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韵画香——北京上和2016秋季拍卖会即将拉开帷幕

石韵画香——北京上和2016秋季拍卖会即将拉开帷幕

石韵画香——北京上和2016秋季拍卖会即将拉开帷幕

日期:2016-11-16 17:14:12 来源:

拍卖 >石韵画香——北京上和2016秋季拍卖会即将拉开帷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上和诚邀,赏石韵,品画香。
  北京上和2016秋季拍卖会即将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隆重举办,预展时间11月30日至12月1日,拍卖时间12月2日14:00。名家丹青与宋元遗珍并陈,缤纷墨彩与古石朴色光影交辉……盛会在即,敬邀知音同赏。
  本次秋拍中国书画部分上和精心策划,推出了10个专场,包括启功专题、黄胄专题、吉语斋号专场、齐门风骨专场、近现代书画专场、张大千专题、致臻雅韵专场、咫尺风华—扇面专场、当代书画专场、名家书法专场。共计推出了二百余件精品,延续了上和在拍品质量上严格把关的一贯宗旨,在拍品真伪的判断上做了很多的功课,从五百余件拍品中精心选取了二百余件,坚决杜绝了很多有“卖相”的拍品上拍。并且对每件拍品的来源,传承,出版,展览等辅助材料的梳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上和以对书画艺术的执着和专业的判断,真诚为广大藏家选择拍品提供最全面最贴心的服务。
  在已经得到市场与藏家广泛认可的“启功专题”和“黄胄专题”外,中国书画板块还隆重打造了“吉语斋号专场”、“张大千专题”以及“致臻雅韵—工笔专场”。上和在巩固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这三个新专场精心甄选了质量整齐,精彩纷呈的拍品,即将在本季秋拍登场。
  在书画版块之外,上和隆重推出宋元明清赏石专场,数十件阅尽人间沧桑而泰然自若的赏石散发着古朴又灵动的气息,静待有缘人与之相遇相知……
  秋意盎然,一年中成熟与收获的时节。从书画到赏石,时间的流逝,艺术的传承,文化的蜿蜒流转……我们都是参与者,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珍宝,还有无限的意趣与情谊,金风送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与您携手,共赴一场美的盛会……
  预展时间:2016年11月30日-12月1日 9:30-20:00
  拍卖时间:2016年12月2日 14:00
  展拍地点: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东三环光华路15号)

  拍卖精品赏析:

启功(1912-2005)    纤尘不染出污泥

  纸本镜片 1990年作
  款识:纤尘不染出污泥,亦有松烟坏色衣。能着通书未解画,今人句下笑濂溪。一九九零年春日,借居同乐园晴窗,启功。
  钤印:启功之印(白)、元白(朱)。
  QI GONG LOTUS
  60 × 83cm 约4.6平尺
  RMB: 400,000-500,000
  黄胄专题
  黄胄先生擅长人物画与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他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抓住人物的生动形态,线条流畅,不拘笔法,风格奔放,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创作精力旺盛,生活积累丰富,往往画大幅作品也无需起稿,放笔直扫,笔下所出奕奕有生气。黄胄非常喜欢画驴,文革期间在农村劳动,曾担任养驴的任务。据黄胄夫人郑闻慧记述,黄胄非常喜爱他的毛驴,视驴如同小孩,自己有什么吃的,都会给驴吃,有时给驴吃馒头,有时甚至给驴吃水果糖。他饲养过的驴,在离开他以后仍能从人群中认出他来,非常温顺。黄胄画驴的高超技巧与其对驴的深入了解和观察显然是不能分开的。
此图为画家作于1983年的重要作品。画面以新疆维吾尔族牧民放牧归来为题材。作品笔法奔放,墨色变化丰富,笔意简练而形象准确。以速写为基础,人物线条流畅、笔力劲爽,身着衣服快笔画出,笔到意到;四头小驴的画法以浓墨块、淡墨块画出,造型准确。驴的眼睛是其点睛之笔,活灵活现,画面中人物形象突出,神态动作轻盈,特别是线条潇洒飘逸,显出勃勃生机,充分展现了黄胄先生扎实的绘画功底,也充分体现出黄胄先生对少数民族生活的热爱。

