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大铙:不绝于耳的礼乐之声

西周青铜大铙:不绝于耳的礼乐之声

西周青铜大铙:不绝于耳的礼乐之声

日期:2017-01-18 09:56:21 来源:

资讯 >西周青铜大铙:不绝于耳的礼乐之声

 

  福建博物院院藏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铙,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铙,形制似铃,无舌而有中空之柄,属手执敲击乐器,其用途是在退军时敲击之止鼓,以示退兵,是一种古代的军乐器。铙腔体外表多有纹饰,体内外与柄有铭文,纹饰与铭文皆以柄所在方向为正,由此可知铙在使用时,口是向上的。小型的铙,应是在中空短柄中接续木柄,手执木柄敲击发声的。但大型的铙不便手执,则当是插在座上敲击的。
  这件铜铙为大型铙,为双范合铸而成,铙口朝上,器形高大,应是插在器座上敲击的。铙体两面花纹相同,无铭文,每面各有圆枚十八个。左右各列三行圆枚,每行三个。枚作半球状凸起,直径3.5、高约2厘米,上饰涡纹,枚上为景,景作乳头状,高约0.8厘米。铙通体纹饰以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为主,甬(即柄)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兽面纹。旋(甬上凸起的一圈为旋)上以细云雷纹为地,饰凸起的勾连云纹。鼓部(铙体的上部,敲击处为鼓)中央稍高起,装饰有云雷纹及其兽面纹。此种大铙目前所知主要出自南方的湖南、浙江、广西、福建、江西、江苏六省区,其时代约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西周云纹青铜大铙出土于福建省建瓯县,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铜矿产区,但关于这件铜铙的产地,不少学者认为出自中原地区,绝非福建本地铸造。从该铜铙的工艺作风来看,既受中原商周青铜文化明显影响,又有吴越青铜文化地域特色,而且,该铜铙的形制、装饰与浙江长兴上草楼村出土的铜铙极为相似,因此,其铸造地点可能在吴越故地,而不在福建。也有学者认为建瓯西周云纹青铜大铙及其制作工艺,是从中原传入闽地的。总之,建瓯铜钟并非后世搬运而来,铸造时间是在周代,铸造地则以外来的可能性因素居多。
  建瓯阳泽铜钟的出土,为研究西周时期礼制和礼乐器的发展、演变;探讨福建古代文化及其与外地的关系等问题,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