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非止水——谢海玲抽象艺术作品展

心非止水——谢海玲抽象艺术作品展

心非止水——谢海玲抽象艺术作品展

日期:2017-05-22 19:29:09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展览 >心非止水——谢海玲抽象艺术作品展

展览海报设计:周迎春

心非止水自在行——写在谢海玲作品展前
顾丞峰

  2012年,我曾经为一个展览写过名为《心非止水》的前言,点评了包括谢海玲在内的几位艺术家参加的一个小型群展。时过境迁,当时写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但题目却印象挺深,因为当时展览作品的一个共同点是画面处理的冷静与理性,但看似冷峻的背后是涌动的内心世界。
  “心非止水”典出“心如止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有“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的诗句,其本意是内心极为平静,明镜可见。当然刘禹锡还有另外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在别人看来普普通通的事,当事人却已经情不能自已。可见平静的表面在不同人内心里激起的波澜是不同的,特别是那些外表理性的作品中,人们可能会感觉到作者的内心涌动,或者这种涌动对他人的传达。此次展览谢海玲作品正向人们呈现了这样的世界。
  十多年前,中国当代艺术中曾经有个“极多主义”名世,在创名者高名潞那里,极多主义是相对于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而言的。“极多主义”是中国抽象艺术的一种独特表达,它使用叠加、交叉的点、线构筑不同于西方艺术趋向单一色块的极简造型。在高名潞看来,中国的极多艺术既不是一种自我表现,也不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抽象”再现,是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哲学和生活哲学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说艺术哲学贯穿在艺术家作品中,是有些言大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艺术家往往是随性而行,而且也不愿肩负太多重任,只是希望作品宛如水之流不择地而出。
  谢海玲的作品表面上是一种“极多”的呈现,用一种基本单色看似极端理性甚至冷峻的线排布、游走、重复、叠加来呈现。当然她不是刻意做多,多数状态下如中国的女红一般不知疲倦地耕耘,既有精心策划,也有随意流淌。从2010年开始的作品中,能够感觉出她的排线作品有“拟物”、“装饰”、“繁复”、“滋生”等不同趣味和取向。
  这之中,“拟物”取向相对拘泥(如《苹果》2010年);“装饰”意味唯美但气质偏弱(如《峦》2011年);“繁复”的走向最接近“极多”,计划性与随意性很好地融为一体(如《回》2012年);而“滋生”取向的画面最有视觉蔓延力,体现出画家在内心涌动和控制力之间良好的平衡(如《藏》2014年)。说到最近,她2017年作品《维》在用线塑形、色块运用、画面的坚实度上又有了长进;今年的《夜》在用线多样化与构型能力上也更有意味。
  此次展览呈现的是一个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尝试、摸索、犹豫以及踌躇满志和透出的自信。如果要说一个艺术家最好的状态是什么?这里我想用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一个艺术家最好的状态难道不就是“流淌”吗?

2017年4月于南京月牙湖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艺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谢海玲作品    (综合材料)120X130

谢海玲作品    (综合材料)100X100

谢海玲作品    嵌 (综合材料)100X100

谢海玲作品    (综合材料)100X100

谢海玲作品    (综合材料)100X100

  谢海玲,1971年11月出生。中央美院壁画系研究生助教班毕业。马鞍山市当代视觉艺术研究院院士。
  2016年11月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
  2016年8月 日本神户国际彩墨展
  2016年 马鞍山市太白文学艺术奖
  2015年9月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2015年8月 南京艺加明园美术馆《显线》六人展
  2015年3月 上海浦东《后工业来临之际》群展
  2014年10月 南京国际美术展铜奖
  2013年10月 马鞍山当代视觉艺术作品展
  2012年9月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七人展
  2012年6月 安徽省青年美展
  2011年12月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
  2009年6月 中央美院壁画系联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