黄胄(1925-1997)    柳荫牧驴

  纸本镜片 1983年作
  款识:一九八三年黄胄写。
  钤印:黄胄之印(白)。
  HUANG ZHOU HERDING DONKEYS
  83 × 50.5cm 约3.9平尺
  RMB: 500,000-700,000
  1959年至1960年间,黄胄到广西、云南深入生活,生活在广西边境水口的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风情迥异的京族妇女给黄胄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水口停留时间并不长,却创作出数幅佳构,亦留下许多速写稿。
  此作作于1983年,描绘京族妇女挑着满筐水果赶集的场景。画中三名京族女性着传统服饰,头戴最有民族特色的斗笠,最前者着黑衫裙,腰束蓝色布带,裙裾和腰带随风飘举,身段婀娜、风姿绰约。三人皆满面春风,虽负重前行,却步履轻盈,展现出健康的劳作之美。用笔酣畅,衣纹以迅疾错综的线条勾出,人物面庞等部位则描摹细致,放逸中不失法度,将勤劳朴实、乐观开朗的京族妇女形象生动呈现出来,极富生活气息。

黄胄(1925-1997)    赶集图

  纸本镜片 1983年作
  款识:玉乔兄嘱正,一九八三年夏,黄胄写。
  钤印:黄胄之印(白)、蠡县梁氏(朱)。
  备注:上款“玉乔”为广州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满玉乔。
  HUANG ZHOU CHARACTERS
  84.5 × 48cm 约3.8平尺
  RMB: 600,000-800,000
  很多人酷爱黄胄的画,酷爱他收放自如的线条。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黄胄亦是如此。如果没有艰苦的练习,没有成麻袋成麻袋的速写稿,怎会有如此精彩的作品 黄胄笔墨以速写起家,强调骨法用笔,强调毛笔线条的表现力,很好地将速写与中国画笔墨结合,于大处见气魄,小处见精微,作品充满生活激情和新鲜活力。黄胄作品里经常有复笔,这一点,黄胄夫人郑闻慧女士谈到:“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表现事物飞舞、奔跑、转动等动态时,黄胄才会用复笔。对于面部五官是不用复笔的。复笔的运用对整个画面产生强烈运动感,烘托热烈氛围,造成满壁风动的效果是很有好处的。”于速写中提炼精神,于创作中发现灵魂,黄胄就是这样,在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花香满园。
  《钟馗》是国人十分喜爱的题材,此幅画面上的钟馗形象极大地丰富深化了我们传说中的钟馗形象,而且画作技法老辣自信,浓泼重染,色彩别致,人物形象浑然天成,全然达到人物画作中的极致境界,且着朱砂红衣袍的钟馗像仅此一件,实为罕见。全面承载黄胄人物画精粹呕心沥血之作。

王雪涛(1903-1982)    牡丹蝴蝶

  纸本立轴 1978年作
  款识:戊午秋日雨后写于首都,雪涛。
  钤印:王雪涛印(白)。
  备注: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WANG XUETAO PEONY AND BUTTERFLY
  65 × 45cm 约2.7平尺
  RMB: 300,000-400,000
  在现代写意花鸟画家中,王雪涛以其60余年不倦的艺术探索,形成了健康灵动、题材多样的一派新风,赢得了广大艺术品爱好者的热爱。早年他曾受教于齐白石、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前辈,在众多前辈老师中,他尤受益以小写意著称的花鸟画画家王梦白,并继承其画风,致力于花鸟草虫,为小写意画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另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齐白石也曾多次为王雪涛的作品题款,如1934年齐白石在雪涛杂画册上题曰:“蓝已青矣”。足见王雪涛在技法上,已经不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
  牡丹一直是王雪涛最擅长、最经典和最见其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的题材之一,他笔下的牡丹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美艳却不落俗,有着令人愉悦的审美情趣。此幅牡丹,是王雪涛牡丹系列中的典型作品,全图以小写意的画法绘之,层次错落有致,虚实合宜,干湿有度,绿叶配以红花,蝴蝶蜜蜂点缀其中,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林风眠(1900-1991)    双鹭

