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吴强新意象绘画欣赏

著名画家吴强新意象绘画欣赏

著名画家吴强新意象绘画欣赏

日期:2018-04-26 11:42:44 来源:

美术 >著名画家吴强新意象绘画欣赏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吴强先生是一位很难用一种艺术类型或一个绘画符号来界定的艺术家。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198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并留校任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先生作为新意象绘画的开拓者,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和新意象绘画的探索,作品涉足于陶瓷和艺术首饰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传神自然,悠然逸趣。习古开新,中西合璧。既不一味的追求写实,也并非全然抽象。在有形与无形中力求象外之象,而终得“象外自有象悟”之感。
    吴强先生以一个艺术家敏锐的觉知力去体察时代精神,以独特的创新意识、豪放的笔墨意象来展示现代人的审美心境。无论使用哪种语言,无不渗透着一个跨界艺术家对美的执着和对艺术的探索精神。

 

寂静 81cm×44cm瓷绘 2017年

 

论新意象--爵士绘画

 

作者:吴 强

 

讲意境、重表达,是中国绘画特征之一。新意象是将当下感受的传递,是将流动的思维以爵士乐的精神定位于画面,使视觉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游走,在感受时间未知的神秘,启动心灵空间的延展。爵士绘画既不是非具象形的无意义的组合,也不是具象形的故事情节的诉说,是激情的放纵,是心灵的解放,核心是崇尚自由的创作心态。是关注画外音,力求形外形的一门艺术。

月是家乡明 112cm×56cm瓷绘2017年

中国绘画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及其历代艺术家的探索和追求,立意、表意、达意仍然是当今绘画探讨的课题。考据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写意方式表达情怀数不甚数,对意象的表述也有不少经典名句。如顾恺之“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论述,到倪瓒的“逸笔草草聊写胸中之意气”;再从苏轼“胸有成竹”之说到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提升,都表现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中国绘画的传统品评原则。

亘古不灭 81cm×44cm瓷绘 2017年

绘画不仅动手,也是一个思变的过程,是意象不断深化和意境不断升华的过程,有的画家习惯在画前立意构思,一切按既定方针办,同时,作者也希望观者感受到并尊重原始创意;有的则注意绘画过程中的偶发性,从中求悟,意象在过程中诞生,从而达到出新求奇的风貌;再者,就是追求作品完成之后的妙悟,不是用作品直白的表示,而是更强调作品与观者互动的结果,以观者的思维让其作品完善,求得画外音、象外象的效果,这种意象的表达是不求形似,但求观者神往的非具象绘画。我形容这三种意象的表达特征是:记事,表意和妙悟。不管是那种意象的表达,意象思维都有的自觉性、互动性和衍生性的特征。

孤远 81cm×44cm瓷绘 2017年

记事的意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多以文学纪实、记事的手法进行意象的表达,常以借物传情、借题发挥的手法,传递作者的意图。

而表意的意象,多以自我表达形式体现,重意象,讲情调,强调绘画过程中人画互动,审美趋向强调章法布局和舞动的笔触。

妙悟的意象,则更加强调意象的互动,更加自由灵活的创作方法,其特点更加崇尚自然状态的再现,意象随机而发,美感随意而行,更强调作者和观者的心灵的妙悟,像聆听爵士乐时的自由,让心灵随着音符游动起来。

绘画表达方法因人而异,我在绘画实践中发现当一个创作者将心象以意象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画面与观者就会不断地产生互动,对话使想象的延展,意象诱发了视觉从而达到心象的提升,心象再被提升为悟象,这不是单一信息的传递,更不是连环画式的看图识字。以自然之象、求得悟象传递的美感,我深感爵士乐的精神与这种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风霁月 200cm×68cm水墨  2016年

从传统的“意象”到今天的“新意象——爵士绘画”概念的提出,明确意象绘画更具有当代性,更具备交融互动的特点,由于新意象绘画强调更隐喻的表现,画面上实少虚多,表现上更讲究象征性和寓意性,形式求简,点到为止,激力视觉,诱发心理上多元化的思维,从而提升绘画观赏过程中美感,让观众进入爵士乐自由探秘的视听效果,让观众的视觉经验参与到画作的创作当中去,产生在视觉和心理层面的美感自我享受。

写意画发展到今天在立意和表现上,应该更加对画面上纯视觉物象的解析和内心主观的感悟的关注,这是创作者与观众交流中视觉经验的互动所产生的象外之象的捕捉以及内心美感的联想,新意象爵士绘画的作品,我理解是通过从“观象”到“心象”由“意象”再到“识象”以及“悟象”的一系列过程,是从视觉影响到心理,再由心理反映到视觉,最后到视觉启迪心理来达到新意象思维的,在这不同阶段中它们之间即独立又相互影响着,使人的意念不断提升。我想,新意象以爵士的形式,所带来的美感是对以往绘画形式的弥补和补充,其意义深远。

