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 | 张羽(下):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这场称不上运动的运动

当代水墨 | 张羽(下):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这场称不上运动的运动

当代水墨 | 张羽(下):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这场称不上运动的运动

日期:2017-11-30 14:55:55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当代水墨 | 张羽(下):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这场称不上运动的运动

自始至终,我所参与的“实验水墨”——这场称不上运动的运动(下)
文/ 张羽

    (接上文)今天对“实验水墨”发展过程梳理时,我在罗列相关事实之后发现,其实真正与“实验水墨”有关的活动都是“实验水墨”群体的学术活动,而且是有限的几次。从出版上看以“实验水墨”命名并确实是属于“实验水墨”艺术家范围的仅有5次。从展览上看也只有4次。而几次大型的艺术展和水墨展中,如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1998年“上海(美术)双年展”、2000年“新中国画大展”,“实验水墨”只是一个配角或展览中的一个点缀而已,而且还是以“现代水墨”称谓的。在2001年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2004年的“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是把“实验水墨”作为一个单元展示的。我在想当时“实验水墨”为什么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呢?
    首先是“实验水墨”具有明确的问题性,另外“实验水墨”表达的视觉张力是最为凸显的,是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如此看来,“实验水墨”群体以及作品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眼下中国所发生的数不清的水墨展,却看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水墨精神、水墨境界。几乎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整个中国好像是一个水墨画的大卖场,到处兜售的都是些很市场化的水墨画作, 与学术完全无关,特别是大大小小拍卖公司的介入,更使得水墨领域一片混乱,我不禁想问中国的艺术怎么了?水墨画怎么了?人的精神哪里去了?难道做艺术仅仅是为了市场?说句诚恳的话,今天看到的水墨画都不再有当年“实验水墨”的那种境界。
    说到此,我想我们还是有必要再重新了解一下什么是 “实验水墨”?其实, 二十几年来我们大多数阅读者一直对“实验水墨”是误解的。这其中有更多人把“实验水墨”简单的理解为是抽象水墨画,也有一些人更干脆就直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样式。可事实是抽象水墨、抽象表现主义水墨的出现是上世纪80年代中,如:阎秉会1984年的《太阳组曲》、张羽1986年的《8602》、谷文达1986年的《图腾时代》、沈勤1986年的《山水》、王川1987年的《水墨之二》等。

阎秉会 太阳组曲之一  68×68cm 1984

谷文达 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 破墨书画
宣纸,墨,白梗绢立轴 275cm x 540cm 1984 - 1986

张羽 8602 宣纸 水墨 铅笔 68x68cm 1986

    其实,这些抽象和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可以属于前“实验水墨”期。而后来的“实验水墨”是不同的,我曾在90年代撰写的“实验水墨宣言”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实验水墨标志着我们的态度与文化立场,它的创造属于它的时代,它是中国的、当代的、更是世界的。实验水墨是当代艺术探索者针对中国水墨艺术的一次图式革命,是在水墨领域中的创造,即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替代的样板。实验水墨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根脉上生发的,却又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实验水墨反对笔墨中心主义,并与传统水墨的文人画笔墨规范拉开了距离,甚至是断裂的,它是在传统水墨体系之外开辟的新路径。
    实验水墨是在高度成熟的传统基础上实现语言的现代转换,既新材料的运用与开发,非具象图式与技术语言的同步生成。同时,由于处在信息时代,它也感知着人类世界共有的文化艺术资源,将中外传统艺术的资源作为实验水墨探索的出发点。实验水墨是非具象的图式、图像、而不是纯粹的抽象,它与西方抽象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抽象绘画的点线面构成系统没有直接关系。
    实验水墨从针对艺术史发问开始,渐而切入人类生活的社会现实问题及当代文化问题。实验水墨充分体现了艺术家敢于拒绝艺术以外的干扰与诱惑,自觉远离功利、喧哗、权威。实验水墨超越了形而上下,也超越了东方与西方,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水墨新概念、新秩序。实验水墨的风格是多元的、丰富的、包容的、更是开放的。实验水墨所具有的是新的观念、新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新的言说方式、新的文化价值观。实验水墨的进程如同艺术发展史一样,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这是我当年为“实验水墨”勾画的一个脸谱,相信不难看出“实验水墨”的基本形态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其实,不管是认为抽象,还是认为是学习西方,都是因为批评者没有深入阅读能够代表“实验水墨”的作品,或者仅仅是对作品表象的浅在理解。综观“实验水墨”的形态,“非具象图式”的创造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张羽的《灵光》、还是石果的《团块与包装》都有效地呈现了这一问题。