  纸本镜片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朱)。
  LIN FENGMIAN CRANES
  67 × 67cm 约4.1平尺
  RMB: 300,000-400,000
  陆俨少的山水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从七十年代后至八十年代,晚期又从九十年代开始。其早期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尤其是唐寅、王蒙之遗风。中期的作品呈浑厚苍润,狂放简约,揉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晚期的作品显得较为粗疏漫溢,荒率颓唐,由缜密趋向简淡,简淡中又具有犷达多变的境界。
  本幅作品即是其中期的代表之作,他的画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包含真实。这种空灵而真实,且又幻变的境界实是将宇宙生命中最具深刻意义的灿然呈现在人们面前,自有一种化工之外的灵气,一种沉痛超迈的人生情韵与深邃莫测的宇宙境界的完美合一。
  此幅《秋深黄叶寺》笔墨厚实而灵透,笔笔顺势而生,没有定则,用墨则由浓入淡,同时又随浓随淡,一气呵成。画面前景山石俊伟,雄奇朴茂,大巧若拙,云雾缭绕穿插于前景与中景之间。中景山石古树环绕中隐隐一座古寺,禅意十足。以水墨大面积留白来表现云飞雾绕,其意境虚实结合,苍茫悠远,甚为精妙。作品气势爽利,浑沦而突出,繁简轻重,浓淡干湿,极富变化之能。陆老此幅画作如行云流水,由浓转淡,由远及近,气韵贯通。笔墨所致,峭壁森立,古树攀岩而生,起笔并无山川大势,然画家心中自有章法,虚实变换,刚柔并济,终成宏伟之势。
  生活中有大气象,而大师胸中亦有大沟壑。其画势“山势连绵,其势如龙”,“山头折迭而进”,运笔“急当应急,慢所应慢,有时振笔疾书,有时轻描淡写,有时从容不迫,云烟落纸,弄笔如弹丸,随意点染,皆成文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停,下笔如疾风骤雨,顷刻立就”。为了综合笔触,其又用大块面的墨迹打破碎散,小开合包括与大开合之间,运势如有神助。如此因势利导,又不疏牵连交迭,纵向可得行云流水之畅,横向又增跌宕起伏之貌,当真是一幅气象万千,美轮美奂的经典之作。

吴作人(1908-1997)    金鱼

  纸本镜框 1975年作
  款识:一九七五年作人图于鼓浪屿。
  钤印:吴作人印(白)、鱼父(朱)。
  备注:经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商玉生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合影。
  WU ZUOREN FISHES
  45.5 × 26.5cm 约1.1平尺
  RMB: 60,000-80,000

于非闇(1889-1959)、任庆斌     和平牡丹  

  纸本立轴 1959年作
  款识:牡丹花开遍地红鹁鸽对对兆和平,时在一九五九年春节于照任庆斌侯及名合作于首都西郊北京路局。
  钤印:非厂(白)、任庆斌(白)。
  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旧藏。
  YU FEIAN AND REN QINGBIN PIGEON AND PEONY
  66.5 × 50cm 约3.1平尺
  RMB: 200,000-300,000

