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新时代!219件影像作品将亮相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新媒体,新时代!219件影像作品将亮相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新媒体,新时代!219件影像作品将亮相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日期:2016-11-07 16:46:53 来源:

展览 >新媒体,新时代!219件影像作品将亮相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影像已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对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思考。影像艺术的诞生是艺术潮流受科技和社会文化发展影响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影像艺术的创作不但可以反映社会历史进程和变迁、还能够反映出艺术文化潮流和人们的审美及精神诉求。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现代艺术。它独有的影像现场性属性进一步延伸并提高了受众的审美意识和社会意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已渗透到社会、文化、娱乐的各个方面。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新时代。同样,中国当代影像艺术也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中,影像艺术将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展览中呈现。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将展出121位全球艺术家的219件影像作品,约是主题展作品数量的1/2左右。影像作品在美术展上占到如此高的比重,这在国内外的大型美展中都是罕见的。这也再次彰显了南京国际美术展立足当代、走向国际双年展的决心。
艺术家们通过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点,把视觉影像以媒介上的转换与制像方式,形成全新的艺术作品,使得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传播艺术。在本届美展即将开幕之时,我们提前向大家揭开一些国内外影像艺术作品的面纱,探访神秘的“流动”艺术。
1. Anna Ådahl
Anna Ådahl,197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艺术家,毕业于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伦敦。

拥挤的练习1 Crowded Exercises I影像 Video,11:00,2015

拥挤的练习1 Crowded Exercises I影像 Video,11:00,2015《拥挤的练习 1》该作品就如何协调个人和集体,如何虚化公共空间以及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在晚期资本主义的影响下简化到理性而规整的舞步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深刻的见解。作品拍摄于伦敦,包含一系列的英国三一拉邦艺术学院艺术家们的镜头。

新视界 To New Horizons,影像装置 Video Installation,10:00,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2013

《新视界》该作品是一系列元素的集合,包括了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和苏 联电影的画外音和一些片段。作品灵感来源于上世纪 30 年代的 美国和苏联,当时美国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和设计师都在协 助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艺术家试图通 过对抗和集合两个超级大国的相似的审美,指出“何为美国, 何为苏联”的矛盾。 

双重视野 Dual Vision,影像装置 Video Installation,3:00,尺寸可变 Dimensions Variable

《双重视野》该作品是由“Parallel Faces”和“Democracity”两件作品 共同组成的装置,在这件作品中,核心理念和视觉概念成为了 共同的焦点。“Parallel Faces”是一部 20 世纪 30 年代由很 多张脸组成的苏联 / 欧洲的宣传片。影片中的人脸、视线表现 了人们与宣传片情绪、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交织,尤其是工业 的发展。“Democracity”是 1939 年在纽约世博会展示的对 一个虚构的名为“民主城”的城市的未来愿景,设想了 2039 年的城市发展。
2. 爱默杨 Ai Moyang
爱默杨,1969 年生于承德, 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灵光系列01 Halo No.1,哈内姆勒收藏纸数码印刷 Hahnemuehle of Paper Digital Print,148×114.5cm,2009

灵光系列04 Halo No.4,哈内姆勒收藏纸数码印刷 Hahnemuehle of Paper Digital Print,116.5×124cm,2009

乙未07 Year of Yiwei No.7,哈内姆勒收藏纸数码印刷 Hahnemuehle of Paper Digital Print,400×288cm,2016

这个系列的作品均拍摄于北京的拆迁房。艺术家特意选择阳光 明媚、空气通透的上午,并非因为技术原因,而是在其看来, 阳光和破败之间,隐形的、控制我们的鬼魅才得以显现。是美 好的阳光让我们意识到某些东西正在疯狂的生长。
3. Yael Bartana
以色列艺术家,1970 年生于以色列,现工作生活于特拉维夫及阿姆斯特丹。 

索南菲尔德收藏中遗失的底片 The Missing Negatives of the Sonnenfeld Collection,黑白摄影 B & W Photography,48.25×32.25cm,2008

黑白摄影系列《索南菲尔德收藏中遗失的底片》中,Yael Bartana从传奇摄影记者 Leni和Herbert Sonnenfeld的大量档案中挑选照片,记录了1933-48年的巴勒斯坦/加沙-以色列。在现居于以色列的年轻阿拉伯人和阿拉伯犹太人的帮助下, Bartana采用同样的豪放风格,再度演绎原始的图片。该系列将她的模特描绘成美丽、欢乐、充满希望的农民、工人和士兵, 创建出一个乌托邦的时刻来挑战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精神。
4.Laurie Charles 
Laurie Charles,比利时艺术家,1987年生于布鲁塞尔,毕业于法国波尔多艺术 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布鲁塞尔。

