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画创作谈:竹子是中国文人的写照

竹画创作谈:竹子是中国文人的写照

竹画创作谈:竹子是中国文人的写照

日期:2017-05-15 10:40: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资讯 >竹画创作谈:竹子是中国文人的写照

至道  戚学慧

  由于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传统尊崇,我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对传统的学习和借鉴,愿做一名中国书画艺术传统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在守护和践行中稳步地成长。我认为夸张、变形是绘画的重要艺术手法,但是夸张和变形一定要在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变,我们应该对真、善、美充满热情的向往,也应该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心路一定要对,绘画方向才不会错,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传统的时候才会逐渐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中国书画艺术传统浩如烟海,很难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之全部学习和消化掉。可能是性格的缘故,我自小十分喜爱竹子。因此,在学习和借鉴中国书画传统艺术的时候,我选择了中国墨竹艺术。数十年来,我一直钟情于此,从未间断,如痴如醉,情深意专,终生不渝。古人讲:“不痴迷,难成佛。 ”痴迷才会专精,专精才会深研,深研方会渐悟,而若能豁然顿悟,即会像《六祖坛经》中所讲“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所以一个人如果专精于一个事业,加上自己的悟道,则必然会有所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以其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挺直、抗严寒等自然特征与中国传统德性文化、儒家思想相契合,因此而被赋予了谦虚、气节、正直、坚贞、孝义、清静虚心等精神内涵。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卫风·淇奥》就将君子比德于竹子。
  中国竹画创作传统有着一个十分清晰而深厚的传承体系,最早关于画竹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一为后汉关羽始画竹;二为唐王维始画竹,有开元石刻;又有五代十国蜀李夫人月下就窗纸上描写竹影,创写墨竹。画竹作为独立题材始于唐代,中唐画家萧悦即为画竹圣手,他的竹画以双勾敷色法为之,崇尚自然真实之感,被白居易赞为“丹青以来唯一人” ,白居易为感谢他的赠竹之谊,赞其画竹之高艺,专门作《画竹歌》 。
  真正把墨竹画发展推向顶端的无疑是宋代的文同及其开创的“湖州竹派” 。文同首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处理手法,并提出“胸有成竹”的竹画创作理论。文同的表弟苏轼不仅文学成就斐然,同时也是“湖州竹派”的代表画家,他在文同墨竹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其竹画的特点进行阐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指出文同画竹时已经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苏东坡还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他认为竹子谦谦君子,是高雅的象征,竹给予人精神上的力量远比物质重要。
  正因为以竹子比德君子,自此二公之后,中国墨竹之风勃兴,竹子成为中国文人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之一,墨竹的绘画样式不断发展为一个单独的画科。究其原委,主要在于竹子寄托着并表现出了中国文人的理想和品格,与中国文人的人格、人品及理想追求都达到了一致,是中国文人的直接写照,引导着中国文人不厌其烦地去表现它。
  竹画发展至元明清,唐代的着色画法、五代的墨染法虽有部分画家沿用,但竹画的主流仍是北宋开创的墨竹画,只是各时代的风格和技法略有不同。元人崇尚“因心造境” ,赵孟頫的一周题画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道出了“书画同源” 、以书法入画的竹画创作真谛。与赵孟頫并称“元初画竹三大家”的还有高克恭和李衎。李衎著有《息斋竹谱》 ,共七卷,对竹的种类、生长规律及画法做详细剖析,是关于画竹方法最早最系统的一部学画专著。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也是当时的画竹名家,并著有《墨竹谱》一卷。元代正是文人画崛起的时期,此时的画竹也成为文人画家的必备技能,“元季四家”的吴镇也善作格调清雅的墨竹图,就连元末的奎章阁建鉴书博士柯九思也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以竹画见长。柯九思著有《竹谱》 ,他继承了赵孟頫“以书入画”的思想,将竹画的操作步骤具体化:“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
  明代的墨竹画,首推宋克、王绂、夏昶三家,其中以夏昶成就最大。夏昶以楷书笔法画竹,其竹画继承元人画竹传统,合规矩而气韵生动,时人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足见其竹画之受欢迎程度。清代“扬州画派”的金农、郑燮、罗聘、李方膺等,或以金石入画,或以自己的书法入画,给中国文人墨竹传统带来了变革和发展。郑板桥在书法上糅合草、隶、行三体作“六分半书” ,又以“六分半书”入竹画,其作品多以奇峭取胜,章法疏密不一、错落有致。他注意观察自然,“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的竹影皆是其灵感来源,他还提出了从“胸中之竹” 、“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竹画创作心得。晚清以及近代以来的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将金石书法入画的文人墨竹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中国书画传统美学的角度考量,气格是中国画的首要因素。如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 。气格高则画高,气格低则画低,内外兼修达到天人合一是我追求的目标。我在墨竹艺术创作中一直追求高古的气格和雅致的韵味,之所以能够逐渐实现这个美学目标,原因主要在于我深入研究、取法和践行了中国墨竹艺术的这个伟大传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