下面就意象的爵士绘画给予具体的分析:

寒月摇清波 81cm×44cm瓷绘 2017年

一、意象的启动——观象

意象的启动,首先是从“观象”开始。任何有形之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依不同形式下显现出来的,大自然以风雨雷电为象,人们以喜怒哀乐为象,观象由眼所得,意象由心所生。

甘肃天水有个伏羲庙,位于卦台山上,水绕山行,如同太极。伏羲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由此生发了他对天地万象的深刻理解,意造出太极易卦,取天地之理,创太极八卦之意。在北京有个古观象台,是前人用于观天象的。南京也有个紫金山观象台,是现代人用于观察天体运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就好像是个观象台,可远看山河辽阔,可近察细微毫末。但要真正观察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还要靠我们心里面的那个观象台,在观其表象时更要察其神,明其意。

这种观象的感受不是像机式的记录,而是心灵的体悟,从表面现象观察识别出物象内在相互关系,与自然和为一体,明了自然规律,观细微而不失整体,察秋毫能明大局,“观象”的深度和广度将成为意象思维延展的开端,爵士绘画的自由表现就建立在观象的资料库的积累上,为进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皓月当空 81cm×44cm瓷绘 2017年

二、意象的产生——心象

 “心象”是绘画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意象的表达是建立在心象的基础上的,自由表达的形式是爵士精神的诠释,眼、手、心完全进入创作状态,不用顾忌以往的绘画程式和约束,一切材料、工具、方法都是唯我所用。

“心象”本身而言是人对物象的升华,是超然物外的想象。它在观象的基础上产生,是人内心奇思妙想的产物、迁想妙得的结果。心象在长期的酝酿和提炼中,是那些难以忘怀、被感动又难以言表的东西。“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物抒情,心象是视觉内涵的提升,诗人以文字抒发着内心的感情,表达心象,绘画则是以笔墨形式抒发内心的感情,表达心象。我画画时就常有“落笔即入深山,着色随处净土”的感觉。

“心象”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始于自然又是心理的自然反应,它的加工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善辩通达、去伪存真的。人只要抓住事物的重点,提升认知高度,生命境界的律动就会犹如心跳一般清晰可辨。绘画总是在一片虚无上创作,创作的激情就如在未开垦的土地上播种,面对画纸时,其心境步入虚无宇宙洪荒,就是心象一念创造了这一切有形之物,线条使心象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进出,色彩使景物在有无中变换,爵士绘画的过程就由此展开。正如法融禅师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对此体会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物障者见糟粕,通达者见精华”啊!

“心象”是我创作的源泉,动笔挥毫时,形、色均由心发,收笔鉴品时,物我合一,神韵生发,尤其爵士绘画是自由“心象”的载体,有什么心情就会有什么样的画面状态,激情四溢的画面能感动自己的同时也就能打动他人,那才能是张传神的好画。

红岩飞雪 81cm×44cm瓷绘 2017年

三、意象的表达——意象

“意象”是艺术家心象真实的表达。它将人的意念及内心的冲动表现为视觉能辩的形和色,意象在爵士绘画上常以“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由“意”产生的“象”不以像与不像为标准,画面与人的互动能够启迪观众联想,诱发观者深思才是爵士绘画的关键。

爵士绘画里的“意象”是一个相生象的过程,是人与画互相沟通和完善的过程。它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在画之前象在心里是思绪,是构想,对于画面而言,是无色的朦胧,如同“雾里看花”只等你揭开她的面纱,而在笔墨与画纸接触的那一刻,象由此而生,如同“神斧开天”。笔走三旬时,画面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感觉。意象慢慢显露,画面在似与不似之间徘徊,思维在有与无中寻觅,大小色块与纸面碰撞,沸腾的思绪不时闪烁着灵感,激情与理智,感觉与视觉交替使用着,深浅相互衬托,大小相互对比,在反复推敲用心琢磨的过程中揭开那精彩的一幕,自然而真实的意象表达就由此展开了。

常有人说我画的“抽象画”他看得懂,这可能是意象在起作用吧。“意象”与“抽象”的概念有根本的不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抽象”是西方美术在理论指导下的产物,是针对具象表现形式而言的,它是从具象中抽取的物象,由此称为热抽象;另一种是非具象的形与形的组合,称之为冷抽象。意象更注重人的意念传递,注重人在过程中的自然流露。爵士绘画以意念决定形、色、笔划、构图的处理,更强调传神达意,更关注技法上的自然表达,更注重超越现实的精神感受。

回望云天 200cm×68cm 2016年水墨

四、意象的提升——识象

“识象”是认识形象理解意象的一个过程。中国人看画称读画,是读其中的奥妙;读画有时也叫品画,品其中的味道。“识象”的过程就是“读”就是“品”的过程。“识象”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自然形象的理解和画作表面形式上的认识,而是要深入到作品的精神层面中去体会画中的意味和内在的风骨。