万物之爱Love of Matter,高清视频HD video,16:52,2015/2016

《万物之爱》是一部重现历史事件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在科学与科幻之间,它综合了戏剧片段以及在各科技馆中的录像和从不同旅行中收集的图片。生态即是关系。它是所有形式生命之间的关系,也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这部当代科幻作品即叙述了多个探索这种关系的故事,展示了一部反乌托邦的环境启示录。

5.Chim↑Pom
Chim↑Pom,日本艺术团体,20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包括卯成竜太、林靖高、Ellie、冈田将孝、稻冈求和水野俊纪。

一百声KI-AI KI-AI 100,有声单通道影像 single channel video with sound,10:31,2011

《100声KI-AI》拍摄了2011年5月Chim↑Pom成员与相马市朋友们高呼呐喊100 次的场面。相马市是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的城市之一,很多人在地震中失去了挚爱和家园,他们不得不在核泄漏的恐惧和被破坏的城市中度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KI-AI”是日本人为了展示斗志而高呼的呐喊声。《100声KI-AI》并没有集中表现诗意或影像的美感,作品展现的是当地青年真实、没有任何加工且即兴的呼声,即使他们本身就是受害者,但他们同时也在努力持续为大家缓解灾难带来的痛苦。
6.曹恺 Cao Kai 
曹恺,196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居住和工作于中国南京。

黄昏来临的湄公河,Gloaming Mekong River,影像 Video,5:00,2010

湄公河干流全长4880公里,世界第六大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西贡流入南中国海。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本片以游击录像的方式,记录了一群儿童在湄公河上游的一个河滩上,快乐戏水的场景。那时候,湄公河的黄昏即将到来,黑暗已经窥视在太阳背后。
7.崔岫闻 Cui Xiuwen 
崔岫闻,1967年出生于中国哈尔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住于中国北京。

 

真空妙有NO.20,Wonders in the Void 20,摄影图片 Photography,200×63 cm

真空妙有NO.17,Wonders in the Void 17,摄影图片 Photography,450×108cm

《真空妙有》系列似乎是艺术家精神结构初步定型后状态的呈现,心理的方向开始自觉进入精神领域和空间。虽然画面依然延续了学生模样的形式,但只是形式的延续而已,本质上探究的问题已经转换和跳离了物质层面,画面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展 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多维精神张力。
8. Kota Ezawa 
Kota Ezawa,1969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德国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旧金山。

自然城市 City of Nature,影像 Video,03:54,2011

画未画 Paint Unpaint,影像 Video,01:34,2014

他的作品涉及到在大众文化、电影、电视和艺术史中的图像。通过数字动画、幻灯片、剪纸、水彩画等媒体、灯箱和拼贴,他将它们重置在新的环境中,并将这些标志性的图像提取其最基本的形式。他的作品传达了这些图像对群体心灵的象征力量,并强调了它们如何成为我们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和记忆深处的印记。
9.方璐 Fang Lu 
方璐,1981年生于广州,毕业于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及旧金山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没有世界 Without the World,影像 Video,18:00,2016

方璐是录像局的共同创始人之一,这是位于北京和广州的独立录像档案机构。参展作品《没有世界》也是一件影像作品。在一栋空荡荡的房子里,六个年轻人居住在这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重复和游戏着暴力而无冲突的行为,演练着各种游行抵抗 的动作。他们的行动产生于过度媒体化和充满未知的今天。这些自我的训练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反应与存在的方式。
10.Clara Jo 
Clara Jo,美国艺术家、电影人,1986年生于美国,毕业于巴德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伦敦、柏林。

 

达勒姆24 小时 24h Dahlem,高清视频 HD Video,18:49,2014

这是一件与罗伯特 · 利波克合作完成的影像。这幅作品围绕着正在柏林举行的一场重要讨论而展开,也就是是否要将达勒姆博物馆饱受争议的人种学藏品转移到柏林市中心的Humboldt Forum。作品紧密反映了柏林国家博物馆24小时内的情形, 并研究了他异性被消耗的方式。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主题:“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出品人:严陆根总策展人:吕澎联合策展人:Letizia Ragaglia展期:2016.11.12-2017.2.12展馆:百家湖美术馆地址:南京市江宁区 利源中路33号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