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欠债太多 书法硕士得补中国文化的“钙”

书法教育欠债太多 书法硕士得补中国文化的“钙”

书法教育欠债太多 书法硕士得补中国文化的“钙”

日期:2017-05-19 09:42:55 来源:新浪上海

资讯 >书法教育欠债太多 书法硕士得补中国文化的“钙”

  中国书法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书法到底如何教?这一直是书法界讨论的话题。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中心的观点是:“中国书法教育欠债太多了,这几年来他们一直在补中国文化的 钙 。”
  历史与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过去读书人必修的书法对当下不少人已近乎奢侈,而不少高校又多将书法设置于视觉艺术之列。三年前的2014年5月,上海市文联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建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力求从更深层次梳理与探索中国书法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借鉴陆维钊先生的观点,采取的方法也与大多高校的书法教育方式有着较大区别。
  2017年5月13日,展示第一批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书法专业硕士生三年成绩的“敬书——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教学汇报暨首届毕业展”将在上海文艺会堂开幕。“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就此对话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副教授、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导师张索,请他结合华师大艺术研究所的书法教育实践谈当下中国书法教育的思考。
  三年时间,对于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该研究所副教授、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导师张索以及全体师生而言都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三年。张索是2014年9月到上海的,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长达三十余年并培养大批知名学生的张索放弃在温州稳定的工作和待遇,加入到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这一全新的教研机构。
  在此前的书法教育生涯中,张索对中国书法教育现状怀有思考,他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书法的语境,它的传统文化根基受到了比较大的一种破坏。而但凡当下的高校的书法教育,都将其归类在美术学学科中,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是对其技法本身的强调和偏重,而忽略了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本身。

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中心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书写技法

  张索在任教华师大艺术研究所之后,就着手对其书法课程的重新设置,在调阅了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全国一些高校的书法课程设置之后,他认为应当按照当年陆维钊先生培养中国美院研究生的理念为主要底本,来考虑书法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书法文化性的坚守与发扬成为他们最终设定的旨归。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他们摒弃陈见,坚持开放办学,除本所导师张索、顾琴、程明震、曹院生授课外,还邀请了校外的名家名师,比如请篆刻家韩天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陈忠康、中央美术学院(微博)书法系博士王客等实践派解决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技法与创作奥妙,请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上海书画出版社资深编审沈培方、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条主线,解决传统文化在书法专业的落地问题,开设了《金石学——历代经典碑帖导读》、《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碑帖鉴赏》、《诗词题跋》等特色课程。

李大旺《大草四条屏》(2014级研究生)

蔡玮恒《妙法莲花经》局部(2014级研究生)

刘亚晴《殷墟礼赞》(2015级研究生)

  三年来,华师大研究所书法专业硕士生还形成了全国高校中的一个独有的特点——记日记用毛笔记。“一日之迹,三年有成,我们之所以有成,是因为有日记,古人学书法有日课,而日记就相当于我们的日课。”张索说,学业结束后,通过数量巨大的日记,可以生动而清晰地反映这个学生三年的学习心路历程与思考。

 

 

 

 

学生每日以书法形式记下的日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