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启幕:特别需要一个平台去展示不同的摄影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启幕:特别需要一个平台去展示不同的摄影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启幕:特别需要一个平台去展示不同的摄影

日期:2017-09-09 14:49:31 来源:澎湃新闻

资讯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启幕:特别需要一个平台去展示不同的摄影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于9月7日至9月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其中9月9日至10日为公众开放日。2017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携50家画廊及机构登场,分别来自16个国家、28个城市。此外,还有“在场”(大型装置与行为艺术展)、“洞见”(实验性作品特展)、“焦点”(已故艺术家任航个展)、“叙事”(四大收藏家展)等多个特展版块,以及十余场“对话”项目。
鸟头,欢迎再次来到鸟头的世界,2016,香格纳画廊提供
        这是一场受到全球瞩目的影像艺术活动,澳大利亚摄影中心(悉尼)、墨尔本当代摄影中心、巴黎欧洲摄影之家、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OCAT西安馆、麓湖·A4美术馆(成都)等艺术机构纷纷参与其中。
       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收藏与展览总监艾琳·巴尼特(Erin Barnett)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影像艺术博览会给予相关人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交流空间,也是画廊展示自己的绝佳平台,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了解当下摄影发展和多样性的很好机会。
       艾琳·巴尼特受邀策划了收藏家特展,呈现四位中国收藏家的私人珍藏——郑志刚(K11艺术基金会)、周大为(Cc基金会)、王津元(复星艺术中心)和邵忠(现代传播集团)。收藏家特展中既有罗伯特·卡帕、安妮·莱博维茨、荒木经惟等国际大师作品,也有杨福东、陈维、程然、张克纯等中国摄影师的作品。
罗伯特·卡帕,隆尚赛马场的观众,1952,王津元收藏
       “过去四年见证了中国藏家从逐步了解影像收藏到将其视为一种可收藏的媒介的转变,”世界摄影组织和影像艺术博览会CEO、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始人斯科特·格雷(Scott Gray)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但整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如何,中国收藏家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世界摄影组织仅选择了两座城市举办影像艺术博览会,一个是旧金山,另一个就是上海。
本次博览会吸引了50家画廊和机构参与其中,分别来自16个国家、28个城市。从中可以部分了解全球摄影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来自阿姆斯特丹的卡曼画廊(Kahmann Gallery)是首次来到中国。卡斯帕·法森(Casper Faassen)身兼摄影师和画家双重身份,他在玻璃材质上面进行创作,作品表面留下了独特的龟裂效果;丝希尔特&波迪尔吉(Schilte & Portielje)的照片中的人像拥有一种雕塑的质感。画廊经理表示,这两位摄影师的作品都是首次介绍给中国观众,希望人们能够喜欢。
卡斯帕·法森,树,2016,展示于卡曼画廊
       来自德黑兰的Ag Gallerie也是首次参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他们带来的作品体现了伊朗摄影艺术的近况,也反映了伊朗社会和政治的变化。Taraneh Hemami将大量流离失所在异国的伊朗人的照片结合在一起,这些老照片中的人像仿佛逐渐融化一般,也表露了一种深切的乡愁。Ali Zanjani的作品借用了电视台曾经播放的日本摔跤的影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关于外国的影像被弃置了,艺术家将其收集起来,并重新选择、利用,经过多重的拣选过程,最后呈现的仿佛不再是一场比赛,而是人与人的微妙关系。
Ali Zanjani作品,展示于Ag Gallerie

        本次博览会也有不少中国画廊和机构参与其中。来自成都的千高原艺术空间带来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每件作品都讲述了独特的故事,也在摄影这个媒介上面做了不同的尝试和跨界。黎朗的作品“《父亲1927.12.03-2010.08.27》之最后的沙发”拍摄了父亲曾经使用的沙发的照片,并在其上用铅笔写下了父亲生命中的每一个日期,这种类似于禅修的方式,既是一种守灵和超度,也体现了父亲的生命历程及其背后的政治社会背景。
        上海的Leo Xu Projects则试图通过摄影作品的呈现探索社会政治身份的话题。Pixy Liao(廖逸君)出生于上海,而今生活在纽约。她的摄影展现了和日本丈夫的生活片段,通过一幕幕精心编排的场景,重新描绘和界定亚裔群体在纽约这么一个特殊的美国/全球文化之中的处境,展现了环境对于两性关系之中欲望和权力角逐的定义。
廖逸君,金鼠标,2014,Leo Xu Projects提供
       Leo Xu Projects的徐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特别关注在国外涌现的视觉艺术家的创作。“而今,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创作者,因为求学、家庭等关系,散落在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经济、人口所占比例很大,但中国的文化就跟中餐一样,并没有在很高阶层的话语权里面。有很多中国人用英语在国外创作,但是视觉艺术家还是特别少。特别是那种在中国大陆以外,在世界各地冒尖出来,这个挺少见的。”在徐宇看来,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和支持的潮流。
       刘诗园而今生活于哥本哈根,她的作品位于博览会的入口处。艺术家将“泥巴”翻译成不同语言,并在谷歌上搜索对应图像,将其集合成一部关于“泥巴”的百科全书式的集锦。泥巴是神话中造人的元素,也是艺术创作、建筑的材料,是具有本源性质的物质。通过搜索引擎展现的图像,展现了当今世界跨民族、文化、地域的图景,也是艺术家针对全球视域的个人表达。
刘诗园,像泥巴一样简单,2013(局部)

        “摄影不是拍一些风景的照片,也不是脱衣、亲吻和快照,更不是对于行为艺术的记录,”徐宇提到,他特别希望艺术博览会可以拓宽人们对于摄影的认识,“大家喜欢讲套路,但是比较少关注光谱当中的延展性、血脉的师承关系,我觉得这是一种偷懒的思维。我特别希望把展览放在一个大的语境里面,让人们看到丰富的面向,我觉得特别需要去展示不同的摄影。”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是中国与世界在影像艺术平台上交融合作的见证。博览会现场也有不少精心策划的特别展览。例如,刚刚去世的摄影师任航有19幅作品在“焦点”单元集中呈现。“洞见”单元则推出了名为“色彩爆炸:当代摄影的崛起”的特别展览,探讨了在一个偏爱使用银盐明胶印刷的时代,绚烂颜色的出现是如何永远改变了我们看待影像的方式。据悉,在博览会举办期间,十余场“对话”项目也将渐次举办,针对摄影艺术、摄影市场的一系列话题进行探讨。

【相关链接】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部分作品
© Christopher Anderson, Cherries Spilled on Crosswalk, New York City, 2014. Courtesy of Magnum Photos
© DANIEL LEE POSTAER, Beijing Recycling Village 2015 Courtesy of Longmen Projects (Shanghai, Hong Kong, Taipei)
© HAROLD EGERTON, Bullet Piercing Apple, 1964. Courtesy of Timeless Gallery (Beijing)
© Marc Riboud_CHINA 1965 A street in Beijing as seen from inside an antique dealer\'s shop Courtesy of Magnum (London)
© PENG YUN, Summer of Xiao Duo\'s 1-09, 2009. Courtesy of Vanguard Gallery (Shanghai)
© Ren Hang, Untitled, 2014. Courtesy of KWM artcenter (Beijing)
© RONGRONG&INRI, In Bad Goisen Austria, 2001. Courtesy of Three Shadows + 3 Gallery (Beijing)
©Yang Yongliang Endless Streams_2017 courtesy of Mathew Liu Fine Arts (Shanghai)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