梁启超(1873-1929)    分云小楼

  款识:分云小楼,梁启超。
  钤印:新会梁氏(白)、启超私印(朱)。
  LIANG QICHAO CALLIGRAPHY
  22.5 × 114.5cm 约2.4平尺
  RMB: 30,000-50,000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1873-1929) 清风盖地
  纸本镜片 1926年作
  款识:清风盖地 ,丙寅六月梁启超。
  钤印:梁启超(白)、任公(朱)。
  LIANG QICHAO CALLIGRAPHY
  19.5 × 69.5cm 约1.3平尺
  RMB: 30,000-50,000
  赵之谦—覆刻悲盦賸墨
  赵之谦法书集粹
  赵之谦书画集
  赵之谦书画编年图目—上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 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实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赵之谦于篆书,或因其学篆刻,最初源自邓石如、吴让之,其次受同事胡澍影响。当时的篆刻,皆以小篆入印。赵之谦亦学此而只擅长小篆,大篆作品极少,能见得到的仅一横额,故不足论。清代善篆书者以邓石如为第一,这在赵的时代已成定论。其他如王澍、洪亮吉、钱坫、孙星衍等篆书高手,皆重玉筋篆,乏变化,不合赵之谦性格,故不为赵所重。邓之后,张惠言、吴让之、德林传其篆法。而同事好友胡澍则于此道有专长。赵在54岁为弟子钱式临《绎山碑》册时写道:“北魏时已佚,今所传郑文宝刻本拙恶甚。昔人陋为钞史记,非过也。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惟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觰甫。熙载已老,觰甫陷杭城,生死不可知。觰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今觰甫不知何往矣。钱生次行索篆法,不可不以所知示之,即用邓法书绎山文,比于文宝钞史或少胜耳。”这其中透出种种信息,其中根本性的则是师法邓石如。然而,赵之谦与吴让之的最大区别,便是不墨守成规,师法邓石如而不死守邓法,化人为己用。他评邓石如,天分四,人力六;而包世臣天三人七;吴让之天一人九;自己则是天七人三。凭天分则在诸人之上。因此,从心底里,他也不服邓石如,以为经过努力,除却“起迄不干净”五字病,则有邓、包诸君不能到者。
  赵之谦34岁临册及前后篆书作品,结构在邓石如、胡澍之间,笔力尚乏沉雄。中年为鹤年临李阳冰《城隍庙碑》等篆隶二体团扇中篆书,将结构美化到了一个极致,在邓石如、吴让之、胡澍之外,别出新意。而此新,则主要在于“结构”之美。
  赵之谦篆书早年师法邓石如,也曾临习过其他一些名人墨迹。但他不是如实描摹。与其师北碑一样,尤重神韵骨架,用笔有着强烈的个性。如不刻求工致,方整对称的字体力求有所变化;有些笔划有意变幻弯曲的幅度,姿态生动,具有“画”意;在运锋上,不强调方头逆笔,但笔不到而意周,并掺有魏体书意。故就整个字体虽不及邓石如工致敦实,但显得轻松舒朗,劲健有神。
  “安顺堂” 篆书横额为赵之谦同治十年(1871年)四十三岁时所书,以成熟的魏碑体书款“同治辛未五月撝叔作篆”。篆书融合三代金文和石刻,并参以隶书和北碑笔意,运锋藏露相兼,结体方圆合度,行笔苍劲而婉转流畅,为赵之谦典型书风。
安顺堂印鉴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刊印赵之谦印鉴

齐白石(1864-1957)    朱颜不让老来红

  纸本立轴
  款识:行年五十自称翁,老转童颜计已穷,昨日醉归扶对镜,朱颜不让老来红,借山馆主者制。
  钤印:木人(朱)、白石翁(白)。
  QI BAISHI CRABS AND GRASS
  97 × 47.5cm 约4.2平尺
  RMB: 300,000-400,000
  中国自古就有祝寿的传统。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寻常百姓更是将“寿桃”作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题材。因而,齐白石的祝寿画中,以桃为最多。求画者也喜欢以桃为题材请其创作。
  这幅《多寿》图主体是九颗寿桃放于提篮中,寥寥数笔,道出喜庆祥和的意蕴。从构图上看,桃实的分布颇具疏密和藏露之妙,寿桃的向背光都以颜色的变化来确切地表现出来。从技法和设色上看,以没骨大写意法将洋红色泼写出硕大桃实,兼用色点点染,显出桃实浑圆饱满,桃子的桃尖部分施以藤黄,以此显示出桃子的成熟。浓墨勾勒叶片,自然的把桃叶片轻薄而柔软的质感表达出来。这样墨色穿插在温暖的红黄色调的寿桃之间,使三色互为映衬。竹篮以焦墨勾出,造型简单,凝重苍劲。还有,白石老人对洋红有特殊的偏爱,他的润格中就有提到:画中要用洋红,加银一元。可见在最初购画时,这幅作品就已不菲。
  画面上还有一直翩翩飞来的蜻蜓,使这幅作品动静结合,更加生动,惟妙惟肖,细致入微。蜻蜓翅膀上的网纹轻重浓淡,动感十足。极富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力白石老人,其草虫也富含意笔的趣味,更是白石老人细心留意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举一动,再用画笔将自然物的基本特征传达出来。凸显出他数十年的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学养和个人对生活的理解。
  画中的红桃与昆虫,具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但齐白石老人,勾画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营造画面诗意的同时,将自己沉蓄朴实的真情、大胆洒脱的胸襟和崇尚拙朴自然的心性展现出来。此作品之妙处在于将静止的寿桃与飞舞的蜻蜓形成对比,使画面动静结合,生机蓬勃、雅俗共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