“识象”是一种能力。艺术家对美感要高于常人的敏感度,审美目光要更深更广,善于发掘事物的内在美和含蓄美。吴冠中老师在西藏高原急驶的吉普车中发现了经过速度压缩后的美景,这是在步行中无法获得的。我去桂林游漓江,导游指着崖壁问大家可否看到了马,因识象的能力不一样,众说不一,据说最高的能识别出九匹马来。识象的经验每个人都会有,识象是将外在的事物与内心的考量对接,是依靠心理经验的推断,其过程完全打破时空关系,是观者内心的意造产物,爵士绘画就是利用了这一特征,去诱发人们内心的意造,享受识象的成果。

创造者应积极的去解读笔划,理解和识别每一笔生发的可能性,抓住笔划内在的秩序和韵律,是爵士绘画继续创作和衍生灵感的依据。懂得借势发挥,因势生发,将那些本无意义的线条和相互不协调笔划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点、线、面、色块、笔触都会变为画面有意义的一部分,都会成为观者识象的素材。识象的能力如果发挥到极致,视无能观有,以黑即当白。这是意象再造的体现,这种再造力是审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从视觉到心灵,从观察到考量循环往复的感受过程,在不断的识别过程中得到象外之象,通过“识象”逐步逼近心中所求之象。

每个人在感受意象爵士画时“识象”能力都有所发挥,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就像爵士乐的自由、奔放、慵懒的风格,让不同的人感受到不同的境界,如古人云:“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只有明了“障遮人耳目,通达辨知真理”之理。意象的发生与延展“识象”是关键。对于作者来说,提高修养,博学通达,明白事理,你所表现的笔划之间才更加有意义。用智慧开启“识象”的肉眼,用修养来沐浴“意象”的凡胎,画面上的“意象”上升到精神上的“悟象”,通过不断识象、感悟、再识象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的魅力尽在其中。

罗布泊1  200cm×68cm 2016年水墨

五、意象的结果——悟象

爵士绘画的诉求是“悟象”,如何营造画面使观者觉悟,诱发这种感受,从而达到视觉和心理上享受这种美感,使画面升华。“悟象”是一种心理活动,正是由于爵士绘画自由动态的创作特点,促使“悟象”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悟象”就是个人修养通达到“超然物外”境界的体现。“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定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古法有之,能视无为有,知黑守白,以唯心辩证思维自由创作,倡导“悟象”是对绘画传统审美意义上的再解放。不但要在“墨海中立定精神”还要让“混沌里放出光明”,这个“光明”是对一切有“妙悟”,有能力产生感悟之象,并将这种力量传递,爵士绘画是将“无”营造出“有”,又将“有”描绘成“无”的一个过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诗人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毛泽东也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诗句,这是诗人笔下的悟象,艺术是以“视天地为珠米,观毫末为丘壑”的哲理,把“深山藏古寺”意境提升至当代,用现代人的感受表现当下的意境,不以题材限制观众悟象的来源,在虚实共生中超越平面以及三度空间的思维过程,觉悟的动力可帮助心灵寻求内在美和生命之源,使人更贴近“道法自然”。

“悟象”的提出,就爵士绘画而言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能表现有形有影使视觉能感受的,更要抓住那些无形虚无的,能够引发心理想象的精彩,“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使人能在浑浊的情况下,在内心里呈现一片清澈,又怎样使一个不动的画面上,慢慢动起来,活起来,“悟象”是觉悟后所带给人们内心的那种真实感受。如《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而这场看似激烈的辩论实际上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但是,极富哲理性。因为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大不同,其逻辑出发点是相悖的。惠施是靠逻辑、靠分析、靠推理、靠思辨等方法去探求理性的真理;而庄子却靠直觉、靠感悟、靠想象、靠启迪等方法去体味感性的真理。就艺术而言,思维方法决定你所处的位置,感悟的力度可评判你的高度,“悟象”是爵士绘画诉求的真相,目的是让灵与魂之间的对话。

千里阵云 81cm×44cm瓷绘 2017年

通过视觉“观象”和心理上“觉悟”认识世界,以“目观”、“游观”、“心观”、的不同层面上达到“心象”、“意象”、“悟象”的不同境界,“以万物循环观其‘道’”,尽而悟出天地之真相。在这里,人的精神需求得以自由无碍地释放。虽然这一境界中的绝对自由在现实里无法实现,它不是经济、政治、法律等任何意义上的现实的自由,但是它又是最高的自由,它是提升现实的一种牵引力。

“爵士,你觉得是,就是。”爵士绘画从“意象”开始,到“心象”提升,再以“识象”寻美的游走,最终达到“悟象”开天的佳境,是绘画艺术启迪心灵感受过程,是快乐的创作、放飞心情的过程,爵士“和谐、自由”的精神将绘画纯视觉的形式引领心灵去旅行,享受路上的风景,最终成为安放心灵的家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