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之门》——水墨引领大家风采--赵规划

《巨匠之门》——水墨引领大家风采--赵规划

《巨匠之门》——水墨引领大家风采--赵规划

日期:2017-09-28 17:33:25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巨匠之门》——水墨引领大家风采--赵规划

 

    赵规划, 号天水堂,自称墨仆巢主。1956年,安徽省淮北市人。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文联中国画创作院副院长、安徽省中国学会创会副主席、安徽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黄宾虹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百杰画家、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师、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淮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七大、八大全国代表。其作品连续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其它国家级大型展览。曾获国内外各项美术展览奖项四十余次。多次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举办展览和文化交流。个人业绩与艺术成就载入多部辞书。出版有《赵规划山水集》《2O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个人词典·赵规划卷》《艺术·生活5O年》等个人专著。

赵规划 作品《宾虹笔意图》 138cm x 69cm 2011年

东方艺术自然观在中国水墨画中的位置
文/赵规划
    中国水墨画是东方文化的精粹之一。它所农现的内容、形式、对象、内涵,以及材料工具的运用,无不带有东方文化的本质和特点。而东方文化的自然观,又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水墨画的自然观根源于支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三大支柱的儒家、道家、佛家,尤其是道家的自然主义,佛家的解脱主义,对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影响尤深。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及思维方式更多地表现为崇尚自然,亲和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然中寻道。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分析和感悟来完善深化作品的内涵,是中国艺术家完成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此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背景,而是贯穿在中国水墨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也是东方文化观与西方文化观的重要区别之一。

赵规划 作品《满目秋光夕照明》 138cm x 69cm 2016年

    对自然万物的艺术再现,是中国水墨画创作的主要题材和内容。有绘画史以来,中国涌现了无数个画家和众多流派,创作出了难以数计的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几乎成了中国水墨画内容的全部。直到今天,中国水墨画仍被习惯地分为山水、花乌、人物三大类别。除了如今仍在中国水墨画中占主导地位的山水画的题材乏外,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无论是松柏梅竹。还是花花草草;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蜜蜂、蝴蝶等,尽可在水墨画中体现。有的画家还以擅长某一动植物作画而确立了其艺术地位,并形成流派。有些动植物,如狮、虎、鹰、鹤、梅、兰、竹、菊等,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即使是人物画,除个别肖像之外,无一不是以自然界作背景的,更多的情况下,人物只是山水、花鸟画中的一种点缀。因此,从某种意义说,以水墨作为主要表现材料的中国水墨画这一世界独特的画种,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水墨画题材大都不适合西画表现的原因之一。

赵规划 作品《秋山夕照图》 68cm x 45cm 2010年

    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感悟,是中国水墨画创作遵循的基本规律。对中国水墨画创作影响巨大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根本观点是以自然为师,在自然中寻找自然精神与人类精神的契合点,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正是由于此种思想的影响,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家,还是当代艺术家,为了力求客观与主观相符的艺术之美,都主动地走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并作为中国水墨画哲学思维与审美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艺术家人格修养的重要方面。画山水的,常行万里路,看千座山,有的还长期生活在山水之间,以体验发现山川之风骨气韵。画花鸟的,有的干脆把花草竹树植于庭院,把飞禽昆虫养在家中,以便仔细观察玩味其情趣和灵气。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北宋著名文人,书画家苏东坡谈到对竹的偏爱,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在创作过程中,还总结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言,至今影响广泛深远。这样,不仅使艺术家在自然中发现了天然之美,化为自己的艺术之美,构建一种人类精神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审美原则,同时,还通过自然万物的季节变化、朝暮变化、阴晴变化、方位变化等千变万化,探索出表现自然的最佳手法、形式、及工具材料,即使中国水墨画中被广泛运用的泼墨、破墨、积墨、浓墨、淡墨、枯墨等技法,似乎也是艺术家来自自然界的启示。

赵规划 作品《山水苍茫飞瀑流》 138cm x 34cm 2015年

    对自然情化、空灵化处理而产生的艺术意境,成为中国水墨画的核心。意境能否引人入胜是检验中国水墨画作品成败和感染力大小的总尺度。而意境产生的基础仍是自然,它是艺术家主观的“景”与客观的”景”的统一。只有当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言,达到情景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时,才能形成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这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中国水墨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最本质的区别。而这一过程的形成,则是从客观到主观,从尚形到尚意,从景到情,然后再以主观、尚意、达情为主。这几个方面统一了,才形成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摈除俗气的灵境。古往今来,凡成功的中国水墨画画家都深知,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意境”,最根本的前提是要面向自然,在向自然万象的深处开掘中,去发现生活的底蕴并以巧妙的表现。清代以画竹著称的大画家郑板桥的作品很有意境。他在一幅墨竹作品的题跋中写道:“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清光映于纸上,绝可怜爱。”由此我们可以想像,面对窗外的翠竹,作者尚 没动笔,便情景交融,作品所应表达的意境便凝于笔端了。

