工笔画有了写意的轻松跟灵动。

  至于,一个画家画什么当然是重要的。但我认为:一个好的画家,是在把“画什么”、“怎么画”做好的同时,还要有责任,有担当。生活中的事和物都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去感知。作为我个人,我绘画着,我快乐着,也收获着,可以找到一条适合我自己的道路,我满足着。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