张羽  灵光5号:漂浮的残圆  68×68cm 1995

石果  团块的包装 NO.3  水墨纸本 1999

    当然,在“实验水墨”群体中也有直接挪用西方艺术史方法的,但作为批评者在面对艺术家创作方法论时,建构还是挪用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历史上任何艺术运动或艺术群体,乃至流派也只有极个别艺术家的案例具有意义。就是说我们只有当真正了解“实验水墨”时,才能客观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否则一定是流于表面的误读或误判。
    然而,今天从艺术史发展的眼光看,由于“实验水墨”是局限于针对传统水墨画笔墨规范突围的现代转型,以及构建水墨新规范的现代性表达,也就不可能完全超越媒介所指的认识层面,所以也就不可能从观念上全面打开,也就不可能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当代性建构,所以“实验水墨”在上世纪末也只能止步于当代艺术表达之外。这也说明当时“实验水墨”艺术家的整体认知框架,以及比较成熟的思考是处在平面的绘画层面上,而未能完全进入新的观念层面。
    事实上,水墨的发展到了2000年之后,与之水墨有关的行为、装置、影像已经不属于“实验水墨”问题了。如今与水墨有关的当代表达是进入日常经验的个体觉悟,而“实验水墨”仍然属于上个世纪集体主义观念的认识层面。我们今天再谈“实验水墨”时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现象,而应该对“实验水墨”运动存在的语境,乃至艺术家的案例有足够的了解、研究和分析。
    “实验水墨”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实验水墨”的意义在我看来,除了实现传统水墨画形态向现代水墨画形态的转型之外,也避开了这一转型过程中西方抽象及抽象表现主义留下的陷阱。同时也创造了属于中西夹缝之间的,在水墨媒介范围内的水墨画形态的非具象“图式”、“图像”的现代表达这些核心问题。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实验水墨”立场所引发的两个潜在的重要线索,其实它为我们提供了通向未来的可能性,这才是“实验水墨”更有价值之处。其中之一,是“实验水墨”的发展与推进促使水墨画及水墨画画种走向了终结。其中之二,是水墨画的发展几乎无路的事实促使我们重新考量水墨的存在问题,或者说促使我开始思考水墨本身的物质属性的表达问题。走出水墨,走出架上,也许是一种可能。于是,水墨从水墨画中开始渐渐地抽离出来,如王川1990年的《墨-点》、张羽1991年的《指印》、王南溟1993年的《字球》、王天德1996年的《水墨菜单》都在提示这个问题。

王川  “墨-点” 现场 深圳 1990

 张羽 指印1991.4-1 68×68cm 宣纸、水墨 1991

王南溟 字球组合 水墨装置 1993

王天德 水墨菜单
宣纸、墨、民国椅、毛笔、民国诗集 1996-1998

方土 延伸系列 145x180cm 1998

胡又笨 抽象系列1 100x100cm 综合材料 1997

    当然是在中西两难的境遇中避开所有形式的表达,还要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简直是难上加难。当努力避开所有传统笔墨方法及风格样式,也避开西方抽象及表现主义之后,其实水墨绘画这个线索已经是无路可行了。也就是说水墨画的发展也就几乎到了终极的边缘,也就等于是水墨画的终结。虽说我们都不愿意承认,但这却是一个事实。也正因为这个事实,他们使超越传统水墨画带有某种观念的绘画成为可能。这些作品不分中西。像张羽的《灵光》、石果的《团块与包装》、方土的《天大地大》、胡又笨的《抽象系列》作品。从水墨画沿现代主义发展的八、九十年代整体来看,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但这样的创作线索从今天的视角讲也就止步于此了。
    在“走出水墨”的观念指引下,进入21世纪之际张羽重新思考的指印行为《指印》作品的呈现,《指印》最终终结了水墨画,这使水墨走出了水墨画的局限,也使水墨走向了整体艺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王天德的烧纸《数码》,还有李华生的线格子《0508》、梁铨裱糊式的拼贴线条《潇湘八景之五》等在此交汇。于是,“水墨不等于水墨画”,“水墨作为画种的时代从此被我们终结了”。客观地讲“实验水墨”的推进及发展,在挖掘水墨媒材之外的综合材料表达上,做过多方面的尝试,如油漆、白粉、铅笔、拓印、拼贴、装置等。这给突破水墨的发展带来信息和信心。像王天德的装置作品《水墨菜单》 、张羽的水墨综合材料作品《每日新报》等。

张羽 每日新报
宣纸、报纸、水墨、油漆、铅笔 140x140cm 2002

李华生 线格子 宣纸、水墨 2005

    “实验水墨”艺术家有敢于走钢丝的精神,也是这种精神让他们从水墨的文化看到了文化的水墨。由此开启对水墨媒介物质性本身探索的同时,对水墨的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从精神的交流走向“物”的交流,这个“物”是承载精神的物。随着进入 21 世纪后,我们懂得不再为媒介所累,因为表达才是艺术的核心。
    于是,我们看到了张羽身体的指印行为《指印》、戴光郁地景的《山水、风水》、刘旭光影像的《墨滴》、王南溟行为拓印《拓印干旱》等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实验水墨”,并在不知不觉中打通着与当代艺术的诸多关联。沿着这个线索我们仍在路上,张羽又创作了装置《在马爹利干杯——水墨》,还有《上水》,再有张健君的影像《拓太阳》等。

刘旭光 墨滴I 影像截图-02  实验影像,宣纸、墨 2004

张羽 在马爹利干杯—水墨
888只高脚杯、水、墨汁、马爹利干邑古堡 2013

张羽  上墨:一种仪式(行为装置)  瓷碗、水、墨汁  2013

张羽  上水(行为装置) 宣纸、西湖水 2014

张健君 拓太阳#3  水、宣纸、太阳、人的参与  2014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20世纪之前也包括20世纪我们所说的水墨,其实就是水墨画, 而进入21世纪我们无需再说水墨, 我们只说表达,只说作品。但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做是从“实验水墨”走出来的一条线索,也许是通向未来的小路,或许大家已经有了各自的立场和判断。
    而我觉得开心的是,它让我甩掉了许多包袱,因为更重要的是这一线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从此使我们获得了表达的自由。而它是否是“实验水墨”,或者是否是“水墨”,都已经不重要了。如今不管是你还是我,你们还是我们,都无需再借“实验水墨”之名。艺术,做我自己。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