赵规划 作品《霜色》 138cm x 34cm 2015年

赵规划 作品《万类霜天竞自由》 138cm x 34cm 2015年

    当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压力,将进一步确立中国水墨画自然观在艺术上的地位,水墨的表现领域及形式,将进一步得到拓宽。不能否认,今天人类急进浮躁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自然观带来的巨大冲击。以至于不少艺术家认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正在成为日渐遥远的回声,我们正在失去曾经有过的伟大的自然抒情传统。但我坚信,“正在消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在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一地球生态圈出现全面衰退,环境压力已迫使人类对自然与人的关系重新审视定位时,中国传统水墨画体现的自然观不仅不会成为永远的乡愁,而旦还会在新的背景下得以发展,得以光大,得以提升。毕竟人类与自然都是在同一状态中进化而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都没有超出动物界获取生存资料,避害趋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水平。更何况,当今自然对人类敲起的警钟,已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和反思。走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己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时尚。而这种生活时尚,必将会使中国水墨画今后的创作产生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审美原则。

赵规划 作品《夕阳影里碎残红》 69cm x 69cm 2015年

临摹心得 赵规划/文
    近来临摹了黄宾虹大师的一套册页作品,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黄宾虹的资料及画论,无论是从先生用笔用墨的体会,还是从先生对新安画派乃至中国画史贡献的再认识,都有一个很大的收获。
    新安画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座博大的艺术宝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新安画派关注和研究。其近代代表人物黄宾虹也作为个案成为众多学者、美术评论家研究的对象。
    黄宾虹先生通过穷极一生的努力把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在笔墨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并总结了“五笔七墨”法。“五笔七墨”法是中国画对笔墨规范与提升的具体要求与实践,在临摹的过程中可细心体会。“五笔”是黄宾虹对中国画笔墨“内美”的毕生体悟和实践,在古人的笔法论上总结出五笔说:一曰平,‘如锥画沙’;二曰圆,如‘折叉股’;三曰留,如‘屋漏痕’;四曰重,如‘高山坠石’;五曰变,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五笔说”是黄宾虹对笔性的具体总结,平指笔力,圆指笔意,留指笔姿,重指笔势,变指笔趣。这五个方面不仅体现了书法用笔的美学价值,更上升为笔墨精神,生命本源。不论是一幅画,还是一根线条,甚至是一个点,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都有它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一样隐含着“五笔”的平、圆、留、重、变。仔细体味他的每一根线条,就会发现有“一波三折”的平;有“一勾一勒”的圆;有”含蓄内敛”的留;有“高山坠石”的重;有“运行不已”的变。阴阳互根,辨证依存,无不体现了无尽的变化,蕴涵着丰富的万象。在临摹黄宾虹先生的作品时就要在每一根线条上体会书法的用笔,线条的质量高低就反映在对“平、圆、留、重、变”的理解和把握上。尤其是要从他的书法用笔中细心体会,在一点一画中领悟。

赵规划 作品《溪山雪色》 68cm x 46cm 2017年

    临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黄宾虹先生对墨的运用是前所未有的,明清以来他在墨法的运用上,带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传统的中国画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提出了革新意义的“七墨法”,尤其是对宿墨的探索及成功运用,化腐朽为神奇,前无古人,开一代风气,把“浑厚华滋”的气韵美推向极致。然而用墨亦离不开用笔,黄宾虹讲:“水墨神化,仍在用笔。“七墨”中有浓、淡、破、泼、渍、焦、宿七墨,是对传统中“五墨”说和“六墨”说的发展。笔有“笔性”,墨有“墨性”,黄宾虹提出:浓墨要黑而活;淡墨要天真生意;积墨要厚重爽朗;泼墨要变化神奇;焦墨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宿墨要不见浑浊,方显清华,有了这样的认识,临摹时才能把黄宾虹先生的“浑厚华滋”充分表现出来。
    通过临摹,锤炼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表现能力,又了解和认识了黄宾虹先生的优良传统与绘画风格。用师古人之迹,来惑悟古人之心,感悟中国画的“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的思想境界和哲学境界。

赵规划 作品《夜归》 68cm x 46cm 2017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